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博物学文化论坛

彭州·白鹿

2018年8月18日—20日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今天上午,第三届博物学文化论坛在白鹿上书院启幕,全国博物学专家、学者齐聚于此,给这座中西合璧的古老书院带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观看视频直播回放)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这是该论坛创立以来首次在川举办。阿来、金恒镳、刘华杰、张勇、徐保军、廖东坤等专家学者、作家和媒体人出席论坛并发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出版界、传媒界的相关人士,以及从事自然写作、博物绘画等相关领域100余人参加了本届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自然写作与自然教育”,共设中国博物学资源与开发、中外博物学史、自然教育与校内课程连接、博物艺术与生活美学四个议题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诗经吟诵《鹿鸣》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自然写作读本》(主编:阿来、刘华杰)新书发布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第三届博物学文化论坛表决通过了《博物理念的白鹿宣言》

博物理念宣言

2018年8月18日

我们,作为一部分博物活动参与者,在此重申若干理念并提出相关倡议:

长期以来人类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机智地利用大自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是,作为地球共同体中的一员,人这个物种的快速演化和一些行为损害了其他物种的利益,破坏了天人系统的可持续生存。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观察昆虫

博物是人类感受、认知和利用大自然的一种古老方式。复兴博物学意在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重申人类从属于大自然这一基本事实。博物过程反思现代性的逻辑。博物活动在宏观层面与大自然互动,强调通过亲自观察、体验、探究,增强个体对大自然的感受力,更好地鉴赏自然之美,坚定合理利用大自然的信念。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通济樱花谷和谐生态

博物自在而不忘自律,方能赢得尊重、做到可持续。应当知晓盖娅的前世今生,学会感恩。应当不断反思、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博物活动对大自然的可能伤害。应当广泛吸收传统文化、民间智慧和现代科学中的各种有益要素,尝试用非人类中心论视角看待世界,不夸大人类的算计能力和对大自然的改造能力,充分理解演化过程之精致和复杂,推动保护生命的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记录葛仙山银杏

博物活动应当遵守法律,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慎重采集并善待标本。鼓励对平凡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反对不适当的猎奇。鼓励通过文字、影像、绘画等多种形式展现自然物和景观,反对为了某种特殊的拍摄效果而故意伤害动植物、破坏景观。提倡分享,反对掠夺、霸占大自然的物种、物产和优美景观。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观绿尾虹雉

博物有先后,宜由近及远,量力而行、渐次展开。热爱家乡及第二故乡,重视地方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尝试记录在地景观、物种、动物行为及生态系统的状况,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变迁。对外来物种保持警觉。培育博雅情趣,重视长程权衡。传承徐霞客、李时珍、G.怀特、梭罗、缪尔、法布尔、利奥波德、R.卡森、K.劳伦兹、E.O.威尔逊等博物学人所实践的博物学文化。

鼓励采取“博物+”策略,有意识地在餐饮、旅行、城市规划、工程与工业设计、艺术、教育、国学、保护区和公园管理等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增加博物视角、融入博物情怀。推动各级教育部门结合当地条件开展多样性的博物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阿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文学除了理清人和人的关系,还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问题是关乎我们生存的问题,文学作品应该更多地向大众普及这方面的知识。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博物学是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学科,彭彭这就带大家去听听来自各领域的“大咖”发声,畅谈“博物学”。

看点

01

“大咖”发声

阿来:中国传统文人笔下的博物角色——兼议与西方的不同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中国传统文人从诗经时代的对自然的书写,到后来发生了一个转变,描写的主体变成了人格化的存在,诗歌、绘画、散文等中国传统文化表达方式脱离了对自然之物本身的实际关注,只是一种隐喻、象征、意境。西方则相对的把自然生命和人看作同样的生命来看待。

阿来,当代作家,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讯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尘埃落定》。

金恒镳:从博物学的角度谈生态艺术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博物学是有系统地探究环境里的生物所得之知识。而艺术是运用非文字媒介(画作绘画、照片摄影、雕塑、音乐等) 所作的表现,来呈现某种概念与感受的创作。所以,若从博物学的精神出发来从事生态艺术创作,其艺术作品要表达环境与生命之间的关系,使受者(如观者、听者、触者等)被创作吸引之际,同时可以接收博物学(生态学)的知识,并启发其保护环境与保育生命的使命感。

金恒镳,台湾大学森林学学士、加拿大土壤学硕士与地球科学博士、森林生态家、自然书写者。

廖东坤:镜头下的山水花鸟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生态纪录影片是透过影像、绘画、声音、旁白、文字等媒材融合的创作。生态影像纪录工作者如何呈现生态之真与美是一大挑战,也是一项契机。透过探索、认同、接纳,来加深人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与感受。在环境如此剧变的时代,生态影像纪录工作者也肩负着保护大地的艰巨之传讯任务。改变当下我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是能拯救这个行星的生命多样性途径之一,也是当今人类的希望。

廖东坤,台湾从事自然生态与人文影像的纪录者、摄影家和导演,长期致力于自然生态保育及环境教育推广。

刘华杰:在地持续观察植物,以《青山草木》编写为例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卢梭的《植物学通信》、哈斯凯尔的《看不见的森林》都延续了怀特(Gilbert White)开创的一个重要博物传统:在地观察、探究、书写。

在《崇礼野花》和《延庆野花》之后,我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持续关注、记录吉林松花湖滑雪场大青山的植物,拍摄了数万张照片,按最新的APG IV 分类方案对一座山的主要物种进行分类,公开出版图鉴式《青山草木》。希望大家行动起来,在各地开展类似的持续观察行动,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落到实处。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作品曾获得文津图书奖、大鹏自然好书奖、吴大猷科普佳作银签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

徐保军:自然秩序的王者之争——林奈 VS 布丰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林奈与布丰,同为1707 年生人,18 世纪博物学领域最靓丽的双子星,在追求自然秩序的道路上,两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影响了后世。

林奈出身于瑞典乡下的牧师之家,但他的《植物种志》(1753)和《自然系统》却成为植物、动物科学命名的划界起点。卢梭沉迷于他的《植物学哲学》,歌德则将林奈同莎士比亚和斯宾诺莎相提并论。

布丰来自法国的富裕家庭,掌管巴黎皇家植物园50 余年,他的《博物志》引得一时洛阳纸贵。迈尔认为他是18 世纪后半期博物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罗歇则认为他是亚里士多德到达尔文之间博物学领域最重要的人。

徐保军,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博物学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理事,《中国博物学评论》编委。

张勇:高校博物馆与社会教育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高校博物馆肩负着重要的育人功能,专业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是高校博物馆的使命与历史机遇。讲解工作是博物馆教育中直接面对受众的部分,向观众传达科学理念和科学思想是讲解工作的核心。博物馆应当把观众体验放在接待工作的首位。

张勇,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副馆长。

看点

02

畅言四大议题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除了几位“大咖”分享了有关博物学文化的全新理念以外,关于中国博物学资源与开发、中外博物学史、自然教育与校内课程连接、博物艺术与生活美学四个议题其他与会嘉宾也畅所欲言。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博物学

Natural History

彭州

博物学,已经成为了近年来的时髦词汇,如今的人们,开始注重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博物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在彭州又焕发了新的活力。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九峰山云海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白鹿音乐小镇

天彭古蜀源,仙居牡丹乡,彭州是一方美丽的净土。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龙门山

彭州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地区,辐员面积1420平方公里,有“六山一水三分坝”之说。彭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龙门山系,最高峰是太子城主峰,海拔4814米。较明显的主峰有丹景山、九峰山、马岭等。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蟠龙谷

彭州,位于成都平原与龙门山脉过渡地带,自然资源品种繁多,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及土地资源均蕴藏丰富。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湔江夜色

彭州市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5.6度,平均降水量932.5毫米。彭州市有大小河流90条,分属沱江、岷江两个水系,全市水资源总量达20.78亿立方米。湔江古称湔水、濛水、玉村河,是沱江上游的三大支流之一,也是一条在彭州市境内流域面积最广、流程最长、影响最大的自然河流,其流域面积为2057平方公里。它的主源在龙门山镇北部红龙池和乾龙池,全长128公里,在彭州市境内长约90公里。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天彭牡丹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植物大熊猫”距瓣尾囊草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藏酋猴

彭州是四川生物资源富庶地区之一,有不少珍稀品种,颇具科研和经济价值。树木种类有350多种,有杉木、柳杉、栎树、槭树、桤木、桦木等;特别是银杏、鹅掌楸、领春木、红豆杉、洪桐等属古老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彭州市动物种类繁多,仅脊椎动物就有147种。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小熊猫、红腹角雉;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林麝、斑羚、大灵猫、水獭、猕猴、短尾猴等。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升平稻米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蔬菜主题公园

彭州市四季分明,气候优越,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境内平坝耕地以水田为主,土壤肥沃,自流灌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肥沃的土地基础,使彭州成为全国蔬菜产销基地,有成都菜篮子之称的美誉,是中国五大商品蔬菜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猕猴桃种植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敖平川芎

核桃、猕猴桃、彭州柚、中药材等商品生产基地是彭州早已存在的基础。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跟随作家阿来与博物学“大咖”脚步,感受博物之美,聆听自然传奇

让我们在彭州,爱上博物学,努力感知自然,重建生命的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