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老婆(結尾告訴你神奇邏輯都哪來的)

在耶魯大學邏輯學課上,史密斯教授翻出了一個老問題來讓我們討論。

到國外上課後,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們總是拿些沒有定論的問題來討論。

這次的問題是:如果有人問你,老婆和媽媽同時落水了,先救誰?

可能這個問題以前在咱中國比較流行,國外的同學都感到很新鮮,討論得異常熱烈。

媽媽和老婆(結尾告訴你神奇邏輯都哪來的)​所以我判定,這個問題肯定是個無聊的中國女人想出來的。

討論了很久,答案不外乎爭辯先救媽媽還是先救老婆。過了一會兒,一個以色列的猶太同學示意大家安靜,他要發表觀點。

這種情況下,一般是發言人都有有總結性結論或者有獨到的觀點,並且自己比較自信。

以色列人說:"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就是如果媽媽或者老婆問你,你得怎麼個回答;但是實際操作起來並不一定是按回答的做。因為回答問題是靠語言技巧和能力,而實際操作得按實際情況以及個人的應急能力。如果是媽媽問我,我就說先救媽媽;如果是老婆問我,我就說先救老婆……"

媽媽和老婆(結尾告訴你神奇邏輯都哪來的)​好一個見風使舵,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傢伙,不過按他的觀點,單純作為語言技巧也未嘗不可。

"Together?"底下有同學問,"如果是老婆和媽媽兩個人一起來問呢?"

"Neither!I'll call the lifeguard."以色列同學說,"那我一個也不救,我去叫救生員。我更信任救生員。"

"如果沒有救生員呢?"

大家又激烈地討論開了。

一個德國人發表了他的觀點,說:"人是一種有智商的理智的動物,落水的幾率很低,據我個人的研究、計算和統計,人落水的幾率只要萬分之一,輪到自己的老婆和媽媽中的一個落水的幾率是百萬分之一,老婆和媽媽在同時、同地落水,又恰好你也在場的情況,那幾率就更低了,恐怕是億分之一都不到。所以,這個問題是不足為慮的。"

媽媽和老婆(結尾告訴你神奇邏輯都哪來的)​"現在前提是已經遇到這種情況了!"有同學反駁道。

德國人悻悻地聳聳肩膀坐下了。

討論還在繼續。

有男生說:"我不會游泳!"

有男生說:"放心,我媽媽游泳比我厲害!"

有男生說:"女人自己將來也要當媽媽的,救媽媽她會理解的。"

有男生說:"為了防止遇到這種情況,我決定帶女朋友去學游泳。"

有男生大聲喊:"這個問題告訴我們,找女朋友一定要找會游泳的。"

頓時,這個男生的聲音淹沒在不會游泳的女生的唾沫星子裡。

媽媽和老婆(結尾告訴你神奇邏輯都哪來的)​有女生說:"這麼有意思的問題,我還沒去問過呢。下次去問下男朋友。"男生聽了暴寒!

有女生說:"嘿嘿,我會游泳。"

有女生說:"我肯定不會問這種問題的,太為難人了。"

頓時,這個女生受到了男生的讚揚。

有男生說:"救誰的成功率大就救誰。如果兩個中有一個明顯比較近,那先救近的;如果都比較遠,那老婆的體力應該比較好一點,救存活幾率高的老婆。"

他的回答是受了耶魯大學流傳已久的著名案例"博物館著火分析案"的啟發所做的回答。該案例是說,博物館在畫展的時候著火,掛的都是當世名畫,如果你正好在看展覽,只有時間救一幅畫,那先救哪幅畫?

媽媽和老婆(結尾告訴你神奇邏輯都哪來的)​有人說是搶救最值錢的畫;也有人說價值是不一定的,自己估不準的,要搶救自己最喜歡的那幅畫;也有人說什麼也不要動,自己報警就行了,搶救是保安的職責,燒掉了就是保險公司的事情了。

最後有人說,搶救離自己最近的畫。

他的回答比較實際,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好評。

那個男生的回答也是類似於這個回答。

有人意大利女生反駁這個男生說:"看過一部美國大片,什麼題目忘記了,說的是有個男人和他女朋友一起落水,機器人分析出救那個男人的存活幾率有90%,那個女人的存活幾率只有10%,於是就選擇了救那個男人。後來那個男人一直都很討厭機器人,他認為,機器人是沒有感情的,存活幾率只有10%就不應該救嗎?" > 有個英國同學,是程序語言愛好者,他把他的觀點寫在了黑板上,如下:

if (會游泳){

if (媽媽老婆都會游泳()){

誰也不救()

}

if (媽媽老婆中只有一個會游泳()){

救不會游泳的()

}else{

   if (媽媽.離我的距離()

老婆.離我的距離() ){

   救老婆();

   }else{

   救媽媽();

   }

}else{

報警救人();

}

end

他是個邏輯性很強的傢伙,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他不會游泳,就只報警救人,不下水;如果媽媽和老婆都會游泳,也不下水;如果兩個人中只有一個會游泳,則救不會游泳的;如果兩個都不會游泳,老婆近就救老婆,反之,救媽媽。

大部分美國本地人的觀點都是說救老婆,好像美國人的親情感比較淡漠。

這是一個加州同學的回答,比較典型:"我的觀點是救老婆,理由有以下幾點:

1、你媽愛你是自然的,每個老母雞都會愛自己的雞雛,是不用大腦的。你老婆是你老婆她媽生的,你老婆對你好,不是天生該你的。

2、你媽生你的時候,千辛萬苦,死去活來,那是你爸造成的,所以你爸理應對你媽---也就是他孩子他媽-----好。你老婆以後給你生孩子,千辛萬苦,死去活來,是你造成的,所以你理應對你老婆---也就是你孩子她媽----好。

3、不論你怎麼做,你媽都是你媽。如果你對你老婆不好,你會永遠的失去她。

4、當初你媽把你生下來,不是你求她的吧?你沒給過你媽諾言'我一切都聽你的'吧?現在你有老婆了,當初是你求愛、求婚的吧?你給過你老婆諾言'我永遠愛護你'吧?

5、如果你能有幸活一百歲,你媽僅僅負責你1到20歲,佔你人生的1/5。如果你婚於25歲死於100歲,你老婆會和你生活75年,佔你人生的3/4。

6、你老婆是照顧你後半生的人,你媽應該感謝你老婆。如果不去養老院,你媽的後半生需要你和你老婆照料,你應該感謝你老婆。"

這個加州同學是個典型的妻管嚴,他曾對我說,要記住關於老婆的五個日子。

我問他是哪五個日子,他說是老婆的生日、結婚紀念日、情人節、婦女節、母親節。他說他的老婆已經當媽媽了。

於是,我又想,幸好這個題目中只有老婆和媽媽,如果把老婆的孩子也丟進水裡,那要先救誰,豈不更麻煩?

最後,史密斯叫我們大家每人寫一篇論文。

沒過幾天,史密斯教授又拿出個問題讓我們討論:世界上是媽媽多還是老婆多。

有人說:一樣多。

有人說:生孩子的女人不一定結過婚,這些女人只是媽媽,不是老婆,所以說媽媽多。

有人說:結過婚的女人不一定生孩子,這些女人只是老婆,不是媽媽,所以說老婆多。

有人說:男人女人都有媽媽,但只有男人有老婆,所以說媽媽的數量大約是老婆的兩倍。

……

那幾日,整個耶魯進入媽媽和老婆的激烈討論中,學校論壇上、博客上到處可見激烈的爭辯。

(這兩天沒寫東西:所以只好隨便找了篇早在2006年刊發在《花雨》雜誌上的東東,見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