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賣一輛車,國外品牌淨賺3.6萬,一汽只賺了27元……

日,日經統計了全球15家年產量在100萬輛以上的汽車廠商,根據其2017年平均每輛車所能帶來的利潤進行排名。

中“狀元”是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 AG),平均一輛車能賺5228美元,摺合人民幣3.56萬元,可輕鬆買下廣州一平米的房產;而叨陪末座的則是我國老牌車企一汽集團,每輛車的利潤只有4美元,只夠買一個漢堡。

同樣是賣一輛車,國外品牌淨賺3.6萬,一汽只賺了27元……

於汽車廠商賣一輛車能賺多少錢?這個問題其實之前我們就有過深度的探討,正常情況下,一般廠家賣一臺車,除開稅費以及一些必要成本之外,一般利潤在10%左右。也就是說一臺市場價10萬的汽車,最終拿到廠商手裡的利潤大概是在1萬元左右。

同樣是賣一輛車,國外品牌淨賺3.6萬,一汽只賺了27元……

然了10%的利潤水平僅僅只是一個大概數值,你看看年銷量高達1000萬的大眾,和一年僅幾萬臺的觀致,能一樣嗎?為此,我們來看看日經新聞統計的全球15家年產量在100萬輛以上的汽車廠商,根據其2017年平均每輛車所能帶來的利潤進行排名。

同樣是賣一輛車,國外品牌淨賺3.6萬,一汽只賺了27元……

中單車利潤最高的就是德國戴姆勒集團(Daimler AG),平均一輛車能賺5228美元,摺合人民幣3.56萬元,可輕鬆買下廣州一平米的房產。

備註:日經上述排名,其計算方法利用廠商資料和QUICKFactSet的數據,比較了通過汽車銷售和貸款業務等主業賺到的利潤。豐田、日產和本田等日本企業為了體現在中國的利潤,包含了權益法投資損益,剔除了高田氣囊等相關的暫時性損失。利潤除以全球銷量,計算出按美元計算的每輛車的利潤。

得注意的是,來自國內市場的吉利,也能實現單車1500美元的利潤,和主流合資品牌達到同一水準。但是墊底的卻是我國最為老牌的車企一汽集團,每輛車的利潤僅僅只有4美元,剛剛夠買一個漢堡的錢。所以大家去一汽4S店買車砍價的人可別用力過猛,小心銷售會奔潰。

同樣是賣一輛車,國外品牌淨賺3.6萬,一汽只賺了27元……

同樣是土生土長的自主品牌,為啥差距就這麼大呢?

據顯示,吉利汽車2017財年企業總收益同比增長73%達927.61億人民幣,利潤達到106.34億元人民幣,增長超過108%。相比2016年53億元的總收益和51.7億元的淨利潤,吉利汽車在2017年實現了翻倍增長!

同樣是賣一輛車,國外品牌淨賺3.6萬,一汽只賺了27元……

大多數自主品牌高度依賴SUV相比,吉利轎車與SUV銷量佔比接近50∶50,結構更加健康。儘管2017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同比僅微增2.36%。

吉利汽車卻以年銷量124.7萬輛、同比增長63%的“逆天”成績跑贏“大盤”,在乘用車市場佔有率達到5.06%,成為自主品牌老大,並且躋身第一梯隊,銷量直追大眾、本田等合資品牌。

此可以看出,吉利SUV與轎車雙管齊下的發展模式運行的還是非常成功的,這樣均衡的表現,也只有吉利一家。

同樣是賣一輛車,國外品牌淨賺3.6萬,一汽只賺了27元……

從一汽轎車銷量來看,其在2017年實現了23.96萬輛,相比2016年19.35萬輛,同比增長了23.8%,旗下一汽奔騰和一汽馬自達兩大車型均實現不同程度增長。

中一汽馬自達由2016年的9.2萬輛增長到12.42萬輛,同比增長36%,一汽奔騰則由2016年10.15萬輛增長到11.54萬輛,同比增長13.7%,但是相對於長安、長城及吉利等自主品牌車企,均已先後進入百萬銷量俱樂部,一汽轎車銷量不值得一提。

同樣是賣一輛車,國外品牌淨賺3.6萬,一汽只賺了27元……

體銷量的低迷也就是一汽單車利潤低下的關鍵原因,畢竟低產能無法使企業達到規模經濟的運行狀態,這就無法和年銷量高達124.7萬輛的吉利相比。

樣是造車,有些汽車廠賺的是大錢,而有些汽車廠商只能賺到辛苦錢。相比於一些國外的車企,國內車企的盈利狀況普遍較低。從統計的數據來看,目前國內盈利狀況最高的莫過於吉利了,吉利每賣出一輛車可以賺1500美元,約合人民幣10000元。

得一提的是,吉利的單車利潤跟本田和菲亞特旗鼓相當,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由此可以看出中國車企正在打響“翻身戰”,同時也希望像吉利這樣的車企能越來越多,這樣我們的國產車才能向好向快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