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的几点!

近年来,大众可支配收入提升,投资理财需求增加。可是面对众多的投资品种,有人觉得去银行买才是最安全的,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2016年,退休的陈阿姨把自己一套老房子卖了300万元,想去买银行理财产品。一位叫张丽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并向她推荐了一款收益率为10% 的高收益产品,还强调这是保本保收益的,实际收益可能翻番。陈阿姨被如此高额的收益率吸引了,决定购买这款理财产品。

可一年后,合同到期,陈阿姨并没有得到高额利息,反而连本金也拿不回来。陈阿姨找到银行,却被告知她买的不是银行理财产品,而是银行代销的私募基金,银行不承担基金的亏损风险。

陈阿姨再找张丽,却得知这个基金投资的房地产项目资金链断裂变成烂尾工程,收益就别想了,本金能拿回多少都不确定。

陈阿姨觉得自己上当了,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怎么变成私募基金了呢?当初说的保本保息还有高额收益,怎么如今连本金都没了呢?

银行理财和私募基金要分清

“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的几点!

为什么陈阿姨会受骗上当呢?原因是她并不清楚银行理财与私募基金的区别。

银行理财产品,起点一般为5万,由银行发行,分为保本与非保本,固定收益与浮动收益的。银行理财具有低风险、收益稳的特点,收益率一般为4-5%

私募基金是指在中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的投资基金,其面向高端客户,购买起点一般为100万,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收益率可以高达10%以上。

“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的几点!

投资理财遇到这些情况要注意↓

正因为私募基金的高风险特点,法律法规要求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应当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那么,张丽在向陈阿姨推销私募基金时,都有哪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呢?

1

根据私募基金管理办法,自然人普通投资者认定条件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退休的陈阿姨不可能是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

2

张丽对陈阿姨说这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还强调钱存到银行的帐户里,是混淆了基金管理人、销售机构和托管机构的区别,销售机构和托管机构与基金产品之间不存在投资管理关系,不承担基金经营风险。张丽的行为涉嫌虚假宣传。

3

张丽对陈阿姨以保本加高额收益诱使陈阿姨进行投资,但是基金合同写有“预期收益”、“预计收益”等字样,一旦基金产品出现投资失败、兑付危机等风险,由于募集人员的口头推介表述与基金合同内容不一致、证据不足等原因,被蒙骗的投资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的几点!

律师提醒

私募基金行业是我国财富管理行业的新生力量,为高端人群提供投资选择。但是私募基金的销售人员为了销售冲动或其他原因,违法违规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是严重危害社会安定团结的。

中国证监会、基金业协会对于私募基金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一直在严厉打击与整治。我们再次提醒大家,不可盲目贪图高额收益,只能做和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投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