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看爽了吗?有多爽就有多怕

《延禧攻略》完结了,70 集浩浩荡荡地摆出来,豆瓣评分 7.2,有整整 14 万人评价过,一时间好像整个朋友圈的人都在看这部剧。

可是,它真的有这么好看吗?或者说,热热闹闹的看着这部剧,被它取悦的人们,真的都认同剧中表达的一切吗?

对此,豆瓣阅读作者 静岛这样说——

延禧攻略看爽了吗?有多爽就有多怕

有多爽就有多怕

不管服化、摄影、配乐有多考究,《延禧攻略》绝谈不上思想性和艺术性,它的思想深度停留在结尾魏璎珞对继后所说「先说出爱的人就输了」的水平上,这个水平大致多高呢?

QQ 空间水平吧。(柏小莲评价,我很赞同)

精神内核不过如此,就不要去硬说魏璎珞的人设反映了独立女性思想了,该「独立女性」最后的存活之道仍然是倚赖圣宠,生一堆孩子,与此同时眼睁睁看着皇帝和别人也生了不少孩子。

但是观众就是看得很爽?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个好产品,迎合了时代需求,满足了人群的消费欲望,不成功反而怪了。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形势不明,通货膨胀压力加剧,房价早已经高不可攀,一线城市租房成本也在飞速上涨。

贫富差距严重,穷人们发现依赖个人奋斗实现阶层上行的通道已经越来越窄,于连之路早已关闭;富人们也无法得到安全感,疫苗、贪腐、治安、教育,每一样都不省心;中间阶层最是惶惶不安,进亦难退亦难,想走不够钱走,想留不够胆斗。

对于已经置身于现实中的成年人来说,结束了一天的劳碌,看剧的时候,完全不想看到和现实类似的困境、人性的两难、选择的悲怆,只想看到轻而易举的、爽快麻利的成功,和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纯爱、经不起推敲的虐恋。

延禧攻略看爽了吗?有多爽就有多怕

对于尚未真正投入现实生活的学生党来说,十几二十岁的他们,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貌似提前进入成年期,比以前的人更早地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但接收的信息大多经过筛选,普遍思想反而较上一代人更为保守、幼稚,在应该尝试独立思考人生问题的年龄,却已经部分丧失了思考的动力和能力。他们不愿意看深沉的、尴尬的、需要思考回味的「重」的剧,说实在的,他们中的一些人,也看不懂。

看剧的目的,早已经从关照现实、关照自身,转化为逃避现实、逃避自我。

《延禧攻略》贴着地面滑行,非常体贴地给出了强效麻醉剂,在我看,诀窍在于速度和直接。

先说速度。这主要体现在叙事节奏的选择上。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女一的人物设定类似孙悟空,前半部分,是大闹天宫、意气风发的孙悟空,近乎无所不能。

女一出生于包衣之家,却在剧中毫无由来地掌握多门绝学,对于人情世故有超人的认知,凭什么?编剧甚至懒得给出理由,凭的就是笃定观众愿意看到这样的爽快。

以前的宫斗剧,女一永远是「我可以等,我可以忍,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们看到我的狠」;如今的观众,没有那个耐心了,魏璎珞因此也成为「我不等,我也不忍,我要你们立刻看到我的狠」的人物。

魏璎珞从开场开始就以一集、至多两集一个的速度开始打怪,秀女乌雅、宫女锦绣、方姑姑、宫女玲珑……几乎没有先抑后扬,没有忍辱负重,被伤害了就立刻还击,还击时毫不留情。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不存在的,做君子有个屁意思啊,当场把敢惹我的往死里整才爽啊。

这种理直气壮的「不等待」,是消费时代培养出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想要什么就要立刻拥有,买不起就刷信用卡,还不起信用卡就去花呗白条,花呗白条用尽了就去高息网贷,网贷还不了还能裸贷。走到最后一步的人是少数,但走了前面几步的人可真不少。

在文化娱乐中,网文阅读和网络游戏老早全方位利用了这种不等待。「莫欺少年穷」,屌丝逆袭,升级打怪,不停打脸,以一轮又一轮的胜利报复曾经遭受的藐视。现实生活中每前进一步有多艰难,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成功就要有多轻易,这样才能让人忘却现实的无力感,得到虚无的满足。

于是大家喜滋滋看着女一用切瓜砍菜的速度一个个消灭前进路上的障碍,像孙悟空从龙王那里抢来金箍棒,去阎王那里勾了生死簿。好爽啊,白天被领导骂那几声算什么,收集不全 app 上的斩男色唇膏算什么。

后半部分,女一仍然是孙悟空,是知道一个筋斗也翻不出五指山、戴上紧箍咒被迫去西天取经的孙悟空了。升级打怪的路走得看似没有开始那么容易,时常要受委屈不说,只靠自己已经完全无效,她主动低头投靠一个又一个势力,皇后、皇太后、皇帝,哪怕其中有着她根本看不上的人——像一路上可怜兮兮求着各种神仙帮忙收了妖怪的孙悟空。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那样的秩序系统和价值体系之下,无论编剧如何想要为她谋一个不同的结果,都是无解的。更何况,为什么要谋一个不同的结果?观众想要看的,真的是一个天大地大、自由最大,可以放弃一切现实中的好处、情感的羁绊,真正独立、强大、自我的女性吗?

不是的,看看弹幕中多少人为了皇帝对魏璎珞的宠溺就兴奋入戏得嘤嘤叫的女观众,就知道了:她们还远远不需要那样彻头彻尾的自由,因为她们还不想承受那样无依无靠的独立。

只要对我好,只要给我的足够多,那么哪怕我不是他的唯一,我也能接受。

这是很多女人在现实中不敢说出来的心里话,不敢做的白日梦。

何况这个梦还有足够多的补丁,有帅得没有死角的傅恒少爷一辈子对自己守护,有把自己看成希望的白莲花皇后照顾,有虽然因爱生恨作妖不已但毕竟把自己看成唯一的太监关注……

后半部分,魏璎珞打怪的速度放缓了,节奏的调整,是为了让升级打怪的模式略有变更,给予观众新的刺激,缓解观看疲乏。

但不可避免地,也暴露了升级打怪的模式的后继乏力,顺嫔、袁春望等后期作妖的人物,在弹幕中招致很多反感,其实证明了这一单一模式的局限性。

再说直接。这主要体现在人物设定和桥段选择上。

《延禧攻略》中的几乎所有人物,都是纸片人,不是单一性格的纸片,是一体两面的纸片。

皇帝的精明绝情和偶尔蠢萌、容音皇后的温柔体贴和怯懦无能、高贵妃的嚣张跋扈和深情款款、继后的心机深重和痴心一片……

给每个重要人物明确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并反复强调这两点,而这类反复强调,往往落在直抒胸臆的台词上,而非人物微妙的行为动作上。

宫斗部分近乎儿戏,几乎所有的诡计都一望可知,诡计的发现、揭露部分依赖近乎全知全觉的女一;宫女、太监、嫔妃各个都爱叨叨逼,只恨别人看不出自己的坏心思,从来不担心隔墙有耳,且只要一受刑哪怕明知是死路也都会老实招供。

关键性的转折点,转不过去了就硬转,召唤雷电、召唤蝙蝠这样完全匪夷所思的桥段都用上了,甚至懒得努力一下让人相信合理性。

叙事逻辑也不通畅,重要的伏笔往往通过闪回之类偷懒的方式点个卯算是交代,或是干脆不给伏笔,几个重要人物的黑化都是急转弯,为黑而黑,目的明确:给女一一个又一个新的需要打的怪。

这样的写法,说到底是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让每一个观众不需要带脑子就能看明白、不需要了解前因后果就能追上剧情。

在放弃了应有的合理性之后,把相当多的笔墨用在给出观众必然会 HIGH 的爽点上,官方逼死同人地给出容音、魏璎珞百合 cp,傅恒、海兰察帅哥 cp。

延禧攻略看爽了吗?有多爽就有多怕

节奏快、好理解、有爽点,《延禧攻略》不红简直没有天理。

看剧到底为了什么?现实生活已经那么难熬了,看个剧轻松一下,有什么不可以的?

当然可以了,我也觉得看得很轻松很爽。

我是有着一定阅读、观看、创作经验的人,这样的剧,能够给我短暂的放松和麻醉,除了浪费一点时间之外,没有太大害处。

但编剧假借剧中女一,以自保和复仇的名义,把自私自利、睚眦必报作为美德,把不付出真爱作为爱情中胜利的理由,以各种智商下线逻辑上就不成立的勾心斗角作为成功的手段,对于尚无基本鉴别能力的人来说,是不是有一些危险?

喂养某些并不正当的欲望,并从中牟利,是容易的,贩卖焦虑、收割傻逼、给予麻醉而非切实有效的帮助,早就是这个时代成功的一条捷径。但参与这一切的人,难道真的可以独善其身吗?被成功喂养、灌输、改变的人群,某一天不会反噬吗?

《延禧攻略》之后,一定还会有新的一批又一批爽文套路的影视剧出来吧,大家越看越开心,想得越少越开心,这样真的可以吗?

我记得王小波写过,「……人总是趋利避害,热力学上把自发现象叫做熵增现象,所以趋害避利肯定是个减熵的过程」,而大家都趋利避害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举例言之,大家都顺着一个自然的方向往下溜,最后准会在一个低洼的地方会齐,挤在一起像粪缸里的蛆。」

但愿我这是多余的忧心忡忡。

— 完 —

本文原载于:不过神仙和没事妖怪

静岛 作品

延禧攻略看爽了吗?有多爽就有多怕

碧海青天

静岛

豆瓣评分 8.2

这是一个四段式的、探讨永生的软科幻故事。故事之间的部分人物之间有着宿命般的黏连——我们出于善意或恶意随机做出的选择,最终构成我们的命运。

这也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不管什么类型的故事,读罢真正让人记住的、牵挂的,是「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