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归来的援藏干部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8月10日,我院援藏干部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崔湧圆满完成一年的援藏任务凯旋归来。副院长潘凯枫,党院办主任仲西瑶、副主任章玉,医学影像科主任孙应实、副主任高顺禹、唐磊及科室人员专程到机场迎接。

崔湧医生作为北京市医管局赴拉萨市人民医院评三甲短期业务指导工作成员,于2017年6月12日出发前往拉萨市人民医院短期业务指导工作;同年,作为市委组织部、市卫计委2017年“组团式”援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成员,7月27日,再次赴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援助任务。

到达拉萨后,崔湧医生克服重重困难,建学科、做科研、订制度、带徒弟,协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通过了三级甲等医院验收,完成了放射科3.0T磁共振的安装培训并成功投入使用,用自己的辛勤付出赢得了赞誉。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崔湧肩挑两项援藏任务,敢担当两上青藏高原

8月10日,从雪域高原拉萨跨越近4000公里,我院第二位援藏医生、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崔湧平安抵达北京。

从2017年6月12日出发第一次进藏开始,14个月的时间里,崔湧两上高原,完成了市医管局赴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展短期业务指导工作和市委组织部、市卫计委2017年“组团式”援助拉萨市人民医院的两项援藏任务,为拉萨市人民医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崔湧以援藏为契机,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素质能力,提升党性修养,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始终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过一年的锤炼,顺利通过党组织考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他也因此成为我院第一位在支边工作期间入党的人员。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上次报名没批准,这次该我去了!”

2017年6月12日,我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崔湧启程赴西藏开展短期业务指导工作,协助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展评“三甲”工作。

5月27日,根据北京市医管局“关于选派医疗人才赴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展短期业务指导的通知”统一部署要求,支持拉萨市人民医院评三甲评审工作,要求我院选派1名具有高级职称专家进藏开展短期业务指导工作。

自2015年北京市启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以来,协助拉萨市人民医院进入三甲医院的行列,这是北京市医管局承担的一项医疗系统援建工程,意义重大。

在紧急召开的放射科干部会上,未等全科动员,崔湧首先表态,“几位主任都不要争了,2016年我曾报名援藏工作,也曾随我院医疗队去过西藏,身体没问题,我申请参加此次任务”。

还记得,2016年5月,教育部准备组织第八批援藏任务,医学部要求所属几家医院各选派2名候选人准备。接到消息,崔湧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候选者,虽然最终因为上级没有选派我院专家而没有成行,但是关键时刻方见英雄本色。

经过力争,崔湧获得了这次援藏任务。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三点一保证,高原加班加点快节奏

作为北京市医管局短期业务指导第二批团员,崔湧于2017年 6月12日至23日到拉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进行业务指导,协助放射科开展评三甲工作两周,2017年7月下旬,他又再次进藏进行三甲评审前的冲刺准备。

拉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由于多年条件的局限,与三甲评审要求还是有相当差距的,设备陈旧、人员短缺、制度空白,刚通过三级乙等评审五年的基础和短暂不到一年的三甲准备时间,准备评三甲的现状并不乐观,崔湧感到任务沉甸甸的。不过没时间抱怨,崔湧和医院放射科同仁一起共同对照自治区评审细则,将相关10条58款涉及内容逐一进行核查列表。动员全科室同事,首先整理已有文件,两个文件柜的资料文件和各办公室、各台设备记录汇总一起,堆满了大办公桌。

由于整理工作繁琐,加之时间紧张,在崔湧的安排带领下,他们午休时间占一点、晚上下班晚一点、休息时间想一点、周六保证不休息,每日加班成为常态,时刻抢时间,全科同事毫无怨言。

对于初到高原,本应该是动作慢一点,休息多一点的崔湧,虽然憋气、头疼、血压高、失眠等反应接踵而至,但时间紧迫容不得他休养调整,他选择了以身作则,甚至比当地医生加班时间还长,想得还多,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8月,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三甲评审。评审专家对科室的工作流程、制度落实等全方位进行了现场检查,评审结果使得大家都欢欣鼓舞。放射科旺堆主任高兴地说,这就是老西藏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体现。

2018年1月3日,拉萨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拉萨市拥有了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成为全区首家地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全科同事一起激动地在三甲牌匾前合影,庆祝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这也标志着崔湧的第一项援藏任务圆满完成。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二上拉萨,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影像诊断队伍

“派我去,短期变长期,接续完成新任务”

6月23日,北京市医管局党委通知,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卫生计生委关于2017年“组团式”援助拉萨市人民医院援藏干部选派工作要求,我院选派一名干部赴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工作一年。

得到消息,正在执行短期援藏任务,刚刚完成第一次拉萨工作的崔湧找到党院办仲西瑶主任说“我正在执行短期援藏工作,我要求短期变长期,由我在完成短期援藏任务后,继续留在西藏,接续完成新的任务。”院领导经过慎重考虑,接受了崔湧大夫的请求,决定上报医管局,参加这次组团式援藏工作,再赴拉萨工作一年。

崔湧大夫义不容辞、勇于担当的大无畏精神,让全院员工都深受感动。

7月27日,崔湧再次启程赴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这次是工作一年,这是崔湧在承担北京市医管局“医疗人才赴拉萨市人民医院开展短期业务指导工作”任务后,再次承担援藏任务。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完成第一台磁共振的安装应用

当有人问:影像医生有啥用?崔湧经常说,影像医生是侦察兵,是医生的眼睛。在雪域高原,更缺少先进影像设备和有经验的影像医生,做出准确的影像诊断,为临床医生指明治疗方向。影像医生援藏的目的,就是提升高原影像诊断水平,做雪域高原医生的眼睛,提升高原医疗水平,保障边疆人民健康。

拉萨市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崔湧所在的放射科马上又面临引进的3.0T高场强磁共振的安装和应用。这次引进的设备,是拉萨市的第二台3.0T磁共振。但科室既往没有任何人员进行过磁共振相关培训,更不要说临床经验。全科设备原来只有一台16排CT,一套数字胃肠机和一套DR;人员构成中,全科只有两名主治医师和几名住院医师。如何短期完成操作和诊断培训,成为首要任务。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根据科室现有基础,崔湧和科室领导采用理论授课,读片实战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每周五中午固定时间业务学习,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组织科室进行晨读片,每天“看图说话”,用病例图像进行实战演练,逐步从图像中认识疾病。为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崔湧和科室同事一起商量优化了检查流程,制定了患者预约、日常设备检测记录等各项规章制度,针对藏族患者特点,配备了电磁门禁、安检门、更衣间等设施,几个月下来,大家对磁共振图像不再陌生,基本掌握了常见病的磁共振诊断和鉴别。


在装机和操作培训后,于2018年3月投入临床应用。从开机至今已进行近千例检查,均由放射科的医生独立完成扫描操作及诊断工作,提升了本地医生诊断水平,填补市医院各项技术检查空白几十项,实现了从16排CT到3T磁共振的顺利飞跃。

一肩双挑两上高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援藏干部崔湧胜利归来

“输血”变“造血”

在放射科,崔湧按照组团式援藏要求,积极建立师徒帮带关系,在科室骨干医生中,根据个人意愿和科室学科建设需要,崔湧与大旺堆、次仁平措、左晓文、丁浩、赵雪林五人签订师徒帮带协议。在一年的帮带中,从日常诊断、读片、业务学习、科研工作开展各个方面进行个体化指导。目前几位“徒弟”均按计划完成业务及科研培养目标,打造了科室较为坚实的临床科研力量。

拉萨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基础较为薄弱,没有高级职称医生,科室也没有学科建设和业务学习规划,为了促进学科发展,崔湧协助科室确定学科方向,把放射科划分为心胸组、腹盆组、头颈及骨组、儿科组,规范每日病例讨论制度,并按照学科组织系统学习,授课由一个人讲逐渐变为大家讲,使每一个医生都有机会站在讲台上,养成了科室的学习氛围。

在科研方面,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崔湧牵头申请了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模态影像组学分析在肝包虫病诊断鉴别中的应用研究(XZ2017ZR-ZY01)并获得批准。借此课题带领科室五名医生从病历搜集整理、图像筛选、病灶选取勾画、病灶影像组学特征分析等各个步骤进行实际操作,使科室医生第一次真正参与到临床科研中来。

经过一年努力,科室已建立起规范的病例讨论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并严格落实执行,已进行疑难病例讨论200余例,业务学习近40次。课题研究工作也有条不紊的开展。

崔湧说“援藏不止需要情怀,需要行动,不止是荣誉,更多的是奉献、责任、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