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区志》|农牧林水——农业机具

一、农业机具的使用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村沿用的全部是粗笨的旧式农具,使用起来人畜费力,效率低,如旧式犁、耧、耙、耱、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使用新式农具。1957年,在改良旧式农具推广新式农具的热潮中,农村开始使用双轮双铧犁、双轮单铧犁,7吋、8吋步犁,喷雾器,大小胶轮车,解放铁轮水车,畜力圆盘耙,钉齿耙和耘锄等新式农具。

20世纪60年代,农村农业机械发展的重点是扩大机耕面积,发展喷灌机械,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能力和运输力量。这期间,耕作机械引进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机引农具等机械。排灌机械电动机、柴油机、水泵和机电井的数量增加,普通农田用井和畜力水车数等下降,机灌面积扩大。粮油加工机械引进碾米机、磨面机、榨油机等。运输机械使用载重汽车。

1970年后,在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下,农村农业机械发展较快,攸攸板公社先后引进高效能、大马力的农业机具,如四斗八行播种机、气流清选脱粒机、联合收割机等,使农业机具的发展上升到新水平。

1979年后,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所有的农业机具逐步作价划归农户个人或联户经营。由于一家一户农民经营的地块较小,种植作物品种繁杂、分散,利用大型机械很不方便,机播、机耕面积相对缩小。因此,农民自筹资金购买小型拖拉机相当普遍。用小型拖拉机耕地、脱粒和运输都很方便,很受农民欢迎,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机具之一。此外,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种植结构的改变,一些新型农机具也相继出现,如青贮切碎机、地膜覆盖机等。

至2005年底,回民区农村共有农机电井143眼,大中型拖拉机7台,小型拖拉机545台,推土机2台,装载机12台,农用运输车71台,播种机16台,收割机1台。

二、农机制造

1958年,全国开展“大跃进”运动,攸攸板公社创办社办农机修造企业,从事简单的农具修理。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经过整顿、精简,至1966年末,全市郊区社办工业只保留下4家农具修配厂,其中有攸攸板农具修配厂。

1971年,开始贯彻中共中央“农机大修不出县,中小修不出社,保养不出队”的精神。至1975年,郊区14个公社先后建起公社农具修配厂。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生产大队集体经营的农机修配企业转变为农民联户或独立经营。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公社创办的农机修配企业已不复存在,农机修理业务绝大多数被个体修配企业和其他修配企业承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