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們分手吧

(本文由閒人電影原創:idlemovie)

媽,我們分手吧

年初的時候,34 歲的北大留美碩士王猛發萬字長文控訴父母控制了他30年,從小到大都要按照父母安排的路線行走,稍有差池就會被強行拉回。

甚至在他坐公交去上離家四五公里的奧數班,文件夾被人故意劃壞,媽媽的反應居然是興奮:“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因為只有讓他覺得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才會讓孩子一直留在自己的身邊。

為此,在成年後,他選擇了12年春節不回家,拉黑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6年。

最近一次回家是2015年補辦身份證,因為拿戶口本才回家待了10分鐘,母親問他能不能住一晚,他說不能。

媽,我們分手吧

反過頭來想,換做是任何人,都沒辦法去指責和怨恨一個用整個生命對待你的父母,愛越深,束縛越深,這是最痛苦的事。

這種愛往往也會變成困擾,以愛的名義“綁架”你,讓孩子被迫成為淹死的魚,本可以在水中隨意搖擺卻讓窒息的愛翻了白肚。

都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但這樣的母愛像毒藥,而這樣的愛過去、現在、未來都將存在且並沒有多少父母願意去改變。

媽,我們分手吧

臺灣最近新出的一部劇,把這種令人窒息的母愛拍了出來,網絡上把它稱為中國版的《黑鏡》。

實則不然,《黑鏡》的立意是以科幻為主,探討人性的各個維度,《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五個故事卻真實地發生在每一箇中國家庭中。

不忍而又殘酷。

媽,我們分手吧

本劇的導演陳慧翎,曾執導《下一站,幸福》和《拜金女王》,在拍攝《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期間,宮頸癌復發中斷拍攝,化療後立馬投入片場,前後花了3年時間。

之所以這麼拼是因為她很想把這件事情一針見血地講完,因為很多孩子、父母都在受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共有10集,每兩集一個故事,分為五個篇章,全都以成績和學歷為主題,通過直觀的方式突出中國式教育。

第一集《媽媽的遙控器》尤為恐怖,它的恐怖不在於劇情驚悚而是真實,會真實地在每一個家庭中上演。

媽,我們分手吧

《媽媽的遙控器》講的是一個控制慾極強且總以“為你好”的名義“綁架”兒子的故事。

15歲的小偉是名初三學渣,父母離異後和母親生活在一起,臨近畢業時想和同學們去畢業旅行,可是,礙於母親的原因,他的計劃很難實現。

為了和同學們一起旅行,他仿刻了學校的印章,拿了假的成績單給母親,不曾想,媽媽發現了他偽造的證據,被氣的夠嗆。

媽,我們分手吧

媽,我們分手吧

奇怪的事情就在這時發生了,小偉的生活一直被卡在星期三。

每天都會錯過公車、撞倒陌生人、遇到載百合花的司機、同學們討論同樣的問題……一遍一遍地重複似曾相識的經歷。

原來是媽媽從一個神秘男子那裡拿到了一個遙控器,可以隨意操控小偉的時間。

只要她想就能夠讓小偉永遠停留在那個可怕的星期三,直到他承認錯誤。

媽,我們分手吧

受不了這種無休止“折磨”的小偉拿了真的成績單給媽媽,但是這樣就會結束嗎?太天真。

媽媽告訴小偉,既然有了這個遙控器,他就有了比別人無限多的資源——時間。

功課上有聽不懂的地方就去上補習班,一次不行,那就上10次;不愛吃苦瓜,那就不斷地重複,強忍著也要吃下去;不能穿短袖,要穿媽媽給買的襯衫,這樣才有男孩子的樣子。

媽,我們分手吧

在遙控器的脅迫下,小偉只能屈服,至於畢業旅行想都不要想,同學朋友,畢業後都會慢慢疏遠,不要也罷。

即使老師過來家訪勸解媽媽,直接被媽媽一句“如果孩子耽誤了功課,你能負責嗎”給頂回去。

並沒有其他辦法改變這種現狀的小偉默默地接受母親給安排的一切,儘管這種要求近乎苛刻。

他要按照母親母親期望的那樣,努力讀書,考上好的大學,不讓母親失望,不然就辜負了母親的辛勤付出。

媽,我們分手吧

媽,我們分手吧

某天,他在圖書館遇到了同樣喜歡畫畫的小嵐。

小嵐活潑浪漫,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去自己喜歡去的每一個地方,她的父母都對她異常支持,不用受到任何約束。

她簡直就是小偉的理想面,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小偉對小嵐產生了好感,兩人相處的那幾天是小偉最快樂的時光。

媽,我們分手吧

好景不長,母親通過實時定位找到了小偉,當時,媽媽還笑眯眯地請小嵐吃飯,一回到家,變臉比翻書還快。

呵斥小偉與小嵐分手,她小小年紀就染髮一定不是好學生,早戀還會耽誤學習。

並且掏出遙控器讓時間回到兩人未相識之前,哪怕小偉跪下來求她,母親還是毅然決然地按下了遙控器。

媽,我們分手吧

小偉瘋一般地跑到小嵐家,可是,小嵐早已不記得自己。

情緒幾近崩潰的他,在門外嘶聲裂肺地吼叫到“我是紀配偉”,然而聲音再大也不會有人回應。

媽,我們分手吧

媽,我們分手吧

夢中,他身處海里,周圍有死黨和愛人和他嬉戲玩鬧,入水出水的瞬間,整個海面荒蕪的只剩下他一人。

孤獨、寂寥,頃刻襲來,他站在原地沒有任何依靠,想發聲吶喊都不知道從何說起,母親變態般的控制慾讓他想到了死亡。

媽,我們分手吧

媽,我們分手吧

媽,我們分手吧

割腕、電擊、跳樓,每天換著花樣自殺,可媽媽的遙控器總能把他救活。

一次自殺又被救活之後,生無可戀的小偉對母親說“媽,你到底要我死幾次”,當死亡也不能結束這一切,還有什麼能更絕望的呢?

媽,我們分手吧

無法掌控自己人生的小偉遵循母親的每一個要求,成了有出息的企業高管。

雖然在大多數人眼裡他是人生贏家卻也輸掉了整個人生,一輩子都活在母親的指手畫腳下沒有專屬自己的自由。

他已經有女朋友了,但母親不喜歡便硬安排他去相親,成年後,他的未來依舊活在恐慌當中。

不想再忍受漫無邊際的控制的小偉奪回了本應屬於自己的遙控器,兩人爭吵,小偉被貨車撞死。

媽,我們分手吧

在小偉被撞死之前,母親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仔細回味簡直就像詛咒一樣。

小偉說:“這個遙控器,它是我的。”

母親回答到:“你以為我就這麼一個遙控器嗎?”

這句話導致了小偉的失控,也間接致使被車撞死。

媽,我們分手吧

因為愛我們才來到了這個世界,可是,這份愛為什麼要加許多附加條件呢,或許,這部劇會讓看到的人覺得不舒服。

可這一切確在真實的上演,原著作者吳曉樂說過這麼一句話:

“不舒服的話,是因為那些都是真實的,那些孩子就是這麼不舒服,而且現在可能還有更多的孩子一樣地不舒服!”

媽,我們分手吧

父母覺得波瀾不驚的管教卻在我們心中造成了驚濤駭浪的傷害。

記得有這麼一句話,父母會讓我們沒有朋友。

小學時說外面太危險,不讓我們出去玩;初中時說要用功讀書,不要跟那些小混混一起瞎逛;高中時說靜下心來才能考個好大學,別整天想著畢業遊;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學,依然被禁錮在家中,因為在家應酬背書才可以上事業單位;最終,進入社會一直待在家中卻開始嫌棄我們不出去找朋友。

這時的我們早就沒了知心的朋友。

媽,我們分手吧

雖然在現實中並不會像劇中那樣有操縱時間的遙控器但他們有堪比遙控器的苦肉計,凡是正常的孩子都會不忍心看到父母傷心,所以他們的“計謀”每次都能得逞。

而且每一個父母都有著同樣的經典名言“現在你恨我沒關係,將來你一定會感謝我的”、“我這都是為你好”等等。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說到孩子就是我的全部,我這一輩子就是為了孩子而活,其實,這樣的認知是極其錯誤且淺顯的。

媽,我們分手吧

在孩子成年之後就應該讓其在社會中摸爬滾打而不是成為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父母也應該有自己的愛好和生活。

畢竟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也沒有人會因為某些原因讓它停駐,不論男孩還是女孩終有一天都會離開父母的身邊去過的自己生活。

一旦把孩子視為全部,到了這時,對孩子和父母都是一種殘忍,我們常說最好的愛是放手,這句話適用於每個年齡段的人。

孩子對父母少了依賴,啃老便會減少,父母不剪斷孩子的翅膀任其翱翔,空巢老人也會減少。

媽,我們分手吧

在中國,空巢老人的形成除了孩子不在身邊之外,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把所有都放在孩子身上,自己並沒有其他愛好和交際,所以他們老了之後才會覺得孤苦寂寞。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是他們最好最後的避風港,他們是你最暖最厚的軍大衣,相互依存卻少有干預,可以互相尊重,也可以天馬行空。

媽,我們分手吧

高學歷並非人生的全部,讓孩子服務於自己的意願,這種強人所難的扭曲觀念,早就應該擯棄。

作為父母,真應該反思一下,當自己逼著孩子上補習班,不斷地向孩子灌輸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思想時,是真的愛孩子還是把自己的焦慮轉嫁到孩子身上。

同樣,站在父母的角度換位思考,作為孩子,我們應該怎樣和父母正確的溝通交流,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並試著一起協同安排人生,而非一言不合就反叛。

微博搜索關注:Idlemov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