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傳承人執掌「百年天平會」,孫河這個「80後」小伙兒不簡單~

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朝陽區孫河鄉,談到文化項目、文化傳承人,可以說不勝枚舉。其中有一家百年老會——“雷橋村聚友同心天平聖會”頗受關注,它是“北京十三檔傳統民間花會”之一,2013 年被列為了“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這個百年老會的“會首”,正是“80後”小夥兒雷鵬,他至今已執掌“天平會”7年有餘,在他的創新帶領下,這個百年老會重新煥發了生機。

擔當傳承人執掌“百年天平會”,孫河這個“80後”小夥兒不簡單~

“天平會”分文武兩場,各有分工

“‘天平會’與其他的藝術形式最大的區別在於,它分為文武兩場,各有分工,各有唱詞,但又在一個曲目中互相配合。”談到“天平會”的藝術形式,雷鵬介紹道,“天平會”是一種以說唱“蓮花落”“什不閒”“太平歌詞”並結合舞蹈動作於一體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四喜》《八掌》《大西廂》《鋸大缸》等20餘首曲目,成員分文武兩場。其中,文場包括天平架子(架子上嵌鑼、堂鼓、鑔等)、單皮、鈸鐃等樂器;武場有醜婆(畫裡兒)、毛氏(畫底兒)、珠頭二人、張先生、旗頭二人、執事等總計20餘個舞臺角色。行進時,前以篩鑼開場,文場齊響,武場扭逗;街心表演時,各個角色各有唱詞,並以節子板和手鑼伴奏。走會時另有屏、籠各一對,華蓋兩面,旌旗兩面,督旗一面。其表演風格多樣,詼諧幽默。

擔當傳承人執掌“百年天平會”,孫河這個“80後”小夥兒不簡單~

“80後”小夥擔當會首,還原傳統

雷鵬原來的居住地——孫河鄉雷橋村正是“天平會”的發源地。

據史料記載,雷家橋村天平會始創於清道光15 年(1835年),由雷鵬的祖輩雷虎晨創建。據說清末榮壽公主遊幸時,曾看到“天平會”的表演,十分欣賞,後帶到宮裡進行表演。2007年,隨著雷鵬祖父、“天平會”傳承人雷殿坤的過世,“天平會”面臨後繼無人的困惑。

雷鵬從小跟著祖父走會,“天平會”鏗鏘的鼓點、扭逗的姿態、獨具特色的道具,他再熟悉不過,這些小時候的經歷,讓他對傳統文化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於是,雷鵬在經過慎重考慮後,接過了傳承“天平會”的重擔。2011 年,“天平會”舉行傳統儀式,“80後”小夥兒雷鵬正式成為“會首”。那一年他27歲。“80後小夥執掌百年天平會”當時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被多家媒體競相報道。

就在雷鵬多方走訪、蒐集、整理、求證,日夜奔波的時侯,“喜從天降”,“天平會”的老前輩給他寄來了一張清朝民間花會圖譜,更欣喜的是,這張圖譜竟有“天平會”的全部表演內容。懷抱圖譜,雷鵬如獲至寶,徹夜研讀,依照圖譜上面的內容,與老人們一遍遍溝通交流,模仿練演,不放過一個細微動作,力求做到原汁原味……經過半年多的時間,在多個老藝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最終把完整的“天平會”還原了出來。

在雷鵬的帶領下,“天平會”還恢復了春節踩街、妙峰山、丫髻山、天台山、藥王廟朝頂進香等傳統儀式。

擔當傳承人執掌“百年天平會”,孫河這個“80後”小夥兒不簡單~

期待更多年輕人加入

“為了‘天平會’更好地弘揚傳承,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加入,我們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天平會’,瞭解和支持‘天平會’,有相關愛好者可以加入我們。”雷鵬說,近年來,他們不斷把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內容融入到“天平會”表演中,以此激發年輕人的學習參與興趣。如今,25歲的馬文義和23歲的周冰,兩位“90後”新人加入“天平會”,成為新一代傳承人,給“天平會”增添了新鮮的血液,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天平會”已基本形成一支老、中、青結合的文化梯隊,這個“百年老會”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