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解讀餐飲營銷的核心祕密

營銷啊營銷,你到底坑害了多少餐飲人!在餐飲業,營銷就好比一個無底坑,一經踏入便無法自拔:我不做吧,顧客他不來,賺不著錢;我做了吧,顧客他還是不來,錢卻花沒了。到底為什麼呢?是哪兒出的岔子?就讓小編為你解讀營銷的核心秘密:

大咖解讀餐飲營銷的核心秘密

一、重新認識營銷

什麼是營銷?傳單、會員、折扣,又或者新興的朋友圈、公眾號、抖音,再到團購、外賣等。知道其有,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就適合我們。眼見著別人搞得風風火火,或者單純只是求新求奇,自己也忍不住手癢。

許多人眼中的營銷太過單薄。譬如,認為外賣只是堂食的延伸,好在不佔餐位,稍稍解決了翻檯率的苦惱。所以,店裡賣半隻烤鴨,外賣也是半隻;店價30,外賣保持一致。這是一個基本的邏輯錯誤,相較進店飲食的顧客來說,選擇外賣的消費群體的屬性是不同的。

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外賣遠至可以配送到三四公里外的地區,而這部分人是絕不會自己跑三四公里進店堂食的。因此針對外賣一定要全新的認識,它的盈利模式是怎麼樣?與堂食相比,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要做出哪些差異化?可不可以專為外賣新增一個小份低價的菜品?

在另一方面,我們又常抱怨營銷花錢,說”花錢“弦外音其實是”燒錢“。我們很願意花一些錢,賺取更多一點的價值。但燃燒鉅額去做一件可能還沒結果的事,這就無異於博弈了,變成一種痛苦的煎熬。燒錢太多,對業績又無裨益,就會出現財政赤字。所以做營銷就必須掌握一個秘訣:摳!

二、拋開營銷慣例

營銷有三重境界:

① 第一重:為營銷而營銷。譬如,過節了,搞一個;隔壁做活動,咱也來一個;最近生意不好,來一個。純把營銷當成一種工具。

② 第二重:雷聲大雨點小。吆喝聲響,活動搞的挺好,也引來不少吃瓜群眾,只是轉化率低的可憐,力不從心。

③ 第三重:名利雙收。大家不僅關注,也肯花錢,帶來好口碑與高效益。

一般我們在做營銷時,會先擬方案,再放到門店落實,最後實現盈利。有的公司有時累積了不少方案,過年怎麼搞,過節怎麼搞,一目瞭然。這種營銷方式,好比時常一些應景的話,並不指望會有多少效益,只不虧本就行了。

這就還停留在營銷的底層境界。想要做好營銷,就先要找到我們獲取口碑、利益的點在哪兒。我們制定的不是一份活動方案,而是盈利方案。從哪兒能盈利,可採用哪些方式,照此去謀劃策略,營銷才能掙錢,不然只是白賺吆喝。

三、避開營銷的“坑”

再餐飲的路上一定會有很多坑,就如業內常說的,選址是死坑,營銷是活坑。要想學營銷,就要先學會認坑。

① 朋友坑:譬如在試營業時,朋友前來參觀品嚐,然後讚不絕口,如何如何!我們很能明白他的話只是客套,給我們加油打氣。但我們無形中也真被打氣了,於是意志高漲,難以冷靜的分析問題。我們請朋友參觀,不是為要獲得肯定。這時我們不妨去求助一些心直口快的“損”友。

② 隊友坑:有時我們的合夥人能力卓絕,經驗豐富,可是隻把餐飲當作副業,不花許多心思在上面。要麼就是兩人意見不一致,很難合得來。一個好的合夥人簡直比媳婦兒難找。

③ 大佬坑:有問題,自然去找大佬請教,期望能有所得。不過太倚重大佬的話也有危險。儘管經驗豐富,他未必切實明白你的危機,而且僅憑大佬的三言兩語就指望能擺脫困境,也是希望過奢。

四、確定營銷的目標

不少人把營銷等同於吸粉,就以公眾號為例,10+是一個爆文的指標,這裡10+時閱讀量,而非粉絲量。所以無論怎麼瘋狂吸粉,沒有轉化,一切都是白搭。簡而言之,我們的目標是錢,而不是粉絲。

此外,營銷上有句名言:顧客要的不是便宜,是感到佔了便宜。我們如何把價值10元的產品賣到20,還能讓顧客滿意?因此價格合適與否也影響著我們與顧客間的關係。營銷所針對的另一問題,也就是這個“價值”的問題。顧客感到有價值,你就可以多掙到錢。

五、同行的營銷該怎麼學

綠茶火了,喜茶火了,海底撈也火了,於是我們依樣畫葫蘆,成功也會被複制嗎?世上只有一個李小龍,人們的眼裡也只容得下一個海底撈,除非你做出一個品牌超越了它。而對哪些顯著的模仿者,人們內心也會接近本能地感到滑稽。

大品牌的成功除了卓越的能力外,還少不了天時地利。營銷也是一樣,時機很重要,而且難以掌控。所以有很多營銷都是意外火起來的,就連當事人也很感到納悶。不能複製,我們總可以借鑑,那麼同行的營銷該怎麼學呢?下面小編就以海底撈、星巴克、漫咖啡,給大家分析:

1、海底撈:尋求差異化

海底撈憑藉“逆天”服務,在一片紅海里做到了差異化。假如現在所有其他品牌都一股腦兒去搞服務,不是又回到以前大家拼命搞菜式地時候了嗎?顧客在你家吃飯完全不會發覺與別家有何不同,沒什麼特別的價值感。結果大家還是平起平坐,沒人能露頭。

我們應該學的就是這種差異化,能讓我們彎道超車。

2、星巴克與漫咖啡:標籤化

什麼是標籤呢?

我們談工作,就要去星巴克,我們談戀愛,就想到漫咖啡。就是因為星巴克有個商務標籤,漫咖啡貼了個情侶籤。如果我們去星巴克談戀愛,或者去漫咖啡談客戶,就會感覺渾身不自在。

通過近幾年的觀察,小編髮現,大眾已經開始願意為營銷付費了。所以我們也應該把目光從賣產品,轉變到思考營銷模式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