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從未缺席 東風日產將迎來千萬輛時刻

速度從未缺席 東風日產將迎來千萬輛時刻

文 | 姜 鵬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2018年8月27日,東風日產將迎來第1000萬輛汽車下線,15歲的它將以刷新千萬產量速度再次站在霓虹燈下。

這當然是一個重要時刻和值得銘記的數字。從2003年以星星之火點燃創業激情開始,到《東風日產行動綱領》埋下文化種子,再到三大營銷戰役的酣暢淋漓,以及連續3年衝擊百萬輛未果,最終以穩健經營、體系作戰突圍至百萬輛規模,東風日產走過擊鼓傳花的15年,最終跑出行業最快圈數,塑造只屬於自己的速度傳奇。

那一款款強大而穩定的產品更為這段傳奇增添說服力。開闢一個細分市場的逍客至今未遇真正的對手,在強敵環飼間依然巋然不動的奇駿成為中堅力量,老而彌堅的軒逸偶露崢嶸,它們都是東風日產百萬體系最有力的輸出成果。

這次的主角是軒逸——其純電版將成為東風日產第1000萬輛下線車型。

一段故事還未完全落腳,一段新時光又即將開啟。

以技術創新與文化傳承為雙核,東風日產將再尋指南針,通往更強大的未來。而在智能化、新能源化勁吹下,圍繞著智能動力、智能互聯、智能駕駛,東風日產將以日產智行科技為核心戰略,全方位進入電動車新紀元,積極搶佔中國汽車市場“智”高點。

作為橋頭堡,軒逸·純電是鋒利的第一支箭。

速度從未缺席 東風日產將迎來千萬輛時刻

01 速度從未缺席

這是一組關於數字的對比,有趣但直接。

從0到1000萬輛整車下線,上汽通用用了17年,一汽-大眾用了23年,上汽大眾用了30年。

東風日產用了15年。這個曾以狼性進攻、增長見長的南方明星車企,又一次以速度跑在最前面。

但只有年長者,才會在數字背後對那段15年曆程感同身受。

故事似乎都發生在夏天。2003年,廣州,一群懷揣夢想的創業者在荒僻的花都圈定一方土地,開啟一段步步驚心,但又步步為營的創業史。

2004年,故事有了轉折點。經歷中外雙方連續爭吵之後,隨著《東風日產行動綱領》發佈,這艘船上的所有人明確一個方向。如今,這部綱領已成為文化傳承的啟示錄。

此後它一發不可收拾,高潮迭起。“1+1哥德巴赫猜想”、“百城翻番”“、“牽引式營銷”三大營銷戰役展示它最為兇悍的一面。作戰恢宏氣勢、咄咄逼人的東風日產露出狼性的一幕,進入高速增長期。

但從2012年以來,在經歷一系列非市場因素的巨大沖擊之下,此前高速奔跑的東風日產遭遇罕見斷電,連續三年衝擊百萬輛未果。

2015年是另一個轉折點。內省之後的東風日產開始從關注速度轉移到增長質量上,從“狼性進攻”向“穩健經營”轉變,並從品牌、產品到渠道以及營銷上實現全價值鏈進化,以體系競爭一舉打破了久攻不下的百萬大關。

恰同學少年般的15年,東風日產從運營之初僅生產銷售一款陽光車型的合資企業,到現在市場暢銷的十三種車型;從合資之初年銷車僅6.5萬輛規模,到如今年銷112萬輛跨越,東風日產已成為一艘穩健的百萬大船。

儘管如今的東風日產變得穩健與溫和,但快速成長卻從未缺席,創造了諸多“東風日產速度”。

2008年9月9日,東風日產僅用5年時間便達成100萬產銷規模,創造行業最快達成速度。

2013年6月16日,又僅用10年時間達成累計450萬產銷,再次刷新行業紀錄。

2016年12月26日,東風日產僅用13年時間達到800萬輛高度,再次見證新紀錄誕生。

這一次是千萬輛的最快紀錄,並在今年穩健增長中得到有力鋪墊。2018年前7個月,在市場進入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情況下,東風日產逆勢上揚,累計銷量達到61.25萬輛,同比增長11.1%,領銜眾多合資對手。

其中,逍客、奇駿在加速退潮SUV市場中以掎角之勢繼續捍衛東風日產的榮譽,穩定的軒逸一度掀翻了朗逸、卡羅拉、哈弗H6等一眾狠角色,連續多月成為銷量之冠。

恰巧,軒逸又被選為開啟下一個千萬輛時代的車型。

速度從未缺席 東風日產將迎來千萬輛時刻

02 電時代來臨

一個特殊的日子,一個特殊的數字,一次極具意義的傳承,舞臺中央是軒逸·純電。

遑論這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但軒逸·純電已經結束過去有波折有輝煌的15年時光,同時拉開下一個千萬輛序幕。

它的到來,也確定了東風日產“電時代”來臨。

這注定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縱觀當前汽車產業形勢,國內市場進入微增長,競爭日益加劇,企業加速分化,邊界不斷被打破,低增長、強競爭和體系力的競爭新模式已經到來。

外資股比放寬,進口關稅下調,汽車產業更加開放,競爭的強度、角逐的層次和產業的格局將發生深刻變化。以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和智能化為技術創新讓產業進入重構之中。

挑戰與機遇並存,尤其是電動化、智能化創新帶來的巨大衍生空間。

但這裡早已風起雲湧。佈局早的中國品牌們搶佔了先機,包括底蘊深厚的比亞迪、被寄予厚望的北汽新能源均是其中的入局者,而造車新勢力更是

裹脅著電動化、智能化試圖顛覆傳統。

合資品牌們同樣在發力。2017年上海車展,本田就興沖沖地發佈針對中國的電動車戰略,此後還將“加速”定義為在這個市場發展的關鍵詞;遭遇下滑的福特畢其功於一役,信誓旦旦地表示到2025年要實現在華銷售的70%福特車型提供電動車版本……

東風日產則以半步領先為戰略,繼續發力。

“東風日產15年,既見證了中國汽車黃金時代的波瀾壯闊,也經歷了低谷期的驚濤駭浪,下一個15年,將面臨全球汽車行業的鉅變,東風日產如何繼續保持這份榮耀,在競爭更激烈、更智慧、更立體的市場環境中勝出?我們的答案是:文化和技術。文化要傳承,技術要創新。”

2018年6月12日,東風日產15週年上,東風日產副總經理陳昊如是說。

以智能化為技術創新無疑是東風日產通向未來的鑰匙。2018年是東風日產正式進入日產智行科技(NIM)行動元年,東風日產在智能動力、智能駕駛和智能互聯全方位發力。

智能動力方面,日產最先進的EV、e-POWER 和VCT 等動力技術都將陸續導入,預計到2022年,發佈5款電驅動車型,挑戰銷量30%的電驅動佔比。

軒逸·純電則是日產智行科技(NIM)落地中國的首款戰略車型,它將肩負著開拓中國新能源市場的使命。

就在2018年8月20日,軒逸·純電平靜而又低調地在上海與廣州兩地開啟預售模式。除了競爭力不錯的16.6萬元並外送滬牌之外,在新能源戰略推進中,它亦走在了本田、豐田、大眾等之前,用行動兌現了半步領先。

可以透露的是,在千萬輛到來之際,東風公司與日產汽車公司高層將共同見證東風日產這一值得紀念的時刻,並展望東風日產的未來。

這同樣也不是一件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