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大盜孫殿英爲什麼只盜取了清東陵,而沒有盜掘明十三陵?

孫殿英,中國近現代以來,最負盛名的摸金大盜。928年,孫殿英軍閥部隊以野蠻手段用七天七夜大肆盜掘東陵文物,臭名遠揚。如此巨盜,為何只打清陵的主意,而不是去挖明十三陵呢?(當時明十三陵保存非常完好,裡面應該也是財寶無數。)

摸金大盜孫殿英為什麼只盜取了清東陵,而沒有盜掘明十三陵?

一、清東陵相對易盜

公元1912年,大清帝國滅亡。公元1928年,孫殿英開始盜掘清東陵,其間僅僅相差了16年。因此,清朝皇陵有大多數修築者還健在,容易找到入口。與此同時,由於滿清政府晚期過於腐敗。清朝滅亡後,護陵大臣失去了優厚的待遇,他們為了維持奢靡的生活,往往不去護陵,反而監守自盜,串通盜墓者挖掘,倒賣文物,在孫殿英大規模盜墓之前,已經有很多珍貴文物流失。孫殿英的勢力並不強大,他沒有“摸金校尉”這樣的專業盜墓部隊,選擇最容易盜掘的皇陵就在情理之中了。

摸金大盜孫殿英為什麼只盜取了清東陵,而沒有盜掘明十三陵?

二、時間緊迫

清朝滅亡後,國民政府採取了優待清室的舉措,再加上歷史文化的影響,盜墓被中國人認為是最為“缺德”的事情之一,孫殿英試圖盜掘時,首先借口軍事演習,驅逐了東陵守陵人員,並進行戒嚴。這些舉措顯然是無法封鎖消息的傳遞的,事實上,盜墓開始後不久,當地官員就聽到風聲,派遣人員探查。盜墓期間,士兵私藏了很多珍寶,有的流到了北京的珍寶坊和古玩市場交易,並引起了官方注意,以至於孫殿英自己派人秘密前往銷贓時,被人守株待兔,一舉拿獲。於是,盜墓行動剛開始不久就鬧得沸沸揚揚,孫殿英就連清東陵也未盜完,更別說去盜其他更加難尋、難盜的歷代古墓了。

摸金大盜孫殿英為什麼只盜取了清東陵,而沒有盜掘明十三陵?

三、報仇雪恨

為祖上覆仇,這又從何說起?先看民國史《孫殿英列傳》的記載:“高祖父愷陽,故明遼東經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愷陽是明末軍事戰略家、民族英雄孫承宗(1563年—1638年)的號。孫承宗官至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功勳卓著。崇禎11年清兵進攻高陽城時,孫承宗率全城鄉民守城抗清,被俘後誓不降清,孫家被清軍殺害100多口人。而孫殿英自己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吾祖承宗公,本大明經略,為虜所戕,後人逃出,方免於難,吾父亦為旗人所害。此正所謂九世之仇也”。從這句話也可看出,孫殿英的父親也是被清軍殺害。但他既然公開承認是明朝忠臣的後人,自然不會去挖明朝皇帝的墓了。

摸金大盜孫殿英為什麼只盜取了清東陵,而沒有盜掘明十三陵?

不管怎麼說,按照當時的時間與形勢來看,孫殿英只有機會盜掘清東陵。他不能也沒法去盜取明十三陵。要說真正的原因,只有歷史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