同樣是李世民的親戚,武則天殺長孫無忌,為何不殺程咬金?

承德露露


武則天登上皇位後殺死長孫無忌,還殺了很多對自己不利的人,為什麼不殺程咬金呢。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在封建社會,在嚴格的等級制度和極其嚴重的宗法意識形態的環境下,她能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不得不說她的智慧和手段非常嚴厲。武則天最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才,並不十分受歡迎。唐太宗死後,由於沒有孩子,她被送到感業寺當修女。在此期間,她當時的太子李治相處得很好。當李治成為皇帝時,他設法把她帶回來。後來,她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協助唐高宗皇帝處理軍事事務。

30年後,67歲的她登上了王位,聲稱自己是神聖的皇帝,將頭銜改為周,成為中國的女皇后。武則天成為皇帝的道路可以說是非常殘酷的,因為當時有許多忠於李唐的英雄,尤其是那些與李淵、李世民並肩作戰的英雄,可以說,武則天想成為皇帝,這些人是最大的障礙。武則天在準備成為皇帝的過程中,開始整肅和殺害那些忠於李唐的人,但此時已經沒有一個建國英雄還活著。武則天的整肅涉及到許多開國英雄的後代,如對武則天非常仁慈的李勣和他的孫子李敬業,他們奮起反抗武則天,最後都被處死。

後來,武則天提拔了一批酷史,他們以檢查李敬業的同黨為名,大肆地殺人,清除了武則天的許多威脅性政敵。即使呂后的心再怎麼狠,他也不會殺死自己的孩子。然而,武則天竭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利益。她的第一個女兒是她權力鬥爭的受害者。她當上皇帝后,殺死了所有礙眼的大臣,只有一個倖存下來。這個人是程咬金。他是武則天唯一一位沒有得到處理的開國大臣。隨著許多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電影和電視劇的出現,我相信很多人都熟悉程咬金。眾所周知的諺語“半路殺出來個程咬金”和“程咬金的三板斧”都是源自程咬金的事蹟。程咬金,原名咬金,後更名為知節,來自濟州東阿。凌煙閣二十四名功臣之一。

隋末,程咬金加入瓦崗軍,投王世充的軍營,後來進入唐朝。跟著李世民攻擊宋金剛、竇建德等人,甚至李世民迫使他的父親退位,所有這些都跟程咬金有關,在軍隊中也有很大的權力,但是武則天為什麼不動他呢?有人說武則天當皇帝的時候,程咬金已經死了。但是武則天想當皇帝,等到他成為皇帝后,才會對反對她的人下手嗎?如果是這樣,她還能成為皇帝嗎?事實上,武則天一直在為她的皇位排除未來的麻煩。公元655年,程咬金去世前十年,唐高宗李治想廢除王皇后,改讓武則天為皇后。他的舅舅長孫無忌還有大臣們都強烈反對,因此得罪了武則天。

公元659年,武則天在許敬宗和李治的幫助下,將李世民最好的朋友長孫無忌趕出長安,最後長孫無忌被逼上吊自殺。唐高宗李治徹底擊敗了他舅舅長孫無忌的巨大力量。拔出了這個反對自己的人,武則天才算鬆了一口氣。程咬金去世前一年,公元664年,唐高宗李治感受到武則天日益增長的權力所構成的威脅,想要廢除武則天,讓上官儀宰相起草一份聖旨。聖旨沒有讓武則天發現。武則天的軟硬兼施李治廢除皇后,上官儀後來被滿門抄斬。

程咬金於公元665年去世,享年76歲。他是凌煙閣24個功臣中最後一個死去的。程咬金去世前五年,唐高宗的李志患了重病,無法處理朝廷事務。武則天被要求幫助處理朝廷事務。武則天從那時起就掌權了。廢后事件後,武則天開始和李治一起上朝,並被尊為二聖。武則天此時的權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唐高宗李治基本上沒有能力取消她的權力。但是武則天為什麼不動程咬金和後代呢?事實上,有三個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程咬金從來不在乎武則天當時做了什麼。即使武則天想當皇帝,他也不在乎。第二個原因是程咬金的貢獻如此之大,以至於武則天都不敢殺他,否則肯定會有很多人反對。此外,程咬金是四個朝代的高級官員。自李世民以來,他一直辛辛苦苦的大江山。在普通人的心中,程咬金不僅是一位軍事成就卓越的將軍,也是一位能夠活到100歲以上的神人。所以,如果程咬金被武則天殺死,肯定會引起老百姓的反抗。但是話說回來,儘管武則天在殘酷血腥的道路上當上了皇帝。但是她的歷史成就是不能抹殺的。


燃靈


關於這個問題,很有必要詳細說一下,長孫無忌與程咬金都是當時李世民時期的功臣,最終繼續輔佐李治登基,可惜最後長孫無忌被武則天殺害,而程咬金得以善終,這其中的原因讓我為你分析如下。


一、武則天為何殺害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在李世民時期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人能及,一方面長孫無忌是李世民老婆長孫皇后的哥哥,也就是說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其次,長孫無忌在玄武門之變中不僅出謀劃策,還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跟隨李世民一起去到玄武門賣命,所以最後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長孫無忌毫無懸念排名第一。



後來李世民去世之前,把長孫無忌、諸遂良和徐茂公三人喊到身邊,將李治託孤給他們三人,可以說正是這次託孤,讓三個人的悲慘命運開始。

長孫無忌與諸遂良深深記住李世民的託孤重任,不管什麼時候都沒有忘記,在李治打算廢王立武的時候,諸遂良與長孫無忌都覺得此事不妥,因為一個皇帝隨便廢除皇后,對於一個國家的穩定是有影響的,不能草率行事。

可是李治不這樣想,他是覺得長孫無忌與諸遂良這兩個託孤忠臣已經徹底影響了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利,他堅決不聽從長孫無忌兩人的意見,哪怕這個意見很明智,李治依然不聽,因為他考慮的不是廢王立武這件事,而是自己作為皇帝的權利。

可是表面上李治還是不能過於直接,就去問同樣是託孤大臣的徐茂公,結果徐茂公說那是李治的家事,他管不了。有了這句話,李治就放心去幹,把王皇后廢除,讓武則天成為皇后。

可以說這個操作就是李治自掘墳墓,因為武則天可不是一隻溫順的小綿羊,而是一個兇殘的母老虎。王皇后被廢除後,武則天還沒有放過她,而是把王皇后的手腳砍斷放在酒裡泡,俗稱“醉骨”,最終王皇后與蕭淑妃就這樣慘死。

接下來武則天就開始收拾長孫無忌與諸遂良了,因為他們當時不支持自己當皇后,這可是大仇恨,於是叫自己的心腹許敬宗誣告長孫無忌與諸遂良等人謀反。


李治當時心裡也想把這兩個絆腳石處理掉,要不然自己的皇權就受到限制,畢竟兩人都是託孤大臣,自己要是不尊重兩人的意見,那別人一定覺得他對先皇李世民不敬,要是自己聽從他們的意見,自己這個皇帝又太窩囊。

最終李治對許敬宗的誣陷沒有查明,就直接賜長孫無忌自殺了,要知道長孫無忌可是李治的親舅舅。


二、武則天為何沒有殺程咬金

不得不說程咬金還是很有遠見的,在李世民去世之後,程咬金因為一次打戰失敗,就被李治治罪,後來雖然繼續重用程咬金,可是程咬金卻要求自己要回家養老。

於是李治就同意程咬金回家養老,後來發生廢王立武事件的時候,程咬金不在朝中,也沒有發表意見,所以武則天跟程咬金沒有任何仇恨可言。


在武則天殺害長孫無忌的時候,程咬金更是已經去世,沒機會被武則天殘害,有人說那麼徐茂公不是死了還被武則天扒墳麼?

那畢竟怪徐茂公有一個坑人的孫子李敬業,他要反對武則天稱帝,還自己帶兵造反,被武則天平叛之後才想起他的爺爺徐茂公,不解恨意就扒墳。可是程咬金呢,好在沒有坑人的兒子孫子,所以得以善終。


結語

人生最難的就是在最輝煌的時候全身而退,而最明智的選擇卻是明哲保身,在最輝煌的時候選擇退出,因為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峰值,達到峰值之後,就要開始下坡,下坡路很危險,一旦剎不住車就會身敗名裂!



嗔痴歷史觀


先說一下,長孫無忌是唐高宗下令流放,最後自殺的。當然這些都是武則天的主意。

長孫無忌一直追隨李世民。他顯露頭角,是在玄武門事變中,與房玄齡、杜如晦同勸李世民,認為只有如此才能轉危為安。李世民採納了他們的建議,在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淵退位,自已登基為帝,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唐高宗在位的時候,想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在朝中引起軒然大波。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元老重臣極力反對。

武則天因長孫無忌接受賞賜卻不肯支持自已,對他懷恨在心。在武則天授意下,由許敬宗費盡心機,把長孫無忌編織成一樁朋黨案。進行惡毒陷害。

唐高宗沒有殺長孫無忌,只是流放到黔州。但許敬宗逼令長孫無忌自縊。

大家比較熟悉的“三板斧”程咬金。生於公元589年,死於公元655年,活了76歲,比較高壽了。唐高宗想重新啟用程咬金,但程咬金以年事已高為藉口,乞求退休。得到唐高宗同意。

程咬金是開國功臣,他是武將,對權力的慾望很小。

程咬金死於公元655年,而武則天公元690年才登基帝位,雙方沒有直接衝突。


楓葉永刀


長孫無忌和程咬金,一個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另一個是兒女親家。但到了垂暮之年,結局各有不同;一個被人以謀反的罪名逼了自殺,落得個晚節不保,另一個卻能壽終正寢。

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呢?之所以要殺長孫無忌,是因為以高宗皇帝李治、皇后武則天為首的新勢力與長孫無忌為首的舊勢力或者說老牌勢力之間的衝突,也是利益之間的糾葛,新仇舊恨一起算,只欠缺一個契機。
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攜手一路披荊斬棘,最終讓李世民登上皇位,而從龍之功也讓長孫無忌在官場上一路高歌猛進,當上了宰相,被封趙國公。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病逝。遺命長孫無忌與褚遂良輔政,同年六月,太子李治繼位,是為唐高宗。長孫無忌進拜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仍兼任揚州都督,主持朝政。當時,長孫無忌以元舅的身份輔政,每有進言,唐高宗都優先採納,就這樣除了房遺愛謀反案外,但也安安穩穩的過了兩三年。



不知是不是翅膀硬了還是被武則天迷住了?唐高宗李治開始搞事情了,永徽五年(654年),唐高宗欲廢黜王皇后,立武昭儀(武則天)為皇后。他擔心大臣不從,便與武則天到長孫無忌家中飲宴,賞賜金寶繒錦十車,又任命無忌的三個庶子為朝散大夫,並以皇后無子來暗示無忌。長孫無忌卻假裝不明白高宗的意思,顧左右而言他。高宗怏怏而歸。後來,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多次到長孫無忌家中請求,禮部尚書許敬宗也加以勸說,但都被無忌正色拒絕。

這下可把樑子給結下了。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決定廢后,召長孫無忌、李勣、于志寧、褚遂良入內殿商議,長孫無忌還是拒絕。但唐高宗最終還是將王皇后廢為庶人,改立武則天為皇后。這就使得長孫無忌和武則天的矛盾加劇。或許李治也覺查到自己在朝中的話語權很低,想要迫不及待的重立皇后,以增強自己的影響力,並逐步掌握權柄。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勢力想要獲取權利,以保證自己的政治利益,而舊勢力卻依然把持不放,唯一的辦法就是幹掉他們,顯然這座大山就是長孫無忌。當新舊勢力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時,爆發衝突是必然的,就像上文提到的缺的只是一個契機。

這不機會來了嘛! 一群扯犢子給他安了個王八蛋的罪名。顯慶四年(659年),許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稱監察御史李巢勾結長孫無忌,圖謀造反;唐高宗便命許敬宗與侍中辛茂將一同審查。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不整死你不解恨。許敬宗怕夜場夢多,便苦口婆心的勸說李治快刀斬亂麻。李治也很配合地不與長孫無忌對質,就下詔削去他的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

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讓李勣、許敬宗複審長孫無忌謀反案。許敬宗命中書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審訊無忌謀反罪狀。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長孫無忌自縊。長孫無忌死後,家產被抄沒,近支親屬都被流放嶺南為奴婢。

兩朝宰相就這樣死了。


而程咬金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局外人,沒有參與到這場權利爭奪的鬥爭中。玄武門之變中,當他和秦叔寶沒有參與這場奪權中,就可以看出他對皇室奪權的謹慎。而此時的程知節已經70歲了,長孫無忌死後,他便是太宗朝凌煙閣24功臣唯一還健在的了,作為純粹的武將他,是軍方的精神支柱,或許更是高宗朝的精神支柱,以至於他能夠壽終正寢。


知古鑑今


俗話說的好,識時務者為俊傑也。公元654年(永徽五年),高宗欲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為後,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大臣堅決反對,武則天因此對長孫無忌懷恨在心,這為長孫無忌的死埋下了種子。許敬宗在武則天的授意下,誣告長孫無忌謀反,隨後便被下詔削去官職和封邑,流徙黔州,然後逼令長孫無忌自縊。

在處死長孫無忌這件事情上,明面上武則天的態度很明確,但做為皇帝的高宗,還是長孫無忌的外甥,他的態度卻顯得晦暗不明,有些不合常理,聽聞長孫無忌謀反的消息,既不給長孫無忌當面申辯的機會,也不為這位支持他當皇帝的舅舅開脫,只是假意哭泣,就這樣默許了許敬宗對這件事的定性,這樣看來,有許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程咬金後更名程知節,在玄武門之變中立功,後李世民駕崩又護送太子李治回朝繼位,並在左延明門外連續宿衛三個月。在廢王皇后,立武昭儀為後這件事情上,因是武臣,沒有參與,後在征討賀魯的戰爭中,因有殺降貪金事情,自請致仕,得到批准,得善終。

有人揣測程咬金後期的殺降貪金事情上,是自汙以保全身而退。也可能是警覺到,皇帝或者武則天對自己不放心了,不得已而為之。


風正輕搖雨自飄


武則天殺大臣的時候是在公元659年,比如當時的長孫無忌就是在這年被害的,而程咬金是在公元665去世的,其實之所以程咬金能夠避免這場遭難還是有一些天命的。


長孫無忌是什麼人?他是在唐太宗駕崩前被任命為輔政的大臣,地位是有多高,有點像但年劉託孤之時把劉禪託付了李嚴和諸葛亮兩個大臣一樣,地位是很高的。長孫無忌生在公元594年,死於659年,是河南洛陽人,和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後來更是結為姻親,後來也是一直跟隨著唐太宗征戰多年,可以說是他的心腹謀臣,後來更是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那麼在武則天的權力稱霸之時,當時的長孫無忌極力反對武則天被高宗立為皇后,所以才會被武則天用自己的人去誣陷他說謀反,然後被流放,最後自縊而死。

那麼程咬金又是什麼人?程咬金原名程知節,字義貞,是唐朝的開國大將,生在公元589年,死於公元665年,活了76歲,他的驍勇善戰是無人可以抵擋的,他先後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後降唐。隨李世民破宋金剛、擒竇建德、降王世充,參與玄武門之變,可以說是戰功赫赫。

那麼為什麼程咬金沒沒有被武則天害死呢?在公元657年程咬金還在外面征討,但是被免職之後,再次被任命為岐州刺史。此後上表請求致仕,唐高宗批准。其實清除大臣武則天在公元659年就已經開始了,只是後面的程咬金就再也沒有參與到政權的變化之中,所以才會倖免遇難。

反觀長孫無忌卻不一樣,他在遇害是在公元659年,那時候的武則天已經開始掌握政權,並且在660年的時候,高宗因為犯病直接就把國家大事交給了武皇后,此時的她已經開始掌握政權,然而她的阻礙早就在之前已經除掉了。

程咬金死於665年,那時候還是高宗李治掌權呢,跟武則天沒什麼衝突,武則天對付他幹什麼? 所謂武則天殺開國功臣一說,大概指的是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的死確與武則天有關,但那是因為高宗李治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受到了長孫無忌的反對。結果長孫被巴結武則天的許敬宗誣陷謀反,含冤自殺。但是此事是出在立後的問題上,與皇位實在難說有什麼關係。更何況之後高宗李治還為長孫無忌平反了。即使長孫無忌不死,按他那年紀基本也活不到武則天徹底掌權。

所以,有些電視劇拍程咬金在武則天稱帝后還拿根金柺杖打人什麼的,純粹胡說八道了。程咬金589年生人665年就死了,要是活到690年武則天稱帝,都一百多歲了,就活著也玩不動了。


晉運達人


武則天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不是瘋子亂殺人。長孫無忌的死,卻於武則天有關,因為他死反對武則天立後。他被流放很大成度上也是高宗的意願,不然那個時候武則天還沒有害長孫無忌的權勢。因為長孫無忌這個託孤大臣,還有他背後的關隆集團勢力,壓的高宗沒有真正皇帝的樣子,高宗成為壯年皇上後就想推翻長孫無忌一幫老臣對他的壓制。所以說搬倒長孫無忌是武則天做的,實際是高宗默許的。武則天在打倒長孫無忌時:倍養了自己很大的新勢力集團。高宗也看到了武則天的強勢,他認為武則天的強勢是站在他和他們們的兒子一邊的,他不會想到武則天會自已做皇帝。程咬金也就是程支節又沒有反對武則天,又不在朝中過問朝政,武則天干嗎要殺他呢?再說武則天真正大權在握時程咬金已死。


用戶9248814430417


程知節是軍人,守衛疆土。武周時代,邊疆不太平,非常需要老程這樣又忠君、又能征慣戰之人。而長孫無忌越老越討人厭,尤其是錯雜李恪,惹了眾怒,又反對武則天任皇后,這不找死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