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始祖魏华存

故乡,神农山西,沐涧山下,一座古寺巍峨静谧,名曰二仙庙。二仙为谁?何以立庙?

在故乡方圆几百里内,二仙奶奶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历史上的二仙奶奶究竟如何?却少有人知。其实二仙奶奶在红尘人间曾经生活了八十多年,且出身名门,可谓大家闺秀,一代才女。

上清始祖魏华存

在道教的记载中是找不到二仙奶奶的事迹,但要研究道教史就不能回避其人。二仙奶奶原名魏华存,系西晋时期人。其父魏舒曾在朝为官,优越的家庭条件给魏华存提供了从小学习的良好环境。此时朝廷内部权贵夺权,皇室争位。凡正派而有才能的人士,很难保全生命。这样的社会环境,又使她悲观厌世,而志慕神仙。此时天师道的势力扩大到北方,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开来。北方太平道幸存道徒也依附天师道,经魏晋数十年的发展,作为魏晋腹地的中原地区,成了道教活动的中心。魏华存此时跟随其夫刘文在南阳(今修武县)居住,后在怀川入道,同许逊、郑隐等士官出身的知识分子一样,用她的文化素养,专注于医学、养生学研究,在以阳洛山为中心的怀川各地悬壶济世,,布道度人,潜心于个人养生、修炼。在教中享有较高威信,成为祭酒。魏华存在道教活动中,从前辈众道士那里得到很多道教秘籍神书。而这些前辈道士只是口授,传抄经书,没有创造发挥,在道教史上没有详细记载。如在一些传说、故事中提出的毛伯道、张兆期、刘道恭、谢志坚、郭文举、赵叔期、王良等,都是东汉末、魏、晋时期在怀川一带活动的道士。道教史料说王褒为魏华存之师,魏华存在为王褒写的《清虚真人王君内传》中也自称弟子,传曰:"华存师清虚真人王君……。"(《云笈七签・纪传部》),王、魏直接师承是不可能的。王褒隐居阳洛山,在教理、教旨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在汉代(东汉)不被人们重视,当太平道失败,天师道投降曹操,道教分化后,王褒的观点才逐渐被人们认识。传至魏华存,魏非常赞同王的看法。所以她为王褒写传,赞颂王褒,自称为王的弟子。

上清始祖魏华存

魏华存的丈夫刘文在南阳当县令,她在南阳的邻县河内县(今沁阳)的沐涧山隐居下来,一边布道度人一边潜心整理道书,最终完成了流传万世的《黄庭经》。她二十四岁开始在沐涧山隐居,四十二年后,也就是她六十六岁时,预测中原将乱,就带领两个孩子去了江西。后来又辗转到湖南衡山,直到飞升成仙,封为南岳夫人、紫虚元君。南宋名相文天祥曾为他的家谱作序。现在在江西和湖南均有她的后人。

上清始祖魏华存

由此可知,道教上清派的开派祖庭在今沁阳的沐涧山下。只是不明白故乡的人为什么称她二仙奶奶。

上清始祖魏华存

二仙奶奶、南岳夫人、紫虚元君,仙也?人也?

神仙是人做,修炼不辞劳,成功的背后泪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