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成立傳統體育專委會

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成立傳統體育專委會

武林絕學《易筋經》在眾多武俠小說中被描寫成一門至高無上的武學,特別是金庸在武俠小說中,這部武學奇書被描繪到近乎神奇的境地。《易筋經》在世上確實存在,只是,天台山易筋經並沒有武俠小說中修煉內力的功效,但練習後確實可以通過伸筋拔骨,增加人體的力量、增強體能。

5月29日,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在桐廬舉行傳統體育、遊藝和雜技專委會成立儀式,像天台山易筋經這樣的省內傳統武術、遊藝和雜技類的非遺項目將有專門的平臺,幫助其傳承和發展。目前,浙江擁有傳統體育、遊藝和雜技的國家級非遺項目10項、省級非遺項目72項。

據介紹,專委會成立後,將根據各類傳統體育、遊藝和雜技項目的特性和代表性傳承人的現狀,培養一支能傳承、會傳承、善傳承,並具有現代文化保護理唸的傳承隊伍,此外還要有一支懂科研、會研究並善於創新的現代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人才隊伍。對於具有鮮明浙江地域特色的戚家拳、錢氏十八般武藝、天台山易筋經、江南船拳、畲族菇民防身術等非遺項目都要進行歷史典故考證,並挖掘出歷史內涵和脈絡,打造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

比如,天台山易筋經據考證系明代天台山紫凝道人宗衡整理傳世,原是道家導氣功夫,標誌著中華武術氣功體系的形成。如今,易筋經已成為天台的全民健身運動,練習者超過2萬人。在國家體育總局編創的健身氣功新功法中,《易筋經》位居其首。

與此同時,根據各類傳統體育、遊藝和雜技項目的需要,浙江還將在校園中建立一批技術傳承和文化傳播基地,在社區中建立全民健身培訓基地,在鄉村建立傳統體育展示展演基地,在旅遊景區中建立體育文化旅遊產業基地,在文藝演出場所建立傳統體育藝術化創新基地,帶動系統保護和有序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