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西平陽煤往事

裴西平阳煤往事

裴西平阳煤往事

從2015年停產至今,肩負產業轉型任務的陽煤吉天利已經淪為殭屍企業。

在被宣佈調查後的第102天,靴子落地。

8月15日晚8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更新了一則消息:經山西省紀委監委會會議研究並報山西省委批准,決定給予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陽煤集團”)原黨委常委、董事、總經理裴西平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及所涉款物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

至此,在陽煤集團總經理任上的第六個年頭,裴西平黯然落馬。

8月20日,陽煤集團就裴西平問題召開了集團公司黨委專題會議。黨委書記、董事長翟紅指出,陽煤集團要認真制定相關問題的整改方案並切實整改到位,舉一反三,努力建設企業良好政治生態。

或因起三維排汙

5月5日晚9點,裴西平被調查的消息出現在中央紀委官網。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此前兩天,裴西平剛剛獲任集團腐敗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履歷顯示,現年56歲的裴西平,是陽煤集團“土生土長”的領導幹部,2001年成為陽煤集團副總經理,2012年升任為總經理直至落馬。

以煤炭行業為主的山西一直是反腐重災區,是唯一被中央定性為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的省份。據不完全統計,山西省屬七大煤炭集團中,已有數十位高管被查。

官網信息顯示,陽煤集團是一個以煤炭開採和洗選為主業,煤化工、煤電鋁為“兩翼”,裝備製造、建築地產、金融、現代服務業“七大板塊”協同發展的國有特大型企業集團,下轄陽泉煤業(600348)、陽煤化工(600691)、太化股份(600281)三家上市公司。

有分析指,裴西平的落馬與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山西三維汙染事件難脫干係。*ST三維(000755)是一家國有大型化工企業,公司資產總值超過4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其長達二三十年的汙染史幾乎創造了山西化工企業紀錄。

2005年,山西三維成為陽煤集團全資子公司。直至2017年4月以前,陽煤集團一直是*ST三維的第一大股東。這與裴西平掌權時間高度重合。

2018年4月17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以《汙染大戶身邊的“黑保護”》為題,報道三維集團違法傾倒工業廢渣汙染農田,生產廢水直排汾河,央視記者暗訪遭扣押事件,引發全國輿論關注。

不足20天后,裴西平被調查,這給外界留下很大的因果想象空間。

實際上,作為與煤打交道的企業,陽煤集團及其子公司違規排汙事件並非孤例。裴西平在任期間,陽煤集團託管的山西聖天寶地清城煤礦有限公司曾因煤礦開採及排汙與所在地村民交惡,村企關係一度劍拔弩張。

在裴西平治下的上市公司亦非一帆風順。五年前,陽煤化工(600691)對外披露了公司2012年虛假銷售收入多計42億元的事實,佔當年營收總額的19.66%,一度刷新了資本市場造假金額紀錄。

產業轉型爛攤子

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通報中,裴西平被指“嚴重不負責任,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國有公司重大經濟損失,涉嫌犯國有公司人員失職罪”。這種提法在以往的官員落馬通報中並不常見。

作為山西主力煤炭國企之一,近年來,陽煤集團發力產業轉型動作頻仍。

裴西平被查前三天,他出席了陽煤集團與太原理工大學在山西太原舉行的“煤層氣生產金剛石”企校合作簽約儀式。煤層氣生產金剛石技術為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該項目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煤層氣高效利用問題,並形成產業鏈。

不過,一位接近陽煤集團的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報》記者,陽煤集團的非煤產業佈局雖廣,但早在新能源電池領域的轉型嘗試最終失敗十分典型。

“作為見證企業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老員工,企業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真是太令人痛心了。”8月20日,陽煤集團山西吉天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陽煤吉天利”)原設備工程師張劍紅回憶起這段經歷時對記者說。

張劍紅告訴記者,吉天利公司本是一家民營鉛酸蓄電池企業,用了16年時間從小到大,成為山西擺脫“一煤獨大”實現經濟轉型的標誌性企業。2012年,因資金吃緊,在裴西平的主導下吉天利選擇與陽煤集團合資組建陽煤吉天利。無奈的是,這家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授予的山西省唯一一家國家城市礦產基地稱號的企業,在重組後連年虧損,最終被撤銷國家城市礦產基地資質。

對於張劍紅的上述說法,記者從陽煤吉天利在職職工處得到印證。有職工告訴記者,陽煤吉天利從2015年停產至今,數千畝的循環經濟產業園荒廢了,目前職工只能拿到基本工資度日,而同期發展的南都、超威等蓄電池企業已經成為業內支柱企業。

粗放決策釀損失

張劍紅認為,在陽煤吉天利案例中,陽煤集團的數億元投資打了水漂,吉天利在損失了大量有形和無形資產的同時,也錯失了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

六年前,裴西平就任陽煤集團總經理,他對於此次合作表現得信心十足。這一點從陽煤集團官網可窺一斑:2012年6月17日,陽煤集團整合重組山西吉天利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簽約儀式在盂縣隆重舉行。通過合作,陽煤集團為資本擴張找到了高效增值的歸宿,而吉天利科技公司則具備了規模擴張的必要條件。

裴西平在一次論壇中表示,陽煤在對外合作方面重點做兩件事情:一是因為存在國家安全的要求,煤炭企業必須是由自己來管理,但是陽煤會在投資決策、項目管理中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增加他們的話語權,讓其發揮更大作用;另一個是在一些民營企業做得很好又很熟悉的領域,陽煤可以直接的把這個企業交給民企管理。

但在陽煤吉天利合作中,上述觀點無法得到印證。陽煤吉天利共有董事會成員5人,其中陽煤集團4人,包括董事長和財務總監人選,總經理則由吉天利公司創始人梁福明擔任。

股本結構變更為梁福明出資4000萬元,佔股15%;陽煤集團出資22667萬元,佔股85%。由此,關於公司核心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均由董事長王自學決定。

2012年7月,吉天利公司出資1774萬美元從歐盟引進10萬噸/年廢舊鉛酸電池以及電子產品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生產線,國家發改委依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第26類18條批准確認,使得該生產線同時享受了海關總署的進口設備免稅政策和國家商務部的進口貼息政策。兩項優惠政策的申請、審批程序和條件非常嚴苛,事實形成了吉天利公司的核心技術優勢。

但令張劍紅詫異的是,這條生產線還沒有得到調試和設備供應商的驗收,2014年公司領導層就決定使用生產流動資金再次斥資5425萬元對該成套設備進行改造,而根據當時的《進口設備清單》顯示,被改造的煙氣處理系統總造價不過250多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500餘萬元,卻要花三倍多的價格去改造。其中,設計費725萬元,是該生產線原設計費的30多倍。

公司於2013年7月和德國茵巴泰克有限公司簽訂《2V全自動酸循環內化處理機》、《12V全自動酸循環內化處理機》四聯總價166萬歐元的購買合同,並於2013年11月22日支付設備定金545萬元;2014年1月,陽煤吉天利與沃爾茲(常州)蓄電池設備有限公司簽訂銷售合同,並於3月支付30%定金205萬元。

同樣是在2014年,公司領導層又單方面決定放棄了上述兩項設備的引進,這項決策除了給公司帶來法律風險外,也直接造成了750萬元的定金損失。

張劍紅認為,這完全是不懂技術的做法,直接導致了原有核心技術生產線廢棄,新生產線又不能順利投產,造成鉅額人為損失。

記者就此事件向時任公司董事長王自學電話求證,王自學以已經退居二線不便接受採訪為由拒絕。記者隨後又聯繫了陽煤集團新聞科毛科長併發送了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得到回覆。

追根溯源補漏洞

對於吉天利來說,2014年4月是一個節點——重組僅一年半後,吉天利與陽煤集團的“蜜月期”宣告終結。梁福明退出管理層,完全失去對企業的管理權。令張劍紅心痛的是,從2015年10月開始,整個企業實際處於停產狀態。

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於2014年3月31日和2016年4月30日作為評估基準日,對陽煤吉天利進行評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4月1日,陽煤吉天利淨資產為-1340.31萬元,資不抵債。

“資不抵債只是陽煤吉天利這些年遭遇的問題之一。重組前,依靠誠信建立起的客戶生態圈如今遭受毀滅性破壞。”張劍紅說。

2015年4月至10月間,由於大量技術人員流失,陽煤吉天利先後丟掉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和中國鐵通8.6億元訂單,以陽煤吉天利為主導的科技園區亦在裴西平任期內錯過最佳發展時期。

“2015年,陽煤吉天利‘9.20火災’以及‘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的摘牌或許預示了陽煤吉天利的最終失敗。”張劍紅感嘆。

2014年6月,雙方簽署了《股權收購協議》和《股權收購框架協議的補充協議》,但直到今天,陽煤集團未能完成對吉天利持有的15%股權的收購。

梁福明告訴記者,目前公司這種不死不活的狀態面臨著每天至少產生40萬元費用的局面,殭屍公司問題一日不解決,國有資產流失就在持續,破產倒閉也即將被提入議程,數百名在吉天利工作多年的員工面臨失業。這與其建廠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針對裴西平落馬,8月20日,黨委書記、董事長翟紅在陽煤集團公司黨委專題會議上指出,公司上下要舉一反三,深挖根源,弄清楚一些問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從根子上補漏洞。要切實把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一貫到底,切實把壓力傳導到每個基層單位,把責任壓到每個管理人員身上,以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努力建設集團公司良好政治生態。要防控好金融風險、安全風險、環保風險,自覺維護陽煤集團形象,履行好社會責任,實現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