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國金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金人漢化很深哈

1,金朝九位皇帝,只有一位是父死子繼,而且沒有一次嫡長子繼位,總共發生三次政變和一次逼宮,九位皇帝有四個不得善終,一個死後被貶為庶人,兩個貶為藩王,如果算上倒黴的完顏承麟那就是五個。太宗一系的子孫在政治鬥爭中幾乎全滅;

2,金朝冊封東北的森林為“護國嘉蔭神侯”,不知道今天黑龍江省嘉蔭縣的地名來歷有沒有關係;

3,不要簡單的以漢族朝廷的形式來套早期金朝的關係,各位首領都在各自的轄區裡面有絕對的權力,比如完顏宗幹在遼陽,完顏宗翰在大同,完顏撻懶在山東。我就娶這麼一個例子吧,根據洪浩記載:完顏宗幹擔任都元帥期間,都元帥府不在朝廷,而設到了遼陽,國人稱呼真朝廷為西朝,稱呼都元帥府為東朝;

關於金國金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金人漢化很深哈

4,金朝最初造反的時候,並不打算徹底滅亡遼朝,而雙方有長期的談判,金朝打算複製一個澶淵之盟,與遼朝結為兄弟,分庭抗禮,而北宋交來的歲幣哥倆平分;

5,金朝那種部落制度的餘續非常明顯,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進燕京,燕京人很識相的拿出了皇帝用的御傘黃蓋,結果完顏阿骨打不高興的表示:我們有這麼多人,你拿一個傘怎麼夠?

6,金朝初年的宮室也非常簡陋,馬擴記載,完顏阿骨打稱帝之後,只是在家裡面多放了一對黃色椅子;洪浩記載,金朝君臣一塊在拉林河裡面游泳,互相搓背,平民殺了一隻雞,就跑到路上攔下皇帝來家裡做客吃飯。滅亡北宋之後,金熙宗打獵的時候,還是君臣一塊兒騎馬奔馳搶人頭,讓後來的漢族臣子震驚;

7,當然,後來的打獵制度就越來越規範化了,金朝繼承了契丹皇帝的傳統,也有春水秋山的習慣:春夏到草原打天鵝,冬天到郊外去冬獵,金世宗時期的慣例,打下的第一隻天鵝要到宗廟社稷前報喜,也就是“薦山陵”,之後把羽毛拔掉,別在各位臣子的耳朵上,然後群臣喝酒獻詩;

8,打天鵝的時候需要用一種獵鷹“海東青”,這種神駿的鷹是女真特產,在遼朝的時候就被契丹貴族視為珍品,過度索取鷹也是女真反遼的動機之一。“海東青撲天鵝”是遼金服飾、玉佩常用的花紋圖案,既符合女真人的生活場景,又蘊含了他們以小博大,以強擊弱的政治抱負;

9,翰林獻詩的戲碼在金朝很常見,金熙宗開始,女真皇帝的漢化教養都很不錯,所以翰林學士有一個不錯的文采可以在金朝皇帝面前博得好感,否則的話就仕途堪憂。金章宗時候的狀元王澤不學詩,恰好南宋使臣進貢枇杷,金章宗下令群臣獻詩,王澤非常驚恐的對答說微臣不認識枇杷子,狀元呂造也不會作詩,重陽節那一天,金章宗下令翰林作詩,他憋了半天憋出來一句“佳節近重陽,微臣喜欲狂”傳為笑談,世人目曰:“澤民不識枇杷子,呂造能吟喜欲狂。”;

10,還是那位呂造兄弟,可不要輕看他們家,這個家族是在遼金時期鼎鼎有名的東平呂氏,祖先在山東,五代的時候遷居幽州,隨後在遼朝一飛沖天,成為大政治家族之一,金朝時期先後七代人為官,呂造的父親和叔叔都是狀元(不只是進士,而是實打實的狀元);

11,狀元也是要分類的,金朝最初沒有統一的科舉制度,甚至任由各地的統帥在各自轄區內自行舉行科舉考試,金熙宗時期形成的南北選制度,南選又是北宋的科舉方式,以經義為主;北選就是以遼朝的科舉方式,詞賦為主,北選錄取名額多於南選,這反映了當時朝廷內部,舊遼漢臣和舊宋漢臣之間的力量對比,完顏宗幹更加信任遼臣,而大名鼎鼎的金兀朮完顏宗弼喜歡宋臣,完顏宗幹倒臺之後,金兀朮發動了皇統黨獄,放逐了大批遼臣,改變了朝廷上的力量對比,最後在海陵王時期南北兩選合一;

12,等到金世宗時期,制度已經比較成熟,最為炙手可熱的是(詞賦)進士科和經義科,金世宗為了保存女真文化,又特意增加了女真進士科(又名策論進士科)。這項科目既允許女真人用女真語參加,與詞賦進士區別在於,詞賦進士科要考一策、一論、一詞賦,而女真進士科僅僅考策和論(女真語也沒有辦法作詩作詞);

關於金國金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金人漢化很深哈

13,女真語無法作詩,但是契丹語卻可以,也正是這個原因,金世宗曾經向丞相完顏守道抱怨過:“我近日看了幾首契丹語的詩,寫的很好,不輸漢詩。可是咱們女真語卻沒有辦法作詩,恐怕後人會笑話。”完顏守道回答說:“料想漢語創造之初,也沒有如此多的文采,是由於歷代聖賢提舉修飾而成的,陛下只要在女真人中廣泛推行女真語,再加上聖賢的教化,女真語也會變得完備。”

14,除去這三門進士科之外,還有兩門舉人科(這兩門科目考中的人稱為舉人,而詞賦、經義、策論考中的人稱為進士),這兩門科目就是神童科和法科。最早在唐玄宗的時候就曾經選拔過神童,金朝將這一制度規範化,全國普遍的搞神童考試,但是效果相當一般。金朝末年的文壇盟主元好問曾經說,國家選拔了上百年的神童,而真正選出來的只有麻九疇一個;

15,當然也不要隨便貶低神童科這種模式,由於神童科做官的路子遠不如進士,所以如果真的是神童的話,長大之後大有可能接著去考進士科,不由神童的路子做官。法科的情況也很類似,金朝似乎很喜歡以法治人,朝廷各部門各單位都設立知法、檢法,檢查政府的工作是否符合規範程序,科舉考試也必須進行法律知識問答,當然,在某些人眼裡,這叫重用胥吏,苛責士人;

16,神童科做官的路子不如進士,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不能免除差使。開始是在金元時期特有的遷轉制度,由於僧多粥少,人多位置少,很多官員在擔任一任職事官之後,再擔任一任差使官,所謂的差使官又名監當官,大多和收稅,倉儲,運輸有關,在相同品級的情況下要低於職事官。差使也是有規定的,有“一除一差”(擔任一任職事官,就要再擔任一任監當官),也有兩除一差(擔任兩屆職事官再擔任監當官),而進士科出身的人就能免除差使,一路高升,所以在做官條件上遠遠好於科舉的其他科目;

17,科學考試出身做官,會被註冊為文資,與此相對應的還有武資,此外還有太醫、教坊、欽天、內侍四種官資,這四種也叫“雜班”,武資與雜班合稱“右職”。按照金代的規定,做官的只有進士出身和軍功出身才能夠免除差事,所以有云“文資以進士為優,右職以軍功為優”,所以想要在金代做官的話,要麼努力讀書,要麼拼命打仗;

18,有的時候,皇帝會下詔免除一些人的差使,讓他們得到破格提拔,有時候大臣也會偷偷照顧自己人。金章宗時期,痕都被提拔,遭到完顏承暉駁回,在皇帝面前公然揭老底:“痕都是宰執徒單鎰的外甥,這是走後門!”所以說,不要把古代王朝想象的太美好,努力讀書拼命打仗也不如拼爹的呀;

19,這裡面不得不提一句,徒單鎰本人倒是努力讀書起來的——他就是金世宗設立女真進士科之後的第一屆狀元,官至丞相,曾經向衛紹王晰出過很多抵禦蒙古入侵的好建議,但是幾乎都沒有被採納,後來在蒙古第一次進攻中都期間因病去世;

20,而那位完顏承暉,主要是金朝末年有名的賢臣,金宣宗遷都開封之後,由他留守中都,城破前服毒自盡。(順便提一下,這個人是蘇軾的大粉絲)

關於金國金朝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金人漢化很深哈

21,金朝的文人都很喜歡蘇軾,並且將金朝文派是為蘇軾豪放派延續,是韓愈發起的古文運動的集大成者,而在政治上,金朝的皇帝喜歡司馬光,金熙宗曾經送給完顏亮一副司馬公的畫像,鼓勵完顏亮像司馬光那樣做賢臣;根據日本的史學家外山氏研究,靖康之變之後,金朝一度有意讓司馬光的侄孫司馬樸擔任皇帝,但是被他拒絕了;十幾年之後的紹興議和,金朝使臣還冷不丁的提出,讓趙構重用司馬光的子孫;(司馬光: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啊。)

22,完顏亮被鼓勵當司馬光,但是他顯然更希望當司馬懿,幾年後,他在一次政變中殺死皇帝金熙宗,即位稱帝,值得一提的是,各路正史野史裡面多認為他跟金熙宗的皇后——悼平皇后裴滿氏關係不清不楚,而裴滿氏忽然暴死於宮中,是他政變的直接動因。這種說法不是完全沒有依據,金熙宗送司馬光畫像是因為完顏亮的生日,而此時裴滿氏卻也單獨贈送了禮物,這讓金熙宗心中非常生疑,然後做出了一個非常有邏輯的舉動:把負責送畫像的侍臣打了一頓。這個被打的倒黴蛋大興國,就是後來完顏亮殺金熙宗時負責帶路的;

23,大興國姓大,這說明他很有可能是渤海人,早在金太祖時期,為了對遼統一戰線,就曾經高喊過“女真渤海本同一家”,渤海人在金朝一直享有比較特殊的地位,甚至可以說類似於遼朝契丹人和奚人的關係,第一位進入尚書省的非女真人就是渤海人大㚖(音搞)。渤海人漢化比較早,早在唐代就建立了昌盛的渤海國,他們加入女真統治集團,是金朝建國的一大助力,金世宗的母親也是渤海人,舅舅李石官至丞相;

24,金世宗是金朝最負賢名的皇帝,但是也是民族歧視最為深重的皇帝,也是極少數敢於把民族歧視赤裸裸的講出來的皇帝,公開宣佈女真人和漢人本非一家,公開宣稱契丹人桀驁難治,同時也公開宣佈渤海人沒有擁戴他稱帝,還把胡裡改人視為非女真。除此之外,這哥們還有一個很有名的地圖炮:燕人詭隨。

25,詭隨,就是說燕人“自古忠直者鮮,遼兵至則從遼,宋人至則從宋,本朝至則從本朝,其俗詭隨,有自來矣!”與此同時卻誇獎南人(金朝人最早將燕京、大同這些原來遼朝統治區的漢人稱為漢兒,而把河北,山東,河南,河東、陝西這些原來北宋統治地區的漢人稱為南人)“勁挺,敢言直諫者多,前有一人見殺,後復一人諫之,甚可尚也。”不過金世宗不是第一個對燕人開地圖炮的,早在當年馬植就曾經如此評價燕雲人;

26,地圖炮是我國人民的光榮傳統,金世宗之前,完顏宗弼也曾經評價南宋人“江南人心奸狡”,而且這還是在他的遺書裡面說的。完顏宗弼在這篇遺書裡面提出了對南宋的戰略,現階段是敵不動我不動,以對峙為主,牢牢抓住徽欽二帝的王牌,鞏固對已佔領區的統治。江南人不喜歡提高賦稅,敵人如果北伐,國內一定有叛亂,而敵軍如果不北伐的話,南軍會漸漸衰老,而我們的統治會漸漸鞏固,變得強大,可以說完顏宗弼的分析還是有一些靠譜的。

27,完顏宗弼還在這裡面提到了攀科技樹的問題,仿製了宋軍的神臂弓和重斧,想當年,在漢中作戰的時候,金軍的鐵甲步兵被吳階、吳璘兄弟的“駐隊矢”射出屎來,那一系列慘敗給了完顏宗弼太可怕的印象,後來金朝也有了自己的弩,並且建立了精銳的弩手部隊“威捷軍”,這支軍隊直屬宣徽院拱衛直,選取身高六尺、能踏三石弩、六箭都能上靶,兩箭中紅心的人組成,等到開禧北伐的時候,南宋的武學生華嶽還吐槽南宋的弩箭質量沒有金朝的好,南宋的弩箭桿都是用竹子做的,而金朝的弩箭桿是用柳木做的;

28,除此之外,華嶽還比較了金朝和南宋的騎兵馬具,認為南宋的馬鞍質量不好,重心偏後,很容易磨傷壓壞馬臀,而金朝的馬具則製作的非常結實,上下得宜;南宋的馬甲實在太長,使戰馬變得笨重,而金朝人的馬甲只到了馬腹,下面則是用布製作的,也能夠很好的防箭;

29,開禧北伐期間,金朝的第一任主帥為名將世家僕散揆,病死揚州(揚州真的好可怕),第二人是完顏宗浩,病死在開封,第三任為完顏匡,金軍三易主帥,宋軍依舊不能勝;但是這也使得金軍無法擴大戰果,要知道金章宗原本野心勃勃的認為,長江以北應該屬於金朝了;

30,三個人這麼快病死的一個原因在於他們也都很老了,完顏宗浩當時已經是左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還得強撐著老身子骨去開封指揮軍隊,不死才是沒天理的事情;相比而言,另一位死在揚州的金朝主帥則非常年輕,他就是海陵王完顏亮,金朝歷史上三次攻克揚州,第一次是完顏宗弼指揮的,據傳說就是那一次把趙構嚇到不舉;第二位是海陵王完顏亮,進入揚州的當天晚上就被政變的軍隊殺死;第三位就是倒黴的僕散揆;

31,完顏宗浩曾經和參知政事賈鉉一起曾對金章宗說過:“國家經費,惟賴鹽課。”金章宗時期國家一年收入兩千萬貫左右,其中鹽稅1077萬貫;

32,稅收主要分為四部分:農業稅、物力錢、榷稅、雜稅,稅額都非常低,元朝人對於金朝的稅收政策非常不屑:平時不好好收稅,等到出事了開始猛力搜刮,既沒有讓百姓安居樂業,也沒有讓國家獲得充足的財富,最後還落得一個殘暴的名聲;

33,金朝農業稅繼承了唐代以來的兩稅法,分為夏秋兩稅,夏稅每畝取麥三合,秋稅每畝取粟五升,這個稅率顯然非常低,按照記載,河南地區平均每畝產麥一石,稅率僅為0.3%;物力錢則是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將居民的財產徵收財產稅,在金朝,奴婢也算是財產之一,所以擁有奴婢的人每年要交奴婢的物力錢;榷稅是國家的專賣商稅,金朝對十種物資實行國家專賣制度,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酒、茶、鹽、鐵等;

34,金朝位於北方,沒有產茶的地區,所以對茶葉的需求全部要從南宋進口滿足,女真統治者不懂得茶葉的生理功能,認為飲茶是奢侈的風俗,規定只有七品以上官員方得飲茶,以便減少進口。但是民間飲茶之風非常興盛,河南陝西每年消耗茶葉花費30萬兩銀子;

35,這幫沒文化的人還提出過建議:茶葉是生長在南宋土地上的草芽,不應該交換我中國的布帛這樣有用的東西,但是北方的鹽是從滷水中弄出來的,取之不竭,乾脆用這個東西換茶好了;

36,一份榷場記錄:泗州榷場每年進口新茶千胯、荔支五百斤、圓眼五百斤、金橘六千斤、橄欖五百斤、芭蕉幹三百個、蘇木千斤、溫柑七千個、橘子八千個、沙糖三百斤、生薑六百斤、梔子九十稱、犀象丹砂之類無算。榷場是在兩國邊界設立的交易場所,在宋金邊界有14個,金夏邊界有三個(多次改變);

37,南宋每年都要給金朝歲幣,紹興議和之後是20萬,隆興北伐之後是15萬,而開禧議和之後是25萬,但是這筆錢對於金朝財政基本上沒有改善作用,因為按照慣例,每年的歲幣以及戰爭後宋朝的賠償都要以賞賜的形式交給軍隊;

38,南宋開禧北伐的時候,金軍的真正主力部隊事實上是乣軍,是不是不認識這個“乣”字?歷史學家們也在討論這個字究竟該念什麼,蒙古人稱乣軍為竹因歹,所以這個字大概念竹或者九,這支軍隊是由金朝北方邊境的遊牧部落組成的,具備有一定的戰鬥力,金朝驅使他們打仗,卻又不給足夠的賞賜,等到蒙古崛起之後,這些人紛紛投靠鐵木真;

39,在鐵木真進攻的時候,金朝內部也不安寧,在山東爆發了大規模的紅襖軍起義。紅襖軍起義的直接動因在於金朝統治者的殘酷壓迫,金朝佔據中原之後,將大量的女的人遷居中原,但是並不住在城市之內,而是散居鄉間,自己修建小型的殖民堡壘,結村結寨而居,為了維持他們的生存,金朝統治者不斷掠奪漢族農民的好地,交給他們耕種,這被稱之為括地。金朝最後一次括地發生在金章宗時期的山東,主持者正是上文提到的賈鉉;

40,括地嚴重傷害了漢族平民的感情,造成了尖銳的對立,屯田軍戶(女真戶)與漢民之間屢有爭鬥,金章宗泰和六年,金朝終於決定徹底放開婚姻,允許女真人與漢人通婚;

41,說到底,猛安謀克戶才是金朝皇帝的心肝寶貝,完顏阿骨打建國之前,就對統轄的女真人進行劃分,每3000戶為一個猛安,300戶為一個謀克,猛安就是“千”的意思,而謀克的意思是“氏族”,在猛安之上又設立了忒母(萬戶),忒母上面又設立了都統(等同於軍帥),並且在滅遼戰爭之中不斷的將新佔領區的居民划進這一體制內,組建一個又一個的都統路,此外,契丹人130戶組成一個謀克,漢人65戶組成一個謀克,這是金朝女真人的基本制度,所有女真人均來自於猛安謀克當中。打到燕京之後,當地人不再願意接受這種原始的軍政合一的制度,金朝設立樞密院來統治這一地區,依舊依照州縣來治理漢人,再後來,隨著北宋的滅亡,金朝也逐漸採納了使用州縣治理國家的方略;

42,然而,猛安謀剋制度不但沒有廢除,反而得到了擴張,大量的猛安謀克戶被遷移至中原地區進行屯墾,以鞏固金朝的基層統治,他們不居住在城市內,而是散落在鄉野間,猛安謀克不接受當地州縣的治理,猛安首長的職責相當於州刺史,謀克等同於縣令,他們則直接隸屬於各地的統軍司和招討司,除去猛安謀克戶,對他們還有一個更通用的稱呼:軍戶。這一點上,不得不說,金朝的軍戶和明朝的確實很像,職責和待遇也基本類似,區別在於金朝的軍戶是上等人,明朝的軍戶是下等人。事實上,從金朝的猛安謀克,到元朝的達魯花赤,明朝的衛所,清代的八旗,中國開始了長達1000年的“世兵制度時代”;

43,既然是屯墾,自然要種地,但是女真人的種地技術遠遠比不上漢人,經常依靠賣地賣奴婢過活,熱衷於飲酒享樂,為此,金朝歷代皇帝操碎了心,海陵王禁止女真人在農忙時節飲酒,金世宗禁止女真人將土地租給農戶耕種,禁止買賣奴婢,核定全國的猛安謀克戶口,不足四個人的由國家發一名奴婢補齊,按人頭分配好土地必須自己耕種;

44,正如大家所見,女真人農忙時節飲酒是被禁止的,官員也禁止在正月外飲酒,這都是金朝的禁酒令,但是,就連FBI和克格勃都做不到的事情,海陵王怎麼可能做到,民間依舊飲酒成風,順便一提,海陵王時期,前來朝賀的南宋、西夏、高麗三國使臣聚集在一起喝酒被抓包,所以沒有得到皇帝的接見就各自回家了;

45,禁酒令還有另外一層:禁止私自釀酒,因為金代的酒是專賣的,由國家釀造並且定價售賣,從中收取利益。禁止私自釀酒的工作由轉運司負責,但是效果不算很好;金世宗時期,由於國家釀酒質量太差,決定推行首都大興府的經驗,改酒專賣為曲專賣;

46,金朝的稅收、專賣有各地轉運司負責,稅收機構與行政級別無關,而與當地的稅額有關,轉運司在中都成立都曲使司,在收入達到3萬貫以上的地區設立酒使司,3萬以下的設立院務,所以我們能夠猜出來,金朝喝酒第一名的是中都,而第二名的是真定府,甚至高於開封府。一般而言,在稅額不是很高的地方,負責酒醋專賣的院務和負責徵收商稅的商稅司一般合二為一,在邊境地區,又和負責外貿的榷場和三為一,總之,有關商稅的幾個機構都是儘量合併的;

47,金朝的商稅也有專門的商稅司,一般和專賣的酒醋使司合併(但是在首都中都,各司的機構都是分開的),按照金朝的規定,各種貨物的商稅以三分徵稅(3%),唯獨金銀的徵稅是一分(1%),這是為了鼓勵人們把金銀拿到市場上去流通,緩解金朝貨幣不足的狀況,曾經有人建議提高金銀的徵稅,與其他貨物相統一,但也因為這個理由而被否決;

48,獨特的是礦稅,北宋實行的是王安石的二八稅法,收取20%的礦稅,金朝有於金屬不足,金世宗降低為五分徵稅,銅礦免稅,後來又宣佈金銀礦免稅,最後宣佈山澤礦冶民眾共享,任憑開採不再徵稅;但是幾年之後又再度禁止民眾開採,最後終於決定實行射買制度,也就是承包制,由政府招標,讓富豪大戶們承包礦場,之後僱傭普通人去採煉,政府在其中不收稅(金朝政府更加在意有多少金屬被冶煉出來,至於那點稅收還真不在意);

49,金世宗這麼做是有原因的,當年他為了鑄造銅錢,在山西設立三個錢監負責採銅,每年能住14萬貫的銅錢,而花費為80萬貫,鑄錢比燒錢還可怕;

50,金朝也是修長城的,一般被稱為界壕,從黑龍江齊齊哈爾蜿蜒到內蒙古中部,此外,金朝早期修建有中國最北的長城,大致在外蒙古克魯倫河一帶,這條長城絕大部分位於外蒙古,負責人是金朝早期將領婆盧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