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武松,竟然沒上過梁山,也沒打過虎

一部《水滸傳》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其中“武松”這個名字也是如雷貫耳,大名鼎鼎的打虎英雄。然而,《水滸傳》是對宋江起義這段歷史的文學加工,事實上武松確有其人,但是沒有打過虎。

歷史上的武松,竟然沒上過樑山,也沒打過虎

《臨安縣誌》、《西湖大觀》、《杭州府志》、《浙江通志》這些史料中都記載有武松的事蹟,但是和《水滸傳》中的武松大相徑庭。武松是一個浪跡天涯的江湖人,沒有哥哥武大郎,更沒有時常想找他偷腥的嫂子潘金蓮。武松來到杭州,在湧金門前打把式賣藝賺錢餬口。當時的杭州知府高權見到武松,看他身材雄偉,武藝高超,就想收為己用。高權對武松調查一番,知道武松的根底清清白白,沒做過偷雞摸狗的勾當,就任命他當個衙役。好歹也是個公務員,肯定比在江湖上風裡來雨裡去的要強,武松當然同意。之後武松靠著自己突出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成績,提升為提轄,大小也算是個武官。

歷史上的武松,竟然沒上過樑山,也沒打過虎

後來高權因為正直清廉,得罪了當權的人,被摘了烏紗帽。由於武松是高權的得力助手,也一併被免官,趕出了府衙。新來的杭州知府大有來頭,是當朝炙手可熱的權相蔡京的兒子蔡鋆。蔡鋆沒學會蔡京的政治手段,反而把他老爹橫徵暴斂的手段學個純熟,既沒有才華也沒有德行。蔡鋆一上任就對杭州刮地三尺,老百姓日子不好過,恨透了這個新知府。所謂苛政猛於虎,杭州的百姓就管他叫作“蔡虎”。

歷史上的武松,竟然沒上過樑山,也沒打過虎

被趕出去的武松一方面有感於高權的知遇之恩,咽不下這口氣,另一方面也想為杭州的百姓除害,於是決定殺了蔡鋆。他身上藏一把匕首,每日等待刺殺蔡鋆的機會。

歷史上的武松,竟然沒上過樑山,也沒打過虎

這次,蔡鋆正帶著他的狗腿子招搖過市,武松持刀上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著蔡鋆就是一頓猛刺,連刺十多刀。眼看蔡鋆有出氣沒進氣,狗腿子們這才反應過來,朝武松一擁而上。武松雙拳難敵四手,很快就被制服,最後在大牢裡受盡折磨而死。

歷史上的武松,竟然沒上過樑山,也沒打過虎

杭州的百姓感謝武松除掉了“蔡虎”,又可憐他的遭遇,把武松入土為安,立下一塊墓碑,在墓碑上刻下“宋義士武松之墓”。

“打虎”的武松沒上過樑山,不過樑山上也有一個武松,估計是同名同姓。《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中都提到梁山起義的三十六個人中有行者武松這麼一號。這兩本書都是宋人所寫,真實性比較高。估計施耐庵為了小說的曲折和豐富,就把“宋義士”武松“打虎”的英雄事蹟修改一番,張冠李戴成“行者”武松頭上了。

小編認為,刺殺蔡虎比打真正的老虎更加英雄氣概。行者武松是逞酒使氣,在自保的情況下打死老虎,而宋義士武松則是在明知必死的情況下,為了杭州百姓一往無前,不知道比行者武松高到哪裡去了。

參考文獻:《浙江通志》、《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