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虽冷农机企业先别死!中央财政投入15亿救命钱,你要把握好!

寒冬虽冷农机企业先别死!中央财政投入15亿救命钱,你要把握好!

【中央财政今年投15亿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据了解,2012年以来,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全国共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400多万人,大多成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今年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人民日报)

为什么说农机企业是个需要把握住的机会呢?何为“新型职业农民”?

首先得解决“播种耕收”新技术革命,现代化作业,肯定不再是一把锄头就能完成农田作业的,更不是评一个人的经验就能管理好农田。这就对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知识的学习,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

寒冬虽冷农机企业先别死!中央财政投入15亿救命钱,你要把握好!

去年到现在很多行业观察家以悲观的心态剖析行业的多么“冷”,农机企业多么多么艰难,生存不下去..等等。

今天我的观点恰恰相反一、10年来不思进取,你不出局天理难容。

2004年到现在高速发展的10年来,得到大量的补贴政策的扶持,让行业持续高温。农机行业再好,也脱离不了发展规律,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从起步到快速发展,再到弱势竞争者出局,强者更强,弱者及死。这快速发展的十年让我们尝尽了行业的红利,高瞻远虑的企业早已在寒冬到来之前已经上岸,站在更高的角度布局这个行业。古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等到寒冬到来才知道准备过冬?这样的企业不死,天理难容!

寒冬虽冷农机企业先别死!中央财政投入15亿救命钱,你要把握好!

二、很多农机企业管理人才缺乏,自身就是发展的瓶颈

我们农机企业们很多都是从优秀的劳动人民中来,敢干,不怕吃苦。创造了一批繁荣的企业,这么多年的打拼也是收获满满,但是有小部分企业是否保持居安思危,时刻在提高自己呢?特别是对一个企业的科学高效的管理经验的学习。任何一个企业的历程都是早期的敢拼敢干,快速的行业红利收割,渐渐的企业臃肿,再渐渐的官僚文化,...开始没落。更多的企业是不是还没有插上牛逼大公司的步伐就开始出现管理难了?!

三、把“农机补贴”当伟哥,过把瘾就死

农机补贴的出现是国家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跟着政策跑活得滋润,但有多少企业想过“国家那天不再补贴或者变相补贴到其他环节”时候,你怎么转型,怎么生存?可悲的是更多的企业谈市场好不好,经营好不好,全看农机补贴。不要太依赖“农机补贴”了,更多思考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

四、农机后市场不知道是个什么东东!

任何一个产业离不开“新机、金融、后市场服务”,比农机行业发展更快的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大家不难发现。光靠“新机”的利润支撑一个企业越来越难,4S店一台新汽车可能利润只有1000元,但车险,金融,售后保养,维修换件占据产业利润的90%。作为农机企业若还未布局农机后市场,还在以新机利润支撑一个企业的营收,那么出局的一定是你。不要小看二手农机,配件油料,农机维修服务,农机金融、融资租赁等业务板块的潜在利润价值。

五、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就受不了

中国市场是个“跟风”的市场,这几年厂家生产的产品群魔乱舞。以前要买台拖拉机,用户排队购机。现在供求关系发生转变,用户有更多的选择,不再是一家之选,怎么让用户青睐你的产品,必须要思考。不要抱怨用户越来越难伺候,市场难做但依然有需求,用户总得买一家产品,思考自身产品的优势与核心价值。

寒冬虽冷农机企业先别死!中央财政投入15亿救命钱,你要把握好!

六、国二产品后遗症还得两年缓过劲

国二升国三这么大的一个转变,每个企业都面临国二机器处理,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哪家企业因为国二升级国三,出现拖死企业的?!没有!那么国二产品大量消耗了国三新机的需求,请问这个是谁的责任?!这个后遗症需要2年才能缓过劲,必须得全部企业一起来承担。

为什么说“寒冬虽冷农机企业先别死!”呢?因为只要你想明白下面几个点,那么就能成功转型,或者不会活得这么提心吊胆。

1、农机企业布局农机后市场

A、二手农机销售

农机作为生产资料,用户更多考虑他的替代劳动力的价值,能用就好。二手农机在物美价廉的优势下,未来二手农机在市场需求中会越来越大。

因为农田作业的需求变化,用户会不断升级设备,但更多选择能帮助处理掉自己低配老车,经销商不得不展开“以旧换新”这个业务,销售一台新机,回收一台旧车。当然现在经销商的常规做法是二手车自己不回收,找周边二手车商直接收车,不经过公司账面。

也有这样的情况,二手车价格合适经销商直接回收,价格太高或难销售出去的,经销商采用帮助用户寄售的方式(车放经销商这,有人买就帮用户卖了。)

B、售后维修+配件供应

销售的农机带售后服务,三包专用配件与油料(就是经销商为用户提供周期服务,用户必须采用企业的专用油,专用配件)。农机配件利润非常高,正厂副厂的价格更是天壤之别,这里面的利润也是企业非常大的利润。

C、融资租赁开展起来

农机企业与大量的合作社展开融资租赁合作业务,与跨区车队需求稳固的长期合作。

2、抢占竞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记得去年一个行业朋友这么做的,效果非常好。做某插秧机新机销售,给客户推出这样政策,凡是久保田插秧机用户做以旧换新,新机优惠2000元,1年售后服务,公司直接回收久保田。这样新机卖了,二手机业务也做了,因为久保田保值,二手机的利润也高。

3、打售后牌

用户使用农机怕两件事:机器坏了耽误作业;机器价格高还款压力大若你作为经销商你这么讲:凡是购机出现故障48小时排除,若修不好,给你一台机器使用,直到维修好为止。这个套路是品牌相对弱,产品还行的企业可以尝试的方式,因为有很多用户购买的不是品牌,购买的是机械化劳动力,是机器回报率。

4、机手培训教学,建立跨区车队

农机企业与当地合作社达成战略合作,建立车队,跨区作业,培训技术服务输出,也同时培育你的产品用户。

寒冬虽冷农机企业先别死!中央财政投入15亿救命钱,你要把握好!

5、农机补贴还是要拿,使劲拿!

趁着补贴还好拿,继续响应,能拿多少是多少,不要白不要。政策变化快,哪天说没有了,也不要太得失。

这个寒冬不是冷,大家更多是迷茫,希望我的解读能为你在迷茫中找到一点曙光,坚信农机行业,坚信农业现代化,盈利不要全靠新机,开始布局更多的盈利增长点,期待大家正面行业的变化,用积极的心态在寒冬中蜕变,还是那句话:寒冬来了,有人愁,也有人喜。“机会”这个词不同的人看,答案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