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虎爸逼10岁女儿日写作文四篇!是望女成凤还是“逼女成疯”?

01

晚上看新闻,我被浙江地区一则社会新闻气乐了:

8月2日凌晨1时许,杭州萧山公安110指挥中心接到一名女子报警。女子的报警原因令警方哭笑不得:“这么晚了,他(老公)还不让孩子睡觉,我也是实在没辙,才打电话求助你们!”

据介绍这名女子的丈夫吴先生学霸出身,浙大毕业。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儿“子承父业”,成为学霸。于是,他对女儿的要求极高,其中就要求女儿每天要写四篇有质量的作文。

四篇?我第一反应就是,高考吗?不对,就算是高考,这么着也非把人掏空不可!

果然,这个作业量年仅10岁的女儿萌萌倍感吃力,经常写到凌晨1、2点钟,完成不了,父亲对她非打即骂。

作为一个教育人,我只想用一个词:令人发指!这简直是非人类待遇。

所有的教育问题背后,都有一个执拗的父或母。不遵循教育规律,不讲教育方法,只是高压政策。

新闻中的女儿躲进房间不敢出来,如果继续被逼迫下去,后果不可想象。

02

一位昵称叫宋妈的读者辗转加上我后,开口就带了哭腔,“老师,我女儿说不想活了,我该怎么办?”

宋妈有个女儿读六年级,早上在收拾孩子书桌的时候翻到一张纸条,吓得她魂飞魄散!她女儿居然在纸上写下想自杀!她不懂,自己为了女儿含辛茹苦,女儿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为什么女儿不开心,还有自杀的念头?

我们细聊之后,我终于从宋妈的谈话中寻到了蛛丝马迹,小考前夕,学习非常紧张,测试比较多,每一次测试的成绩一出来,她就跟身边同龄的孩子比较,比来比去,这位妈妈就对孩子诸多埋怨。

放假之后,妈妈急着带孩子去上辅导班补课,但孩子说什么也不去,后来她就发现了这张纸条。

我给她4条建议:

1、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

2、暑假带孩子去做她喜欢的事情。

3、不要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点和特长更重要。

4、和孩子一起制定今后的计划。

现在的家长,不是不重视教育,恰恰是太重视了,让孩子“负重”前行,吃水过深,反而容易出事。

03

中国的教育有种怪现象:1岁会自理,2岁多要求背唐诗,3岁会做加减法,4岁乘除法、画画、唱歌、跳舞……形形色色的比较令很多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趋向无精打采。

从教多年,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起,就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大,而且有这种感觉的孩子随着年级的升高增多。

很多家长来学校找我,都表示不谈学习岁月静好,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医学专家研究表明:持续过强的压力对孩子是种沉重的负担,容易引起孩子的障碍。

孩子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大脑中的「杏仁核」区域会不断放电,让大脑处于焦虑状态;身体也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和焦虑有关的激素,长此以往免疫力会严重下降。

隔壁班的数学老师就遇上过这样一个孩子。小姑娘是班长,非常优秀,班上进行巩固复习测试,小姑娘每次都是满分。第六次,出了一个小错误,扣了一分。结果,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她在教室嚎啕大哭!

我们在教研时聊起来这个小姑娘,资深教研员指处,这就叫做「强迫性人格障碍」。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容易患上这种新的心理疾病,很多家庭的孩子除了学习成绩,找不到任何乐趣了。一个孩子,她除了学习学习再学习,便无法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做不了任何学习之外的事情。

这是很可怕的!

04

学习超量,压力过大,不仅不会使孩子的成绩提高,还会使孩子厌恶学习,憎恨学习,严重还会造成压迫性心理伤害:如孤独、焦虑、抑郁、恐惧、心理扭曲、甚至自杀。

前不久,浏阳15岁的男孩小志离家出走,半个月后才在警察的帮助下找回来。为什么读初中的小志要离家出走?原来小志平时学习挺努力的,可爸爸总是吹毛求疵,还在成绩单上写:“狗屁成绩,退步太多,我很不满意”。小志最终离家出走,他说,“混不出名堂,再也不回来”。

如果小志找不回来,小志爸爸会不会后悔苛求孩子?

05

更可怕的是,很多孩子面对父母的压力无法排遣,有轻生的迹象。

一位七年级女生给电视台写信:每次考试考不好就憋闷,恨不得死掉算了,谁来救救我?

一位即将高考的男孩,面对高考巨大的压力,竟然选择了两次自杀;

一次在卧室里割腕;一次吃下80多片安眠药;

一位八年级女生不堪忍受成绩排名压力,回家服毒自杀了。

“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今年高考刚结束,考生小斯跳河自杀了,留下2800字的绝命书。

多么令人心痛的悲剧!

那么面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家长应该以什么心态来面对呢?

不要满嘴都是负评价

一个家长来学校找我聊她孩子的学习情况,短短半个小时内,她说不下十次“怎么这么笨?”“脑子不好使”、“别人比他都强一些”。

孩子其实成绩不错。我用不容置疑的专业素养告诉她,必须停止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否则你的孩子就真的毁了!

负面评价就像密不通风的蜘蛛网,把孩子困住,慢慢的,他相信自己真的笨,对自己产生自卑和怀疑。

更为可怕的是,当这个负面情绪进入潜意识后,内化成了负面系统,这个孩子就真的如你所愿——很笨,学什么都学不会了!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习得性愚蠢”。

不要逼迫孩子过早开始发力

前不久,在一座城市转机时我遇上李嘉。一个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大学读的浙江大学,后来考取国外名校硕博连读。他认出了我,我随口问问李嘉的情况。李嘉说,不想读书了,不想做科研,一点也不想,就想放松放松,把自己小时候没有休息娱乐的时间补回来,我现在特别喜欢到处旅游。真的,我发奋了十几年,现在真的筋疲力尽。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只想简单快乐的过。

闻言,我不知说什么好,我后来想:如果,在李嘉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不是一直那么紧绷,我想他对于学业的热爱不会到20几岁就消失殆尽。

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大森林里的一片独一无二的树叶。你能说哪一片叶子完胜另一片么?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孩子擅长的方面都各不相同,每个孩子的短板也各不相同。学业成绩代表不了一切,走上社会后,我们会发现,情商、逆商、人脉……很多东西比学习成绩有用得多!

作为家长,顺应孩子的节奏发展、成长。不要期待孩子在每一个面表现良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样重要,有良好的兴趣、正常的情感、豁达的性格比什么都重要,健康的心理,适度的竞争与压力,会让孩子更有自信。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不是你的面子。也不是你炫耀的工具。他脱离娘胎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他的阴影。也不要认为他没能按某一特定标准去学习、做事的话,他就是一个失败者。

做家长的,需要放弃完美主义,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大多是靠他人的态度来认识自我。不要孩子遇到挫折时,成绩一时不理想,秒变“咆哮帝”或者“容嬷嬷”。家长遇事冷静,自控能力要强一些,安慰孩子,陪孩子共同反省,渡过低潮期。

父母对孩子的失败经历要给予足够的包容,推己及人,我们大人难道是“常胜将军”?我们都混得风生水起?我们都游刃有余吗?何必为难孩子呢?如果他不是那块料,请放他一条生路。路边鼓掌也是人生的选择。

06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有一天,小苏格拉底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

“以这只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狮子,我是在唤醒它!”

孩子何尝不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

我们要做的事唤醒孩子心灵深处的天赋潜能和内在的能量,不是一味的要求ta努力、上进,成天灌输、催促、指责、让孩子疲于奔命。

我们不做孩子的差评师,我们要做心灵的唤醒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