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博物學文化論壇

彭州·白鹿

2018年8月18日—20日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今天上午,第三屆博物學文化論壇在白鹿上書院啟幕,全國博物學專家、學者齊聚於此,給這座中西合璧的古老書院帶了新的生機和活力。(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可觀看視頻直播回放)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這是該論壇創立以來首次在川舉辦。阿來、金恆鑣、劉華傑、張勇、徐保軍、廖東坤等專家學者、作家和媒體人出席論壇併發言。來自全國各地高校和科研機構、出版界、傳媒界的相關人士,以及從事自然寫作、博物繪畫等相關領域100餘人參加了本屆論壇。本屆論壇的主題是“自然寫作與自然教育”,共設中國博物學資源與開發、中外博物學史、自然教育與校內課程連接、博物藝術與生活美學四個議題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詩經吟誦《鹿鳴》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自然寫作讀本》(主編:阿來、劉華傑)新書發佈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第三屆博物學文化論壇表決通過了《博物理唸的白鹿宣言》

博物理念宣言

2018年8月18日

我們,作為一部分博物活動參與者,在此重申若干理念並提出相關倡議:

長期以來人類通過與環境的互動、機智地利用大自然,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但是,作為地球共同體中的一員,人這個物種的快速演化和一些行為損害了其他物種的利益,破壞了天人系統的可持續生存。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觀察昆蟲

博物是人類感受、認知和利用大自然的一種古老方式。復興博物學意在傳承和發揚這一傳統,重申人類從屬於大自然這一基本事實。博物過程反思現代性的邏輯。博物活動在宏觀層面與大自然互動,強調通過親自觀察、體驗、探究,增強個體對大自然的感受力,更好地鑑賞自然之美,堅定合理利用大自然的信念。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通濟櫻花谷和諧生態

博物自在而不忘自律,方能贏得尊重、做到可持續。應當知曉蓋婭的前世今生,學會感恩。應當不斷反思、約束自己的行為,減少博物活動對大自然的可能傷害。應當廣泛吸收傳統文化、民間智慧和現代科學中的各種有益要素,嘗試用非人類中心論視角看待世界,不誇大人類的算計能力和對大自然的改造能力,充分理解演化過程之精緻和複雜,推動保護生命的多樣性、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記錄葛仙山銀杏

博物活動應當遵守法律,培養良好的探究習慣,慎重採集並善待標本。鼓勵對平凡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反對不適當的獵奇。鼓勵通過文字、影像、繪畫等多種形式展現自然物和景觀,反對為了某種特殊的拍攝效果而故意傷害動植物、破壞景觀。提倡分享,反對掠奪、霸佔大自然的物種、物產和優美景觀。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觀綠尾虹雉

博物有先後,宜由近及遠,量力而行、漸次展開。熱愛家鄉及第二故鄉,重視地方性知識的收集整理。嘗試記錄在地景觀、物種、動物行為及生態系統的狀況,關注家鄉的生態環境變遷。對外來物種保持警覺。培育博雅情趣,重視長程權衡。傳承徐霞客、李時珍、G.懷特、梭羅、繆爾、法布爾、利奧波德、R.卡森、K.勞倫茲、E.O.威爾遜等博物學人所實踐的博物學文化。

鼓勵採取“博物+”策略,有意識地在餐飲、旅行、城市規劃、工程與工業設計、藝術、教育、國學、保護區和公園管理等領域及日常生活中增加博物視角、融入博物情懷。推動各級教育部門結合當地條件開展多樣性的博物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增強生態保護意識。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阿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文學除了理清人和人的關係,還應該關注人與自然的關係。環境問題是關乎我們生存的問題,文學作品應該更多地向大眾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博物學是一門內涵豐富的綜合性學科,彭彭這就帶大家去聽聽來自各領域的“大咖”發聲,暢談“博物學”。

看點

01

“大咖”發聲

阿來:中國傳統文人筆下的博物角色——兼議與西方的不同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中國傳統文人從詩經時代的對自然的書寫,到後來發生了一個轉變,描寫的主體變成了人格化的存在,詩歌、繪畫、散文等中國傳統文化表達方式脫離了對自然之物本身的實際關注,只是一種隱喻、象徵、意境。西方則相對的把自然生命和人看作同樣的生命來看待。

阿來,當代作家,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協主席,茅盾文學獎、魯訊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塵埃落定》。

金恆鑣:從博物學的角度談生態藝術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博物學是有系統地探究環境裡的生物所得之知識。而藝術是運用非文字媒介(畫作繪畫、照片攝影、雕塑、音樂等) 所作的表現,來呈現某種概念與感受的創作。所以,若從博物學的精神出發來從事生態藝術創作,其藝術作品要表達環境與生命之間的關係,使受者(如觀者、聽者、觸者等)被創作吸引之際,同時可以接收博物學(生態學)的知識,並啟發其保護環境與保育生命的使命感。

金恆鑣,臺灣大學森林學學士、加拿大土壤學碩士與地球科學博士、森林生態家、自然書寫者。

廖東坤:鏡頭下的山水花鳥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生態紀錄影片是透過影像、繪畫、聲音、旁白、文字等媒材融合的創作。生態影像紀錄工作者如何呈現生態之真與美是一大挑戰,也是一項契機。透過探索、認同、接納,來加深人對生命本質的認識與感受。在環境如此劇變的時代,生態影像紀錄工作者也肩負著保護大地的艱鉅之傳訊任務。改變當下我們對生命本質的認識是能拯救這個行星的生命多樣性途徑之一,也是當今人類的希望。

廖東坤,臺灣從事自然生態與人文影像的紀錄者、攝影家和導演,長期致力於自然生態保育及環境教育推廣。

劉華傑:在地持續觀察植物,以《青山草木》編寫為例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盧梭的《植物學通信》、哈斯凱爾的《看不見的森林》都延續了懷特(Gilbert White)開創的一個重要博物傳統:在地觀察、探究、書寫。

在《崇禮野花》和《延慶野花》之後,我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持續關注、記錄吉林松花湖滑雪場大青山的植物,拍攝了數萬張照片,按最新的APG IV 分類方案對一座山的主要物種進行分類,公開出版圖鑑式《青山草木》。希望大家行動起來,在各地開展類似的持續觀察行動,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落到實處。

劉華傑,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作品曾獲得文津圖書獎、大鵬自然好書獎、吳大猷科普佳作銀籤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等。

徐保軍:自然秩序的王者之爭——林奈 VS 布豐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林奈與布豐,同為1707 年生人,18 世紀博物學領域最靚麗的雙子星,在追求自然秩序的道路上,兩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響了後世。

林奈出身於瑞典鄉下的牧師之家,但他的《植物種志》(1753)和《自然系統》卻成為植物、動物科學命名的劃界起點。盧梭沉迷於他的《植物學哲學》,歌德則將林奈同莎士比亞和斯賓諾莎相提並論。

布豐來自法國的富裕家庭,掌管巴黎皇家植物園50 餘年,他的《博物志》引得一時洛陽紙貴。邁爾認為他是18 世紀後半期博物學思想的集大成者,羅歇則認為他是亞里士多德到達爾文之間博物學領域最重要的人。

徐保軍,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博物學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科學史與科學社會學學會理事,《中國博物學評論》編委。

張勇:高校博物館與社會教育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高校博物館肩負著重要的育人功能,專業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結合是高校博物館的使命與歷史機遇。講解工作是博物館教育中直接面對受眾的部分,向觀眾傳達科學理念和科學思想是講解工作的核心。博物館應當把觀眾體驗放在接待工作的首位。

張勇,北京林業大學博物館副館長。

看點

02

暢言四大議題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除了幾位“大咖”分享了有關博物學文化的全新理念以外,關於中國博物學資源與開發、中外博物學史、自然教育與校內課程連接、博物藝術與生活美學四個議題其他與會嘉賓也暢所欲言。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博物學

Natural History

彭州

博物學,已經成為了近年來的時髦詞彙,如今的人們,開始注重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而博物學,這門古老的學科,在彭州又煥發了新的活力。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九峰山雲海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白鹿音樂小鎮

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鄉,彭州是一方美麗的淨土。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龍門山

彭州地處神秘的北緯30度地區,輻員面積1420平方公里,有“六山一水三分壩”之說。彭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龍門山系,最高峰是太子城主峰,海拔4814米。較明顯的主峰有丹景山、九峰山、馬嶺等。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蟠龍谷

彭州,位於成都平原與龍門山脈過渡地帶,自然資源品種繁多,礦產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及土地資源均蘊藏豐富。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湔江夜色

彭州市屬於四川盆地亞熱帶溼潤氣候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5.6度,平均降水量932.5毫米。彭州市有大小河流90條,分屬沱江、岷江兩個水系,全市水資源總量達20.78億立方米。湔江古稱湔水、濛水、玉村河,是沱江上游的三大支流之一,也是一條在彭州市境內流域面積最廣、流程最長、影響最大的自然河流,其流域面積為2057平方公里。它的主源在龍門山鎮北部紅龍池和乾龍池,全長128公里,在彭州市境內長約90公里。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天彭牡丹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植物大熊貓”距瓣尾囊草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藏酋猴

彭州是四川生物資源富庶地區之一,有不少珍稀品種,頗具科研和經濟價值。樹木種類有350多種,有杉木、柳杉、櫟樹、槭樹、榿木、樺木等;特別是銀杏、鵝掌楸、領春木、紅豆杉、洪桐等屬古老孑遺植物,被稱為“活化石”。彭州市動物種類繁多,僅脊椎動物就有147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金絲猴、牛羚;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紅腹角雉;國家三類保護動物有林麝、斑羚、大靈貓、水獺、獼猴、短尾猴等。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昇平稻米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蔬菜主題公園

彭州市四季分明,氣候優越,適宜多種作物生長,境內平壩耕地以水田為主,土壤肥沃,自流灌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肥沃的土地基礎,使彭州成為全國蔬菜產銷基地,有成都菜籃子之稱的美譽,是中國五大商品蔬菜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全國著名的蔬菜之鄉。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獼猴桃種植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敖平川芎

核桃、獼猴桃、彭州柚、中藥材等商品生產基地是彭州早已存在的基礎。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跟隨作家阿來與博物學“大咖”腳步,感受博物之美,聆聽自然傳奇

讓我們在彭州,愛上博物學,努力感知自然,重建生命的靈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