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看爽了嗎?有多爽就有多怕

《延禧攻略》完結了,70 集浩浩蕩蕩地擺出來,豆瓣評分 7.2,有整整 14 萬人評價過,一時間好像整個朋友圈的人都在看這部劇。

可是,它真的有這麼好看嗎?或者說,熱熱鬧鬧的看著這部劇,被它取悅的人們,真的都認同劇中表達的一切嗎?

對此,豆瓣閱讀作者 靜島這樣說——

延禧攻略看爽了吗?有多爽就有多怕

有多爽就有多怕

不管服化、攝影、配樂有多考究,《延禧攻略》絕談不上思想性和藝術性,它的思想深度停留在結尾魏瓔珞對繼後所說「先說出愛的人就輸了」的水平上,這個水平大致多高呢?

QQ 空間水平吧。(柏小蓮評價,我很贊同)

精神內核不過如此,就不要去硬說魏瓔珞的人設反映了獨立女性思想了,該「獨立女性」最後的存活之道仍然是倚賴聖寵,生一堆孩子,與此同時眼睜睜看著皇帝和別人也生了不少孩子。

但是觀眾就是看得很爽?為什麼呢?因為它是個好產品,迎合了時代需求,滿足了人群的消費慾望,不成功反而怪了。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呢?

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就業形勢不明,通貨膨脹壓力加劇,房價早已經高不可攀,一線城市租房成本也在飛速上漲。

貧富差距嚴重,窮人們發現依賴個人奮鬥實現階層上行的通道已經越來越窄,於連之路早已關閉;富人們也無法得到安全感,疫苗、貪腐、治安、教育,每一樣都不省心;中間階層最是惶惶不安,進亦難退亦難,想走不夠錢走,想留不夠膽鬥。

對於已經置身於現實中的成年人來說,結束了一天的勞碌,看劇的時候,完全不想看到和現實類似的困境、人性的兩難、選擇的悲愴,只想看到輕而易舉的、爽快麻利的成功,和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純愛、經不起推敲的虐戀。

延禧攻略看爽了吗?有多爽就有多怕

對於尚未真正投入現實生活的學生黨來說,十幾二十歲的他們,是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貌似提前進入成年期,比以前的人更早地參與社會問題的討論,但接收的信息大多經過篩選,普遍思想反而較上一代人更為保守、幼稚,在應該嘗試獨立思考人生問題的年齡,卻已經部分喪失了思考的動力和能力。他們不願意看深沉的、尷尬的、需要思考回味的「重」的劇,說實在的,他們中的一些人,也看不懂。

看劇的目的,早已經從關照現實、關照自身,轉化為逃避現實、逃避自我。

《延禧攻略》貼著地面滑行,非常體貼地給出了強效麻醉劑,在我看,訣竅在於速度和直接。

先說速度。這主要體現在敘事節奏的選擇上。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女一的人物設定類似孫悟空,前半部分,是大鬧天宮、意氣風發的孫悟空,近乎無所不能。

女一出生於包衣之家,卻在劇中毫無由來地掌握多門絕學,對於人情世故有超人的認知,憑什麼?編劇甚至懶得給出理由,憑的就是篤定觀眾願意看到這樣的爽快。

以前的宮鬥劇,女一永遠是「我可以等,我可以忍,總有一天我要讓你們看到我的狠」;如今的觀眾,沒有那個耐心了,魏瓔珞因此也成為「我不等,我也不忍,我要你們立刻看到我的狠」的人物。

魏瓔珞從開場開始就以一集、至多兩集一個的速度開始打怪,秀女烏雅、宮女錦繡、方姑姑、宮女玲瓏……幾乎沒有先抑後揚,沒有忍辱負重,被傷害了就立刻還擊,還擊時毫不留情。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不存在的,做君子有個屁意思啊,當場把敢惹我的往死裡整才爽啊。

這種理直氣壯的「不等待」,是消費時代培養出來的。

在現實生活中,想要什麼就要立刻擁有,買不起就刷信用卡,還不起信用卡就去花唄白條,花唄白條用盡了就去高息網貸,網貸還不了還能裸貸。走到最後一步的人是少數,但走了前面幾步的人可真不少。

在文化娛樂中,網文閱讀和網絡遊戲老早全方位利用了這種不等待。「莫欺少年窮」,屌絲逆襲,升級打怪,不停打臉,以一輪又一輪的勝利報復曾經遭受的藐視。現實生活中每前進一步有多艱難,在虛擬世界裡得到成功就要有多輕易,這樣才能讓人忘卻現實的無力感,得到虛無的滿足。

於是大家喜滋滋看著女一用切瓜砍菜的速度一個個消滅前進路上的障礙,像孫悟空從龍王那裡搶來金箍棒,去閻王那裡勾了生死簿。好爽啊,白天被領導罵那幾聲算什麼,收集不全 app 上的斬男色唇膏算什麼。

後半部分,女一仍然是孫悟空,是知道一個筋斗也翻不出五指山、戴上緊箍咒被迫去西天取經的孫悟空了。升級打怪的路走得看似沒有開始那麼容易,時常要受委屈不說,只靠自己已經完全無效,她主動低頭投靠一個又一個勢力,皇后、皇太后、皇帝,哪怕其中有著她根本看不上的人——像一路上可憐兮兮求著各種神仙幫忙收了妖怪的孫悟空。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那樣的秩序系統和價值體系之下,無論編劇如何想要為她謀一個不同的結果,都是無解的。更何況,為什麼要謀一個不同的結果?觀眾想要看的,真的是一個天大地大、自由最大,可以放棄一切現實中的好處、情感的羈絆,真正獨立、強大、自我的女性嗎?

不是的,看看彈幕中多少人為了皇帝對魏瓔珞的寵溺就興奮入戲得嚶嚶叫的女觀眾,就知道了:她們還遠遠不需要那樣徹頭徹尾的自由,因為她們還不想承受那樣無依無靠的獨立。

只要對我好,只要給我的足夠多,那麼哪怕我不是他的唯一,我也能接受。

這是很多女人在現實中不敢說出來的心裡話,不敢做的白日夢。

何況這個夢還有足夠多的補丁,有帥得沒有死角的傅恆少爺一輩子對自己守護,有把自己看成希望的白蓮花皇后照顧,有雖然因愛生恨作妖不已但畢竟把自己看成唯一的太監關注……

後半部分,魏瓔珞打怪的速度放緩了,節奏的調整,是為了讓升級打怪的模式略有變更,給予觀眾新的刺激,緩解觀看疲乏。

但不可避免地,也暴露了升級打怪的模式的後繼乏力,順嬪、袁春望等後期作妖的人物,在彈幕中招致很多反感,其實證明了這一單一模式的侷限性。

再說直接。這主要體現在人物設定和橋段選擇上。

《延禧攻略》中的幾乎所有人物,都是紙片人,不是單一性格的紙片,是一體兩面的紙片。

皇帝的精明絕情和偶爾蠢萌、容音皇后的溫柔體貼和怯懦無能、高貴妃的囂張跋扈和深情款款、繼後的心機深重和痴心一片……

給每個重要人物明確的一個優點和一個缺點,並反覆強調這兩點,而這類反覆強調,往往落在直抒胸臆的臺詞上,而非人物微妙的行為動作上。

宮鬥部分近乎兒戲,幾乎所有的詭計都一望可知,詭計的發現、揭露部分依賴近乎全知全覺的女一;宮女、太監、嬪妃各個都愛叨叨逼,只恨別人看不出自己的壞心思,從來不擔心隔牆有耳,且只要一受刑哪怕明知是死路也都會老實招供。

關鍵性的轉折點,轉不過去了就硬轉,召喚雷電、召喚蝙蝠這樣完全匪夷所思的橋段都用上了,甚至懶得努力一下讓人相信合理性。

敘事邏輯也不通暢,重要的伏筆往往通過閃回之類偷懶的方式點個卯算是交代,或是乾脆不給伏筆,幾個重要人物的黑化都是急轉彎,為黑而黑,目的明確:給女一一個又一個新的需要打的怪。

這樣的寫法,說到底是為了降低理解的難度,讓每一個觀眾不需要帶腦子就能看明白、不需要了解前因後果就能追上劇情。

在放棄了應有的合理性之後,把相當多的筆墨用在給出觀眾必然會 HIGH 的爽點上,官方逼死同人地給出容音、魏瓔珞百合 cp,傅恆、海蘭察帥哥 cp。

延禧攻略看爽了吗?有多爽就有多怕

節奏快、好理解、有爽點,《延禧攻略》不紅簡直沒有天理。

看劇到底為了什麼?現實生活已經那麼難熬了,看個劇輕鬆一下,有什麼不可以的?

當然可以了,我也覺得看得很輕鬆很爽。

我是有著一定閱讀、觀看、創作經驗的人,這樣的劇,能夠給我短暫的放鬆和麻醉,除了浪費一點時間之外,沒有太大害處。

但編劇假借劇中女一,以自保和復仇的名義,把自私自利、睚眥必報作為美德,把不付出真愛作為愛情中勝利的理由,以各種智商下線邏輯上就不成立的勾心鬥角作為成功的手段,對於尚無基本鑑別能力的人來說,是不是有一些危險?

餵養某些並不正當的慾望,並從中牟利,是容易的,販賣焦慮、收割傻逼、給予麻醉而非切實有效的幫助,早就是這個時代成功的一條捷徑。但參與這一切的人,難道真的可以獨善其身嗎?被成功餵養、灌輸、改變的人群,某一天不會反噬嗎?

《延禧攻略》之後,一定還會有新的一批又一批爽文套路的影視劇出來吧,大家越看越開心,想得越少越開心,這樣真的可以嗎?

我記得王小波寫過,「……人總是趨利避害,熱力學上把自發現象叫做熵增現象,所以趨害避利肯定是個減熵的過程」,而大家都趨利避害的結果是怎麼樣的呢?

「舉例言之,大家都順著一個自然的方向往下溜,最後準會在一個低窪的地方會齊,擠在一起像糞缸裡的蛆。」

但願我這是多餘的憂心忡忡。

— 完 —

本文原載於:不過神仙和沒事妖怪

靜島 作品

延禧攻略看爽了吗?有多爽就有多怕

碧海青天

靜島

豆瓣評分 8.2

這是一個四段式的、探討永生的軟科幻故事。故事之間的部分人物之間有著宿命般的黏連——我們出於善意或惡意隨機做出的選擇,最終構成我們的命運。

這也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不管什麼類型的故事,讀罷真正讓人記住的、牽掛的,是「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