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守望者——手作人的工匠精神

小編最近看過一部關於梁平竹畫的紀錄片,裡面有一段是年輕一代學徒的吐槽,竹畫製作過程其實不算困難,砍竹子,劈竹子,實在沒有啥技術含量,而機器幾乎完全能代替人手去做這些枯燥乏味的工作,而且又快又好,堅守這種過時的,甚至毫無意義的執著於手工的勞作,實在沒感覺有什麼了不起的。

匠人是什麼?“匠”字的本義就是木工,亦稱“木匠”到了後來,具有專門技術的人都可以稱為“匠”,如《韓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醫者齊 (同“劑”)藥。”大意是:那些匠人都是心靈手巧的人,而醫生不僅能醫人還得能夠配藥才行。

“薄如蟬翼淡如綢,萬縷千絲總相連,借得七仙靈巧手,換來天下第一簾。”

匠心守望者——手作人的工匠精神

一個工匠的基本素養正是心靈手巧,現如今“手巧”部分已經被現代機械所代替,但是過分依賴工具,反而喪失了一種造物的意義,就想傳說裡的女媧造人,人家也是一個個用手捏的。“每一個流程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手上的功夫則是經過了反覆鍛鍊融入到骨髓血肉裡對工藝的熟悉,再加上每一個步驟細微調整的巧思和創意,那樣做出來的作品它才能夠擁有一份獨特的靈魂,而是否有“魂”這才是真正判斷作品是否出自匠人之心的憑證。”

匠心守望者——手作人的工匠精神

小編學畫的時候導師曾是要求我們一個月只畫一幅石膏素描,開始覺得很開心,一個月才交一張作業,後來才知道這是有多折磨人,但是隻有反覆的不厭其煩的畫,在細微的地方反覆調整,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一次又一次反覆修改實踐裡進步,找到自己的不足,畫畫要磨,而磨的不僅僅是技法,還是心。匠人也是如此,如果僅僅為了賺錢,粗製濫造的打上了匠心的名頭,是辱了精細手工的名,把這些破爛玩意說成是匠心,更是寒了那些幾十年如一日認真做事匠人的心。

匠心守望者——手作人的工匠精神

從前工匠社會地位非常低微,到如今工商業發展和近年社會對於國家歷史文物的重視,加上互聯網通訊的發達,讓各種懷揣非凡手藝的匠人們重新亮相在世人眼前,而事情總是有兩面,一方面讓更多人瞭解民間手藝,讓真正的匠人們有了能夠把技藝傳承的盼頭,而另一方面卻有不少粗製濫造的黑心商家打著他們的名頭瘋狂撈金, 而那些日復一日過著樸實平靜的生活,做著自己手上活計的匠人,大概只關心找個真正熱愛行業願意從此成為一門手藝的守望者的傳承人和如何養家餬口吧。

梁平木板年畫

屬於民間美術梁平三絕

匠心守望者——手作人的工匠精神

匠心守望者——手作人的工匠精神

匠心守望者——手作人的工匠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