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錢「燒空」,供應商們也該另覓出路了

摩拜已賣身美團,ofo 不斷傳出被收購消息,共享單車生意不好做,以至於把供應商們的利潤也拖下水。

共享單車錢「燒空」,供應商們也該另覓出路了

自行車供應商利潤下滑

從產業鏈的上游來看,「共享自行車」這門生意真的不好做。2018 年上半年,ofo 供應商上海鳳凰、摩拜供應商信隆健康的收入均下滑。

2018 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上海鳳凰實現營業收入 3.53 億元,同比下滑 55.72%。該公司回應其銷量、實際收入明顯受到「共享單車訂單大幅減少」影響。

ofo 早已成為了鳳凰自行車的第一大客戶,根據上海鳳凰 2018 年 5 月 5 日發佈的「上海鳳凰關於控股子公司鳳凰自行車《戰略合作協議》進展的公告」,截止至 5 月,鳳凰自行車共向東峽大通及其關聯公司(ofo 的運營商)提供各類自行車產品 186.16 萬輛,實現銷售收入約 6.37 億元。

共享單車錢「燒空」,供應商們也該另覓出路了

這個實際訂單量與去年 5 月協議的 500 萬輛相去深遠,目前共享單車行業監管越來越嚴格,用戶增長緩慢,共享單車企業甚至有「退出市場」的危險,未完成的訂單可能作罷了。

為摩拜單車提供自行車配件的信隆健康情況類似,2018 年上半年營業收入 6.75 億元,相比上年同期減少 25.86%。該公司回應稱,營收減少主要因為共享單車訂單相比上年同期大幅減少。

信隆健康近日收到了深圳市人居環境委員會出具的《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執法人員發現公司存在違法排放汙染物的行為。最終,信隆健康被罰款人民幣 100 萬元整,並吊銷排汙許可證。

共享單車錢「燒空」,供應商們也該另覓出路了

▲ 圖片來自:中國財富網

國內生產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自行車及其配件的生產成本也隨之增加,自行車製造業未來的增長點在哪裡呢?

「共享單車」為供應商帶來的虛假繁榮終於成了「空歡喜」,不過正如上海鳳凰在公告中的回應,「共享」提升了公司產能利用效率和經營業績,對這個傳統制造業還是發揮了一定積極作用。

共享單車錢「燒空」

把供應商也拖下水的「共享自行車」企業,說「要涼」已經是炒冷飯。在靠鋪量和燒錢補貼搶佔市場的行業生態中,許多企業已經倒下。

共享單車錢「燒空」,供應商們也該另覓出路了

▲ 共享單車企業大批倒閉. 圖片來自:投資界

即便燒錢燒贏了,在紅海血戰中倖存下來的公司也面臨生存困境。

根據易觀千帆數據,2018 年 5 月,ofo 共享單車、摩拜單車和哈羅單車佔據共享單車 App 月活躍用戶規模的前三名,分別為 2805.10 萬人、2085.63 萬人、761.85 萬人。

雖然從活躍用戶數據看來,這三家公司是當之無愧的「共享單車」三巨頭,但從資金鍊和獨立運營權來看,它們已燒錢「燒空」了。

共享單車錢「燒空」,供應商們也該另覓出路了

▲ 共享單車 App 月活躍用戶規模. 圖片來自:易觀

2018 年 4 月,摩拜身背 10 億美元債務「賣身」美團。小黃車 ofo 則取消免押金,撤出澳洲,App 上線短視頻廣告業務. 根據接連傳出的「賣身」消息,ofo 艱難地維持著獨立運營權,或在待價而沽。

2017 年 10 月,哈羅單車和低碳科技合併。低碳科技 2017 年實現營業收入 1.2849 億元,淨利潤 -4.889 億元。可見,哈羅單車也是在燒錢,不過其背後有資本雄厚的阿里「兜底」。

今年 6 月,螞蟻金服傳出將增資低碳科技,金額約 19 億元 ,通過上海雲鑫持有 36.733% 股權。螞蟻金服正式成為哈羅單車第一大股東。

哈羅聯合創始人、COO 韓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如今國內的共享單車局面基本已定,共享單車已經進入存量市場。

這意味著,共享單車市場不能再只靠「燒錢」鋪量、補貼用戶來獲得訂單,必須優化運營,維持目前活躍用戶規模,提高訂單的盈利能力。在這個市場狀態下,自行車供應商的「賣車」生意確實難再實現增長,只能向更精細化、高端化的方向發展。

2018 年 8 月,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國家旅遊局等 10 部門聯合出臺了《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共享單車的定位、停放、管理等多個方面作出規定,並對一直混亂的「押金」機制動手,「共享單車」的管理只怕會越來越難。

共享單車走到今天這個境地,其實早可預料。

共享單車可能是一門利潤微薄的生意,但在資本的催熟下,共享單車的生意從精打細算地生存變成了燒錢遊戲。當燒錢搶市場成為首要目標,節約成本則不再是共享單車企業考慮的事。他們的目標只剩下一個,佔據市場。

市場上有那麼多錢,這就像考試的日期被推遲了一樣,你根本不需要更努力地學習,只需要晚些再用功。

硅谷著名投資人 Roelof Botha 曾經認為,充裕的市場資金讓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得以生存下去。與傳統的商業不同,在互聯網行業裡,很多企業整個生命週期都在向外界尋求資本,創業者需要迎合投資者對於回報率的期待,但能否賺錢反而不一定是企業發展中的第一考慮要素。

但是考試終究會到來。

這些共享單車企業的生命長短,早已寄託在他們能給投資者編造多大的「夢」上了。燒錢燒完了,夢碎就在眼前。不幸把銷售目標搭建在這些編造的「夢」上,供應商也該清醒過來另覓出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