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漢服勢在必行,爲何總有人反對?他們提出的理由靠得住嗎

文化雜談:為何有人反對復興漢服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漢服卻有一個十分尷尬的存在,他的傳統服飾曾經被滅絕過。

公元1645年,清軍入關以後,十分野蠻地提出了“剃髮易服”,要求全體中國人必須要變更自己的髮式、毀滅流傳了數千年以久的服飾,改剃陰陽頭、穿滿服。此舉是對漢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赤裸裸的踐踏,是對漢民族尊嚴的一次嚴重的挑釁。無數人因為髮型和服飾的問題,而死於清軍的屠刀之下。

恢復漢服勢在必行,為何總有人反對?他們提出的理由靠得住嗎

民族的屈辱史——剃髮易服

由此可知,漢民族的服飾的消亡並非是正常狀態下的優勝劣汰,而是非正常的被野蠻而殘忍至極的異族政權滅絕了。時至今日,漢民族的有識之士們提出恢復漢服,那當然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卻總有那些不和諧的聲音,反對這一運動,他們給出了種種理由,筆者都認為是極端錯誤的。

首先是破壞民族團結說。很顯然,復興漢服,必然要揭示出那段血腥的歷史,那是漢民族的亡國史、屈辱史和血淚史。許多人認為,現在的漢族和滿族同屬一箇中國,應該以大局為重,不應該再提那段不和諧的歷史了。

這當然是謬誤至極的。“人血不是水,滔滔匯成河”。對一個民族來說,同胞的生命是無價的。歷史上的清廷野蠻殘忍地殺害了數千萬無辜民眾,這當然是應該受到譴責的,是一定要將那些屠殺我們同胞的劊子手們送上歷史的審判臺,將他們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而不是任由他們逍遙法外。如果我們連同胞的生命都不尊重,談什麼復興中華?

歷史上的清廷的罪惡,當然不必由現在的滿族同胞來揹負。如同現在的日本人民不需要揹負侵華日軍的罪行一樣。但歷史就是歷史,不能因為維護中日友好就刻意去淡忘日軍侵華的那段歷史;同樣的,也不能打著民族團結的幌子,去刻意隱瞞那段歷史。如果連我們的同胞的生命和尊嚴都可以踐踏,你真的以為人家真心想和你團結嗎?民族團結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尊重史實和雙方的生命尊嚴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欺騙和隱瞞的基礎之上。

其次許多人認為復興漢服是作秀。這更是一種誤解。由於漢服的消亡是在幾百年前,當然會和現在快節奏的生活有所衝突。所以許多人認為不實用,不好穿也是情有可原。但是,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經過一定程度的改良,既可以保留漢服原有的華貴的特點,也能很好地適應現代生活,完全可以做到一舉兩得。

再次,許多人認為那是古人所穿的衣服。現代人再穿這樣的衣服,是守舊,不與時俱進。這其實也是一種誤解。復興漢服不是守舊,而是復興。服飾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的載體,就拿我們中國的別稱“華夏”說起,《春秋左傳正義》疏曰:“夏,大也。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梅頤《偽孔傳》:“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尚書正義》:“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恢復漢服勢在必行,為何總有人反對?他們提出的理由靠得住嗎

復興漢服,勢在必行

也即是說,漢服代表著我們華夏民族的精神,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復興漢服,不是守舊,也不僅僅是復古,而是復興一種民族精神,也是為了更好地建設好自己的國家和家園。

第四,有許多老輩人認為漢服即是“壽服”,那是死人穿的,活人穿著是不吉利的。他們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因為在清朝兩百多年時間裡,漢服是禁止活人穿著的。至於乾隆帝在宮中作秀穿著,那是他的特權,無人敢於干涉。他能穿,別人也不能穿、也不敢穿。而我們民族又是一個尊重祖先的民族,認為死了以後,不穿著本民族的服飾,對祖宗來說,是不敬的。而清廷也似乎特別“開恩”,“恩准”國人在死後享有穿著本民族服飾的。久而久之,漢服成了壽服。其實只要弄清楚了這一點,知道這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一種無可奈何的選擇。時至今日,造成這一誤解的罪魁禍首早已不復存在,我們當然可以大大方方地穿起漢服來了。

恢復漢服勢在必行,為何總有人反對?他們提出的理由靠得住嗎

乾隆著漢服圖

第五,有些所謂的“文化大師”、“含淚專家”竟然說恢復漢服是恐怖主義。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復興漢服,完全是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之上,沒有任何人強迫你去穿。你願意穿就穿,不願意穿就不穿。而且我們也只建議在盛大的場合,比如祭祀和婚禮等正式場合穿,並不建議在所有場合都穿著漢服,怎麼就成了恐怖主義了?既然日本有和服、韓國有和服,而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是以西方服飾為主,而是在正式場合中才穿這些服飾。為何他們可以,而我們民族卻不可以呢?這顯然是典型的雙重邏輯!這些所謂的專家,邏輯錯誤百出,當真是貽笑大方!

恢復漢服勢在必行,為何總有人反對?他們提出的理由靠得住嗎

漢服之美,光彩奪目

所以,那些反對復興漢服的所謂理由均不成立。漢族,作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一個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和眾多的人口,我們當然有理由要求恢復自己的民族服飾,這不僅僅是一種民族尊嚴,也是為了整個中華的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