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密約》簽訂過程中的「李式外交」

甲年年的失敗之戰,一度讓李鴻章名聲掃地。開眼看世界已經60年了,當年那個夢想著“丈夫隻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的少年早已兩鬢斑白。此時此地,積20年心血之北洋水師已經煙消雲只落得“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

閒居北京的李鴻章,卻因為慈禧的念舊之舉,得以大清國全權特使身份參加俄國沙皇加冕典禮,並趁此機會出訪歐美。1896年3月28日李鴻章離開上海,10月3日回到天津,歷時190天—整整半年多。其間,經過四大洲,橫渡三大洋,水陸行程9萬多里,訪問了歐美8個國家,尤其是歐美五大強國:俄、德英、法、美,他是清代大臣中第一個進行環球訪問的外交特使暗算與失算。

《中俄密約》簽訂過程中的“李式外交”

李鴻章訪問歐美國家留影

尼古拉二世是羅曼諾夫王朝最後一代沙皇。1896年5月14日,俄國宮廷為尼古拉二世與皇后亞歷山德拉在克里姆林宮的烏斯賓斯基大教堂舉行登基加冕典禮。按照登基大典活動程序.5月18日在莫斯科的霍登場舉行規模盛大的遊藝活動。不曾想到的是,沙皇饋贈禮品的消息吸引了近百萬民眾聚集在霍登廣場,加之疏於組織,現場發生擁擠、踩踏而釀成大禍,原本是一場君民同慶的遊藝活動瞬間變成了屍橫諞野的墳場,史稱“霍登場慘案”。自此,民間對尼古拉二世有了“血腥沙皇”之稱。霍登場的名字也隨之名揚天下。

《中俄密約》簽訂過程中的“李式外交”

霍登場慘案現場

李鴻章此刻作為貴賓來到了俄國。

沙俄總理大臣維特回憶了李鴻章對此事的看法及相關對策。“李鴻章及其隨從一行驅車抵達……他走進亭子,我趕快迎上去,還沒來得及寒暄,他就通過翻譯問我:‘聽說剛剛發生過一起大慘禍傷亡了一兩千人,此事可真?我有些不悅,他怎麼這麼冒昧,剛上來就說這不愉快的事,就回答說,是的,實有其事,發生了這麼不幸的事情.’

李鴻章露出很關切的神色,接著向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難道你們還要將這不幸事件的全部經過詳細稟報皇上嗎?我一時不明白他的意思,隨口答曰:是的,已經向皇上稟報過了。他面帶遺憾的表情,連連搖頭說:你們這裡的官員在這些問題上太沒有經驗了,這樣的事怎能照實稟報呢?皇上一旦動怒怎麼辦?我當直隸總督的時候,我統轄的一個省份有次發生鼠疫.一下死了好幾萬人,我們卻經常呈奏皇上,那裡一切都順遂。有次他甚至問起我有沒有發生過什麼瘟疫疾病,我照舊回答說,沒有任何瘟疫,老百姓都安居樂業,稱道皇上聖明著呢。他聽了很是喜歡.’”

《中俄密約》簽訂過程中的“李式外交”

沙俄總理大臣維特

維特繼續寫道: “這位看似威嚴、實際很和善的中國老人又作解釋般地向我開導:“皇上嘛就是皇上,幹嗎一定要讓他知道那麼多細節?我們幹嗎非要用他國家死去好幾萬人的壞消息無故給他增添煩惱呢”

李鴻章的這番話讓維特大生同感。多年宦海沉浮和精密計算造就的政治家李鴻章採取的中國慣有的手法“瞞和騙”。不知道維特是否參考了李鴻章的建議,但從俄國官僚們之後所採取的措施來看其手法和李鴻章並無不同。

維特對李鴻章評價很高,他說:“我接觸過許多將會永垂史冊的政治家,以李鴻章的能力和功績判斷,他要算這些人中很卓越的一個。

李鴻章的考察最重要的事項為簽訂《中俄密約》。“聯俄製日”幾乎是當時清朝高層的共識,在甲午之戰後,三國干涉還遼事件被認為是俄國肯幫忙的最好的證明。上至慈禧、光緒,下至大臣都認為此事可行,李鴻章的政敵之一翁同酥就曾在日記中說“聯俄結俄之事,同酥已視為必然”。事實上,李鴻章從俄國所發回的所有電報,均由翁同穌等人親自解譯。俄國提出的“借地修路”像極了今天的引進外資,在清朝皇室看來,這完全可以接受。於是條約很快就簽訂了。

《中俄密約》簽訂過程中的“李式外交”

《中俄密約》簽訂留影

《中俄密約》的真正內容,在簽訂後的幾十年中一直是個謎,輿論沸沸揚揚,各國間諜無孔不入。

想得到情報、上海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甚至刊出偽造的版本,清廷則因為這份說不清的密約承受了巨大壓力…其真實情況直到清王朝和沙皇俄國政府都被推翻後,兩國政府從前朝檔案卷宗裡發現了真正的密約“原件”,將之公佈於眾,事情才大白於天。

當這個條約被公佈並被認為是屈辱和賣國的時候,所有的責罵都指向了李鴻章。一個廣為流傳的疑案是:俄國政府為密約向李鴻章行賄了三百萬盧布。當時任俄國財政部辦公廳主任的羅曼諾夫,在其於1928年出版的《俄國在滿洲》一書中說,俄財政大臣維特為感謝李鴻章推動建築鐵路一事,將付給李三百萬盧布。而李鴻章在俄期間的“全陪”烏赫託姆斯基(後出任華俄道勝銀行董事長),在其回憶錄《對清國戰略上的勝利》中,也提到了的確有這樣一筆特別經費。

賣國”的名聲就這樣由這筆“賄賂“落實了。俄國作家高爾基的長篇小說《克里木一薩姆金的一生》中描繪的一幕常常被人拿來當做例證。在阿爾泰展覽廳裡,李鴻章在各色寶石陳列櫃前停住,小鬍子直抖動。翻譯官馬上要求打開玻璃櫃。而當啟開那沉重的玻璃蓋之後,這位中國老人不慌不忙地從袖子裡伸出手來,那衣袖好像自己會動似的,一下子滑向胳膊肘,於是這隻老朽不堪的鐵青手臂上纖細的、留著長指甲的手指伸進玻璃櫃,從一塊白色大理石板上操起一枚巨大的綠寶石一一這個展廳最珍奇的展品。李鴻章把綠寶石舉到眼皮底下,來回瞧著,微微點了點頭,便把那隻拿著綠寶石的手藏到衣袖裡去。

“這寶石他要了!”翻譯官彬彬有禮、笑容可掬地解釋李鴻章的這一舉動。

法布里丘斯將軍嚇得臉都白了,結結巴巴地說:“可是……請原諒!我無權做主饋贈禮品喲!”此刻,這位赫赫有名的中國人已經走出了展覽廳,正朝博覽會的出口處走去。

小說家高爾基強調這一幕絕非虛構,他說:“關於李鴻章拿走那顆大綠寶石的事,是法布里丘斯將軍在彼得堡雷契金將軍寓所親口對我說的。而法布里丘斯將軍正是當時陪同李鴻章參觀的當事人。

《中俄密約》簽訂過程中的“李式外交”

李鴻章

但現在史家多對此說存疑。也有諸多說法認為,在《中俄密約》一事上,中國被暗算了。據維特回憶錄裡的描述,沙皇俄國提交給李鴻章簽署的密約是被暗中掉了包的,中國方面完全矇在鼓裡。但無論如何,李鴻章乃至整個清廷,為了他們所謂的“以夷制夷”,屈尊賣國的行徑卻是不爭的事實。他們,將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李鴻章則絕沒想到此事的古怪,他自以為“以夷制夷”的方略終於可行。回國後他曾對黃遵憲說,“此約可保20年無事,總可得也!”,拿錢與不拿錢,對李鴻章而言都有可能,他一生奉行拼力做事,不計譭譽。只要能保得大清江山20年,或者10年,相信無論付出什麼代價他都可以做,可惜天算不如人算。

李鴻章逝後黃遵憲不無感慨地寫道:“老來失計親豺虎,卻道支持二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