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德树人

树德树人

盯着空白的word屏幕良久,不知道该如何写下这一篇读后感。

在出差的路上,一口气读了郑树教授送的《杏林一树-郑树口述历史》,这是一本外面买不到的书,这是一本随着时间展开,完全是个人记录式的笔体。没有明显的人物刻画,没有所谓的戏剧冲突,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记得上学时,语文老师说过写文章要避免这种平铺直叙,原因很简单,不吸引人!最好一上来就有个爆炸性的事件,所以你经常看到电影里人物还没介绍清楚就是一段飙车或者枪战的镜头。但就是这样一部平铺直叙的自叙,却让我一直读完,欲罢不能,并且感慨良多。

树德树人

认识郑教授是因为我写的一篇文章,我那时是个刚毕业的小医生,根本没指望教授会认识我,然而在第二次见面时,郑教授就已经记得我的名字了。对郑教授的称呼,也从郑校长,郑教授,到郑老师,郑奶奶。

和妇科合作卵巢癌的手术,芝麻大的小病灶一个个的清除,每次清除一个,妇科老师就会在旁边说,你又积德了,我反问道,积在哪里?她很正色的回答,积在云端。此时,妇科老师在我眼里简直就是观世音手捧玻璃瓶的形象。

树德树人

书里,郑教授总是轻描淡写的说,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困难能够很好的解决,是因为自己良心蛮好的,尽心竭力的去做好一个医生的本分工作,对每一个患者好,尽力为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只要患者不放弃,自己就努力去做。

所以,我们都该做良心蛮好的人,日积月累,有朝一日,你在云端的积分估计就能冲抵很多困难了。但是,良心蛮好的做人也许并不像郑教授说的那么从容,淡定,需要时时自省,自勉,自责。

树德树人

书里一段,写郑教授年轻时爬山得了第一,别人问怎么得到的第一,郑教授回答“不要回头看”。

而今,我们也在爬山,但有时要停下来看看风景,有时要自拍一下,有时有岔路可能要踌躇一下,还有时也许坐下来歇会,总之,爬山这件事可能已成手段而非目的了。此时更应该问问自己初心是什么,是爬山还是自拍,当然,可以是自拍,那也没关系,拍到你满意的照片为止,如果不是,还是低头奋力向上,不要回头吧。

树德树人

曾策划过一个采访,由我来采访郑教授,她讲了几个自己经历过的手术故事,书中也都有记述,作为一个外科医生,我能想象到当时的惊险,即便今天听来都觉得后背冒寒气,不过,郑教授说来却娓娓道来,云淡风轻来自经验,历练和认真。我们常说,外科医生随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随时应该懂得敬畏,但郑教授展现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度,我辈尚需努力。

树德树人

两个星期了,几乎没有跑步,给自己的理由是太忙了,早晨去游了个泳,喘的像条狗,肩膀酸疼,而郑教授年轻时就很注意锻炼,差点被女篮选做专业运动员,果然天降大任,必先强身健体,学识比不了至少比身体吧,身体比不了,至少态度端正,下次见到郑教授向她汇报至少我是有锻炼的态度,刻苦的意识和学习的状态的。

最后用郑教授的赠书寄语来结束这似乎是读后感的文章,原本以为,长辈赠书嘛,无非写上“书山有路勤为径”亦或是“与时俱进,砥砺前行”之类,而郑教授在扉页上写的是“30后的成长与理想”,平易,高远,洒脱跃然纸上。

小明谨记了。

树德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