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疊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一、固化形態的產品形式存在

1、音箱類的產品:

目前圍繞著智能音箱語音助理的產品,在以Alexa、Google Assistant為中心層出不窮,產品形態也是多樣化,首先看看圍繞著語音助理作為載體的產品。首先不得不說的就是智能音箱,隨著亞馬遜把方案開放,來引進了眾多的產品形態變化。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據小編整理的數據來看,目前市面上大約有110多個品牌的智能音箱存在,大約300個不同外觀的內置語音助理的智能音箱,目前這個產品的市場競爭不僅是紅海,還是在拼刺刀的競爭,這些產品基本90%以上是屬於內置Alexa語音助手,不論怎樣說,對亞馬遜自身來說這是其開放AVS後帶來的用戶增長紅利,Google Assistant的音箱就沒有這麼簡單了,硬件和接入等等受限於谷歌的規則,目前市面上單純內置Google Assistant的其他品牌的智能音箱產品不是很多。

2、Works with Alexa&Google Assistant的產品系列

目前Alexa和谷歌語音助理周邊的普通產品,已經紅海,無論是插座、開關還是燈泡、攝像機類的產品,都已經把現有的語音助理功能結合做了進去,目前的產品因為門檻較低,都是做了為了結合Alexa而結合Alexa,產品相對趣味性和便捷性少了很多,這類產品目前存在著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實際產品本身還有很大的便捷交互性的升級空間。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另外就是智能家電類的產品,尤其是白電類。冰箱、洗衣機等等這些已經被品牌大型廠商作為試水的更新產品推出了市場,這個層級的產品形態不適合創業公司和電商銷售公司搞。

目前語音助理的周邊產品已經在往細分、高端、便捷性的產品方向了,這個方向裡的切入更符合產品的迭代,產品的生命週期更長,並且隨著適用性的進步,產品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比如一些相對高門檻的產品切入如下: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智能鎖:這是機械部分&電子部分的綜合體,還要結合低功耗的處理,目前的產品形態存在於美國本土品牌產品。進入門檻稍高的產品還是能擋住一部分的產品入侵者。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恆溫器:有線+面板操作+無線控制(型號匹配)類的產品,也算稍微有門檻的產品,當然如果產品再加上Homekit的功能,又把部分廠商擋在了門外。尤其是無線紅外控制空調的產品,不僅是技術要實現,還有有足夠多的內容(這個內容是兼容的品牌要足夠齊全,要有足夠多的接入內容支持)

智能灌溉器:多種接入方式,多種灌溉方式、包括一些個性化DIY和一些天氣情況的應變能力,是這款產品在軟件端比較考驗工程師的產品,產品嵌入式和雲端包括APP的交互對產品門檻要求較高。

鑑於如上的情況存在,目前接入Alexa已經成為很多產品的標配了,不再像以前,比如燈和插座接入Alexa增加賣點,而是變成了基本功能,市場拼殺的越來越嚴重,就需要在細節和使用場合上多下功夫,找出細分的路徑和產品的形態規劃,避開紅海,找出產品新的藍海市場。

二、改變產品形態,做適配市場型的產品

1、音箱類產品的迭代更新

目前智能音箱,以Alexa音箱為例,除了和Echo外觀不同的產品,還有很多從產品屬性,功能方面做出亮點,不僅僅是音箱的形態出現,這是對智能音箱產品較好的詮釋,因為避開單獨的音箱功能競爭,去找差異化,是這個行業下一步的方向。

如上的說法只是站在做高端音箱乏力的產品公司來說,對於高端品牌的音箱企業來說,就是單純做高端音箱也不影響,比如哈曼,Sonos等。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GE的燈,這個產品的特點就是外觀為氛圍燈,但是內置Alexa的一款產品,產品的外觀和功能變化了,算是第一款在產品形態上升級的產品。隨著White-Box Solutions的方案確定,後期此類的產品會越來越多。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Ecobee Switch+,這款產品的變化是外觀為一款牆壁開關,但是內置Alexa的產品,產品形態目前在亞馬遜上是獨一份。銷量也不錯。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Ecobee4恆溫器,除了基本恆溫器的功能,也是內置Alexa,並且增加了支持Homekit的功能亮點,產品售價和功能細節很有競爭力。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Onkyo攝像機,這是一款內置Alexa的家庭監控設備,是屬於Echo+攝像機,而不是說和Echo Show的功能一樣,產品市場較為精準,銷量也很好。

2、車載後裝市場

語音控制類的產品,在車上的應用是個大市場,目前除了語音控制聽歌、聽新聞,問天氣,導航等等,在車上解放雙手,車載Alexa作為Alexa系列產品三大C端語音交互場景(家居home、汽車car、戶外移動on-the-go)中的產品形態逐步形成。後期配套的產品想必會越來越多。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Garmin、 Roav VIVA、Muse、ZeroTouch四個品牌產品已經在售,這些產品的特點就是把Alexa帶到了車上。

作為車載上的產品,其實可以理解成,有的是把車載導航儀做了一款內置Alexa的產品,有的是把車載點菸口充電器做成了Alexa內置產品,有的是把車載藍牙電話做成了內置Alexa的產品,這個層面的產品是在亞馬遜釋放了Alexa的API的基礎上完成的,本質上來說這類產品的難度相對音箱來說並不小,因為產品一樣要經過亞馬遜的認證之後才可以銷售。

對於此類車載產品,產品經理尤其是做汽配後裝類目的,可以開腦洞想象更多的產品形態。此類產品的實際市場需求可以自行確認。

3、便攜式Alexa產品

很多智能語音市場分析專家認為Alexa智能耳機是On the Go市場最大的需求,並且認為智能耳機是引爆下一波智能語音市場的最大量智能硬件,他們認為智能耳機有可能有潛力成為和AR眼鏡、無人駕駛並列的計算平臺。下一個語音交互爆點設備需要提供更隨身、更私密、更清晰的人機語音交互體驗。而相對於手錶、車載、音箱等智能硬件載體形態,耳機離人的語言表達和聽覺器官更為接近,且更小巧、便攜性更強、適用的範圍更廣泛,尤其在移動場景中是最適合的智能語音助理載體。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相比智能音箱,智能耳機的利用率或者使用頻率更高。聽音樂,問新聞,控制智能家居、控制車輛等等,要依託一個固定的環境,從這一點來看,以智能耳機為代表的近場語音產品更個人化。遠場語音下,用戶總是要保證聲源距離,才能完成語音交互,若聲源距離較遠,音量不夠大,那語音識別率將會大受影響。戴在耳朵上的智能耳機,離人的語言器官嘴巴近,當你和耳機進行語音交互的時候,更像是和朋友交談。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參考 AirPods 的崛起之路,從中發現,無線耳機是智能語音助手更能廣闊發展的平臺。AirPods不止是耳機的擴展,而是耳機的進化,讓耳機充當起個人助理,健身教練等角色,讓耳機具有生命力。而伴隨多種傳感器的協同配合,戴在耳朵上這個輕便的私人設備,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充當起連接現實和語音世界的重要橋樑。

智能語音產品形態模糊形態下迭代產品如何進化——產品形態解讀

智能耳機這樣私人且私密化很強的產品,無論人們是在上班通勤、戶外運動還是在旅行時也能保持更高的使用率,在On-the-go的場景下,人們使用語音進行操作要比打字來的更方便(這個可以參考很多駕駛者聊微信都是用語音了)。而伴隨耳機融合越來越多的傳感器,它還能夠對一些運動數據(比如行走步數)甚至生命體徵(比如心率)進行監控,並對應性地提供相應的服務。並且私密性得以保證,不像音箱全家人或者你的室友都在用。智能耳機只屬於你,這種特性恰恰是能給人打來驚喜和獨特個性的條件,就如同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手機私人化標籤一樣。

所有內置Alexa的產品,目前都需要亞馬遜先給過了認證之後才能銷售,這是個既定的遊戲規則要遵守。此類耳機產品,不要摒棄了耳機的基本功能,語音助理的接入是增加亮點,產品本身的音質,音效,降噪才是最主要的功能。

四、單獨的藍牙麥克風產品

這是最有意思的一個場景,隨著超低功耗的麥克風技術的出現,可以把藍牙和麥克風陣列組合在一起匹配成一款產品,可以深度的把家裡的藍牙類音箱,揚聲器結合在一起,並且隨著現在的人的生活習慣(手機肯定隨身攜帶),充分利用手機的通道來聯通AVS,利用藍牙音箱來釋放聲音,物美價廉的爆品就是這麼產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