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勢在必行!在企業中推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重大!

「荐读」势在必行!在企业中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

「荐读」势在必行!在企业中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
「荐读」势在必行!在企业中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

具有五千年曆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長期的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活動中孕育發展起來的,是世界文明寶庫中的瑰寶。它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和一切發展進步的“根”與“魂”,也是我們今天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賴以植根的文化沃土。

傳統文化作為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和學術體系,在中華民族創造燦爛輝煌歷史的數千年裡,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十九世紀中葉起,它經歷了船堅炮利的西方文化的衝擊,經歷了中國學人自己的省思與重構,經歷了時代鉅變的歷史檢驗。而今,它在經濟繁榮昌盛、科技日新月異的大地上又開始煥發新的生機,其精華部分愈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和崇尚。

「荐读」势在必行!在企业中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

那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於當代社會的現實意義何在?在當代企業經營及企業文化建設中作用何在?這是需要當代企業家們認真思考和對待的一個重要問題。

個人、企業與社會的互惠共贏之道

縱觀歷史,人類社會的發展總是伴隨著諸如信仰、價值觀念、制度、技術和倫理等因素的進步而進步的,而其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比技術因素更加宏闊和久遠地影響社會的演進。今天,我們正生活在人類文明的一個交匯點上,原始生物時代與技術時代交匯於此,傳統文化和多元價值也交匯於此。歷史證明,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大多由文化的傳揚和技術的進步所決定,而一種文化中的善惡美醜、是非對錯,則主要取決於人們所信奉的哲學或宗教。

「荐读」势在必行!在企业中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

企業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來自不同社會背景、不同哲學世界觀乃至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組成的。在個人、企業與社會(分別對應著倫理、技術和文化)之間的關係需要形成一種平衡,以達到和諧統一,我們把這稱之為個人、企業與社會的互惠共贏之道。

要形成互惠共贏之道,文化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因為它是構築社會文化的基石。當今只有充分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智慧,作為企業經營及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企業中的創造性轉化,才能建立起企業良好的秩序與關係。因此,深入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建設現代企業的實踐意義,特別是深入研究儒家倫理精華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意義,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文化對個人、家庭、社會三者關係的界定

關於個人與他人乃至與宇宙萬物的關係,數千年前的先哲們就提出了天人相與、萬物同源的思想,構建了家——國——天下的整體觀。及至北宋,張載進一步作了發揮,提出了“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思想。一般說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存在兩個基本維度——責任與權利,分別指個人在社會中所應承擔的責任和享有的權利。傳統社會重視責任倫理,而權利倫理則是現代社會特別注重的維度。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徹底批判了中世紀神本主義的倫理道德,打出“天賦人權”的口號,建構了旨在維護個人權利的價值觀。這股人文主義思潮以高揚人的個性、推崇理性自由為旗幟,雖然對個性解放、消解神權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最終卻導致了個人主義盛行,道德頹廢問題叢生,以至在西方世界一度氾濫精神失落、價值消解、人性窒息、倫理混亂等現象。有鑑於此,在充分尊重個人權利的前提下,重新挖掘傳統的責任倫理的價值,便成為當代有識之士的共識。

「荐读」势在必行!在企业中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

中國古代對責任倫理最簡明扼要的,同時也是影響最大的表達見於四書之一的《大學》。到了宋代,理學家則把“明德”“親民”“至善”作為“三綱領”,將“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項稱為“八條目”。三綱領是目標,八條目是路徑,環環相扣,遞進發展。八條目的全過程又可以分為兩個大的段落:從“格物”到“修身”為第一個段落,這是由外至內的過程,目標是“修身”;從“修身”到“平天下”為第二個段落,這是由內及外的過程,其前提也是“修身”。可見“修身”正處在這兩個段落的轉折點和關鍵點上。明乎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大學》為什麼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了。其實後一個段落所強調的,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責任,包括個人對家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天下的責任。這種思想到現在仍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輝。

家庭是社會的組成細胞,是最小的社會單位,更是作為倫理實體的存在。中國古代的倫理道德都是從重視家庭關係開始的,在傳統文化中,家庭倫理道德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孟子說:“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對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關係作了明確的界定。須知,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首先面對的是自己的家庭。個體在家庭成員的關愛幫助下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然後承擔起贍養老人和養育子女的責任。如是週而復始,生生不息。修齊治平,包括了個人對自身的修養要求以及個人對家庭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對天下的責任。《孟子》中又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也是要求個人在有所成就時能夠兼濟天下。由個人修養而及家庭再提升到惠及社會國家,這是一個修身立誠的過程。

在我看來,今天的企業就相當於一個大家庭。古代對家庭所要求的一些倫理原則,經過轉化也可以應用於現代企業。《國語.晉語》中說:“同姓則同德,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如果把維護家庭的“孝”的倫理原則轉化到企業,那就是“忠”的原則,因為在企業裡要講求忠誠度、敬業度等,而企業家則相當於一個家族的族長、帶頭人,凡事都應該率先垂範。

一個人不僅僅屬於和依賴於他的家庭,也屬於和依賴於社會、國家乃至世界。《大學》所說的國家,應該包含村落、城邑等各級社會單位,我們這個時代的各種公司、單位、街道、城鎮乃至省份,都是國家的組織單位。至於天下,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全人類、全世界。維護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全世界的良好秩序和福祉,也是每個人的神聖使命。

符合社會共同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

如何才能維護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全世界的良好秩序和福祉呢?簡單地說,就是每個人的所作所為必須符合這個社會的共同價值。按照荀子的說法,人生來就好利,就有嫉妒心理等惡的本性,如果無條件、無限度、無節制地順應這些本性,那整個社會就亂了。所以,任何社會必須有一定的規則,否則這個社會就無法正常運行。《禮記》說:“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就是這個意思。荀子又說:“古者聖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製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始皆出於治、合於道者也。”(《荀子·性惡》)就是說,古代聖王制定的法律、制度、禮儀等等,也有用來制約人的好利本性的一面。運用這些法律、制度、禮儀,有助於人的本性得以改變,社會得以治理。

而按照孟子的說法,人性中天生就有幾種善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公孫丑》上)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現,是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是社會道德的基礎成分。《中庸》指出:“修道之謂教”,就是說,人生來雖然具備善端,但必須通過修身,遵守聖人制定出來的各種道德規範才能將其發揮出來,這個過程就是教化。《大學》也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各種道德規範,這裡所強調的是學習和顯明道德規範的重要性。

「荐读」势在必行!在企业中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

道德是在特定生產能力、生產關係和生活形態下,自然形成的不同的對錯標準,一個社會一般有社會公認的道德規範。在當代社會,符合當代社會共同價值及規則的行為就可以視為道德的,或者說是善的。我們處在一個各種現實利益交錯的社會中,而不是理想的大同世界,我們所面對的現實既不依存於某個人的願望,也不依存於某一個具體的現實,而是依存於整體的社會規律和客觀存在,不以一人一事為轉移。那麼,作為一個個體,要在社會上生存發展,就需要順應社會規律,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個人價值的實現是基於對社會價值的尊重和社會規則的適應,作為社會化的個體,其行為必然受到社會普遍規律的制約,只有依從社會所倡導的道德觀念,彰顯自己的價值典範作用,才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尚書》說:“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孟子》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是這個意思。

無論何種制度和組織體系,一定要依存於系統運作時所涉及的人本身所遵循的文化與理念,這是不同於我們通常所看到的硬件建設和規則建設的。這樣一種信仰、理念、氛圍和規則,是在一個系統得到規模化發展以後形成的,那麼約束他的行為方式的原則,也是能夠讓這個系統更加有效率和協調運作的非常重要的、無形的、像靈魂一樣的內容。作為個人,必須遵守所處社會的各種道德規範和法律制度,與社會共同信仰和價值觀保持一致,才能取得社會的認可。惟有如此,才能更有效率地工作,獲得更多的機會,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

遵循社會共同價值才能更好實現企業自身價值

工業革命導致社會分工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以家庭為核心的一家一戶或手工作坊的生產組織方式向以企業為核心的大規模生產組織方式轉變,家庭的很大部分功能被企業所替代。

企業的任務和目標,就是滿足社會需要。美國企業家洛克菲勒說過:“如果將我一文不名地扔在沙漠中央,只要有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洛克菲勒的事業是從零做起的,他的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壟斷了美國本土石油的絕大部分,外銷石油的90%。他的產品最初非常便宜,以至於解放前中國的農民都點得起煤油燈。他能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他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求,這也正是他的智慧所在。

洛克菲勒在自傳裡說過:“一個世紀以前的美國擁有大量財富的人,往往是對國家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而深遠影響的人,他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盡全力開發國家資源,推進祖國發展,在其他的國家也是如此。”就是說,那些全心全意為滿足社會需求而努力的人,才真正能夠為國家做出較大貢獻,才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也會贏得更多的機會。所以說,企業必須把自己的工作和社會的需求聯結在一起。只有為社會做出最大貢獻的人才是最成功的人,只有公眾需要的、滿足公眾需求的商業企業才會發展壯大,而公眾不需要的商業企業則註定要失敗。

就像個體必須接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一樣,作為社會的一個組織單元,企業如果不能夠遵從社會共同價值取向的話,也是不能夠實現價值最大化的。企業同樣需要符從社會整體的規則,符合社會整體的需求和利益。只有遵從社會共同價值取向,一個企業才可能獲得社會的最大認可,才可能源源不斷地獲取社會的資源,也才可能有更好的發展和壯大,可以說,企業確立什麼樣的使命和價值觀決定了它的戰略空間。現代社會里,企業除了自己對經濟效益的追求,也要注重其對社會的價值和貢獻,企業不能只從社會上賺取利潤、汲取營養,更要承擔相應的市場功能與社會責任,只有達到企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它的未來才會更加開闊和光明。

公司就是一個小社會,而作為社會單位,就必然有其組織規則。組織的規則和原則可以是制定出來的,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那就是這個企業的文化和制度,是這個企業的利益導向、原則導向。遵守公司的組織規則,是個體間有效合作的保障,是公司產生更多剩餘價值的保障,當然也是公司中每個個體利益最大化的保障。作為公司中的一個個體,員工只有遵守公司的規則和維護公司的利益,才能在這個企業得到更好的機會,獲得更大的認同。相反,在一個相對較小、並有一定封閉度的企業組織中,如果你不能夠遵守企業組織規則,維護企業本身的利益和發展,那就不僅違背了企業本身的整體利益,違背了周圍人的相關需求和利益選擇,而且也違背了自己的利益訴求。因此,作為公司員工,只有讓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符合所在組織的規則,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一個個體為了取得成就的最大化,就需要逐步趨同並最終認同這個組織的規則和原則。這就是組織和個體的關係。

公司的組織形式來自西方文明,中國傳統社會的組織形式體現為家族模式,現代企業經營管理和企業文化,與過去家族的內在聯繫、協同以及文化共識,兩者之間是有相關性的。公司化組織是對過去家庭生產組織的延續、變革和創新,它作為一個基本的經濟單位更符合現代生產方式的需要,能夠有效配置資源,進行分工與合作,充分提高生產效率。而家庭作為一個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組織,更注重道德倫理作用的發揮,通過價值倡導形成統一的合力,真正實現“義利統一,德福一致”。

從本質來說,兩者在組織管理方面有很多共通之處。中國現代經濟以公司作為基本單元,除了在經營管理上學習西方的理論和經驗之外,還需要以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道德倫理來建設公司的企業文化。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在現代公司的治理水平上我們和西方仍有一定差距,但中華文明中優秀的精神特質會給我們提供深厚的文化養分。我們應該充分發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倫理道德優勢,為企業治理提供更長久和更有影響力的文化基礎,不止於利用西方的“術”來提升自己,更要發揚我們“道”的優良傳統,為企業發展和競爭提供取之不竭的動力。儘管當代中國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上有所缺失,但根深蒂固的優秀文化傳統及道德素養仍然存在於我們的血脈之中,是我們建設精神文化的根基。因此,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身心、教化員工是建設中國式優秀企業的必由之路。

選取適當的傳統文化內容在企業中推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概括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當代的十五條重要啟示。這十五條重要啟示,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借鑑。具體到在企業界推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我認為當前應重點推行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並賦予其當代意義。當代社會同樣要講求“仁、義、信”,特別要正確處理義利關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義,反映的是我們的一個理念,共產黨人、社會主義國家的理念。這個世界上一部分人過得很好,一部分人過得很不好,不是個好現象。真正的快樂幸福是大家共同快樂、共同幸福。我們希望全世界共同發展,特別是希望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快發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贏原則,不搞我贏你輸,要實現雙贏”。“仁、義、信”是中華文明最根本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人所信奉的基本原則,更是當代企業人需要遵循的義利觀。當代企業人應該重義互利,不可見利忘義。

推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企業家要率先垂範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4月18日舉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四次會議上指出:“企業家是經濟活動的重要主體,要深度挖掘優秀企業家精神特質和典型案例,弘揚企業家精神,發揮企業家示範作用,造就優秀企業家隊伍。”

企業家是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中堅力量,推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企業家的思想、行為與企業文化建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只有在企業家中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家精神,才能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正如孔子所說:“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教育企業家,培育他們具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道德、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可以使他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起到組織、示範和推動作用。當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要能很好地掌握它絕非易事,而要將它應用於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中,更是不易。這就需要企業家們堅持長期不懈地努力,通過從企業的高層到中層再到基層員工的逐級傳遞,使之在員工中潛移默化。一位企業家可以影響一個企業數百人、數千人、數萬人乃至數十萬人,而每名員工又可以輻射幾個家庭,企業家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榜樣作用和影響力不可小覷。

推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多角度宣傳、多渠道開展、

多措施並行,全方位推進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提出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涵養企業精神,培育現代企業文化。”在企業界推行傳統文化教育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相關部門牽頭組織,通過多角度宣傳、多渠道開展,採取多種措施推行:

——要有頂層設計。深入研究、認真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一系列論述,確定開展企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指導思想和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當代中國管理哲學與文化哲學,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建構適合企業家及企業各級管理者的課程體系。

——要有實施規劃。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協調有關社會組織,牽頭規劃實施方案,包括編撰課程教材。教材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思想精華,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創造、鮮明特色、歷史貢獻。要選好企業進行試點,逐步有序推行。還可以責成培訓企業家及企業管理者的教育機構,如EMBA、MBA等,開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

——要有制度保證。建議政府主管企業的各相關部門聯署發佈文件,把組織企業家和企業管理者系統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企業考核重要指標。各級黨組織也要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企業文化建設和企業員工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展相關教育活動。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在組織緊密、人員眾多的企業大力推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勢在必行。

「荐读」势在必行!在企业中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