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年人口已超2.4億 機器人養老正風靡

中國安防展覽網 企業關注】 來自民政部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佔總人口比重達17.3%,平均近4個勞動力贍養一位老人。有需求就有市場,在年輕人贍養壓力不斷增加的當下,協助老年人生活的機器人應運而生。

如果家有老人、殘疾人,需要照料,那麼,機器人可以“搭把手”。機器人還能給人們當管家,給病人做手術……這一切都在快速變成現實,更多新型機器人也將不斷進入各個領域。目前,已有部分地區將機器人產業列為發展重點。近日,天津市發佈了《天津市機器人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本市將努力率先突破的10類重大標誌性機器人產品中的兩項,即家庭服務型機器人和手術機器人。

據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總人口數將達到14.5億人,較2010年總人口數13.4億人增長8.2%。假定人口老齡化結構不變,據此人口總數增長率保守估計,到2020年全國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戶戶數約為1.33億戶。按“空巢家庭”比例為60%估計,“空巢家庭”戶數約為0.8億戶。假設一戶“空巢家庭”使用的家用服務機器人年均費用為3000元,“空巢家庭”對家用智能服務機器人的需求將貢獻約為2400億元的市場容量。

在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可以看到了拓斯達的四軸機械手可以打開北冰洋的瓶蓋;UFACTORY的七軸機械臂可以寫毛筆字;此前有媒體報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設計、Rethink Robotics開發的家庭助理已經學會在15分鐘之內疊好一塊毛巾;日本的洗疊機器人Laundroid快一些,4分鐘就能疊好。雖然這些機器人的效率仍有待改進,但是已經讓人們看到了機器人包辦家務的未來。國內也開始出現像中瑞福寧這樣的企業專注高端機器人、有養老機器人產品線的公司。

展會上行業人士表示,目前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場景擴展更為迅速,已滲透到家庭、商場、銀行、醫院等諸多場合,機器人漸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移動輔助、衛生保潔、行動助力、聊天提醒、安防保護、洗澡清潔、睡眠輔助、健康體檢8大項30餘小項功能,未來養老機器人將是多面手。

目前服務機器人正在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加速邁進,並已在深度學習、抗干擾感知識別、聽覺視覺語義理解與認知推理等方面取得明顯進步。但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曉東也表示“但目前的人工智能仍然是弱人工智能,在人機交互方面,在複雜場景下機器人捕捉信號和理解能力仍然受限制,聽覺和語音方向技術需要突破。”李曉東說道,“服務機器人的技術成熟需要傳感器的發展、前端的計算能力提升、雲端的語音理解和識別機制的升級。”中科院語言聲學與內容理解重點實驗室主任顏永紅對此認為,“目前主要是行業應用脫節,針對特定應用場景的優化,後臺很重要,語音識別中語音字典,垂直領域數據積累達到一定量的話就能夠做到更好。”

實現智慧養老,黑科技是強大的支撐點,也是當下各養老產業參與者發力之處,尤其是歐美成熟的跨國集團,藉助幾十上百年的技術積累,快速切入的同時,不斷創新,引領著養老產業的硬件技術走向。現階段,智慧養老產業中主要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品,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健康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置,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智慧化升級,提升健康養老服務質量效率水平。目前來看,主要有5大類智能硬件需求。智能家居營造舒適環境;智能安防保安全;智慧健康關愛老人;智能通訊一鍵溝通;智能穿戴貼身呵護 。

從近兩年的安博會上也可以發現,相關的安防企業針對養老服務業的特點量身打造了眾多專業的安防系統,通過提供個性化、人性化的安防服務來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其中重點關注居家養老、智能家居以及家庭安防等領域業務。

結語:隨著我國對養老產業的重視,智慧養老市場也逐漸打開。信息化、互聯網與物聯網技術在未來的養老體系中能夠起到關鍵作用。安防產品技術作為電子信息技術重要一部分,找準時機迅速進入養老領域,將能從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中分一杯羹。然而,雖說智慧養老產業是前景光明的朝陽產業,但市場中的坑卻一個都不少,所以對於安防企業來說,考魄力與眼力進入養老領域,用智慧和謹慎填平養老市場的坑,才能真正吃到自己的那口市場蛋糕。

(本文據中國新聞網、北方網、環球網、北青網、北京晚報、a&s智慧生活、前瞻網、安防行業網信息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