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隱士是愛山一族。而不同的隱士,偏愛不同的山。他們或棲息於終南等地,心在山林,眼觀魏闕;或定居於廬山等處,開館講學,醉心學術;或在羅浮等洞天福地中,做起修道成仙的美夢;或在天台山的奇山秀水,迴避一時的劫難。山,潛入隱士的靈魂,塑造著他們的志向與人生。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美國當代作家、漢學家比爾·波特幾年前出了一本書,叫《空谷幽蘭》,很是風靡。書是他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前往西安南郊終南山探訪隱士的結晶。《空谷幽蘭》一出,喚起了終南山修行熱,甚至有異邦人不辭遠道跋涉,來此當“洋隱士”。 終南山似乎成了中國第一大隱居之地,這其實是一個謬誤。有人羅列了古代最受隱士歡迎的20大名山,排在前兩名的是廬山與嵩山,終南山雖榜上有名,僅位列13,而我們天台山進入第四名。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孔子曾說了一句:“仁者樂山。”,而儒家另一部經典《易經》則說得更明白:“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原來,遁世之所乃巍巍高山。何故?山,崇高、峻峭、博大、寬厚、滋養萬物,這正是仁人志士所該具有的品德啊!所以士,要隱於山。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天台山隱逸名士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高 察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高察,漢末人,曾任吳國太常,隱居天台山麓讀書,故名其處為“察嶺”。高察是有史記載中最早隱居天台山的文人,高察為漢儒官,他的隱居地在現龍皇堂的察嶺。高察的讀書堂現只留有遺址,清朝一位讀書人在遺址旁的山岩上鐫刻了“漢高察隱居處”六字,字直列,無落款,字徑高30釐米,寬26釐米,字為楷書。清朝許君徵《察嶺》:“高公棲遁處,碧嶂嶺千盤。日暮攀蘿上,松風入袂寒。”詩描述了察嶺優美的景色。

陶弘景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人稱“山中宰相”,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中國南朝齊、梁時期的道教思想家、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晚號華陽隱居,卒諡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陶弘景在隱居天台山期間,勤加搜訪“通靈”,並加註解,編成《真誥》。

寒山子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寒山(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代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後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為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巖。

白雲先生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王羲之書法達到如此高的藝術境界,除了他自身因素外,是天台山的白雲先生教誨的結果。唐徐靈府在《天台山記》中有詳細記載:一十里,乃至靈墟,今來是智者禪院,即白雲先生所居之處也。先生初入華頂峰,遇王羲之入山學業。先生過筆法付羲之……羲之唱喏,即歸書堂,後又得三年功,書成矣。

鍾 隱

據清康熙《天台縣志》記載:鍾隱,字晦叔,五代人。少穎悟,不嬰俗事。結茅肥遁以養怡和,尤善畫。齊安章尉得畫鶡二幅,金昌宗題曰:“為厭翻翔下葦叢,戟翰側腦思何窮。侍童莫便褰簾過,只恐驚飛入碧空”。

趙孟頫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漢族,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曾於1282年至1286年隱居天台南山興教寺。

天台山列入古代隱士四大名山!

因隱居浙江天台山名人眾多,限於篇幅和小編能力,無法一一列出,單單清康熙《天台縣志》記載了《隱逸篇》人物共計4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