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间正道是沧桑

01

师妹把她儿子的高分作文发给我看:“中午,我独自走在上学的小路上,一棵紫丁香树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这棵紫丁香光秃秃的枝桠上,长出了绿油油的果实。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条条细细的藤蔓爬上了树,结出了果实,这果实长的很特别,既像秋葵,又像辣椒。我忘了还要上学,连忙摘下果实拿在手里,轻轻的、凉凉的,还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味。我小心翼翼的剥下外皮,里面露出了蚕茧一般的内壳。壳上还有一条切缝,仿佛是自然形成的,继续剥下去,就是它的种子。这种子也很特别,一粒粒种子由白色的小线连着长在一起。种子层层叠叠好像是一只未开屏的孔雀。又像是一条顽皮的鲤鱼。揪下一根‘孔雀毛’拿在手心里,不一会,针状的细毛,分成了无数个特别细的毛,连接在一粒小小的种子上,简直是蒲公英的翻版。鼓足了气一吹,它还真飞了起来。”文中写得那么纤美的种子是一颗普通的山地瓜种子。这段文字竟然是一个小学生写的。我喜欢这文,不独因为它形象地描摹出那小种子形态的纤美,更是因为在通篇的描摹中自然真实,不夸张,不造作;我喜欢这文,其中透出的清新而淡然意蕴,居然是出自一个小毛孩子的文字;我喜欢这文,是感觉到了文字淡淡的铺述中有浓浓的爱意在,也感受到了不断的“剥下”去过程中,还有成功规律的揭露——“鼓足了气”吹,就能“真飞”。

我所认识到的东西,当然并不是孩子的作文本意。他才多大啊!他只是想把一颗让它感受到了惊喜的纤美种子认真地写了,介绍给他的老师而已。这是孩儿偶得的误打误撞,撞中了我心中的痛点而已。易中天说:“读书是极其个性化的。”他是说读一篇文章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取所需。我读这篇文章的收获,跟孩子写这篇文章本来想表达的中心绝不相同。因为我对生活的经历得久和见识得多,所以读一篇稚嫩的文章也能促我升发出沧桑的感慨来。一个成年人眼中孩子的稚嫩和纯粹表现,不会只是单纯的快乐,总要伴了更复杂的联想。

这些联想是规律的归纳和更接近真相的生活总结,有成熟的美。

人间正道是沧桑

02

有父女散步,见到一棵高高大大的树。太阳映照着树叶苍翠欲滴,光从树叶间隙透过,落一地斑驳。微风摇动,树叶反映着无数金色光晕。也有鸟儿枝叶间扑簌着唱歌儿。

小女儿:“好美的树,好动听的鸟叫,好清凉的树荫。”

父亲:“孩子,树其实是非常忙碌的。树的根要深入地里,吸收水分;树的叶子要进行光合作用;整棵树都要不断地吸入二氧化碳,吐出氧气。树是很忙很累的呀!”

小女儿见树,只见树悠闲清静之美,只想享受它带来的清爽与自在;而父亲却于自己的人生阅历里,理解树成长拼搏时经历的沥风沐雨等无情的考验洗礼。每个成人眼中的万物都会著了成人色彩,肯定与小孩子心里世界的样子有极大差异。

可以预料的是:孩子终究有一天会长大。就像一颗纤细的种子,抽芽,生根,极尽努力着向上和向下,经狂风暴雨的蹂躏,受炎炎烈日的考验,在凛冽的寒风中挺拔,挺拔成枝繁叶茂参天的大树。

于是,树大,沧桑。但,这并不是悲剧。

人间正道是沧桑

03

小孩子天真无邪,以单纯的眼看世界,真切地惊喜于世界一切美好。对于同样的事物,成人却嗟哦感怀:人间正道沧桑的不易。当丰富的复杂被归结简化后,苦难的历练沉淀成沉稳,沧桑炼就。沧桑虽有沉重和无奈在,沧桑也有震撼人心之美在呢。沧桑何物?是兴苦亡苦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黄昏梧桐更兼细雨,无边落木萧萧下;是杨柳岸却古道西风瘦马;是客远漫漫天涯归无期;是故都如梦断点点滴滴;……那其中或黯然,或叹息,但凄美;那其中有厚重,能穿透,是成熟。虽苍凉却广袤浩瀚,虽悠远寂寞,却平静和超然。

岁月磨蚀,唯有沧桑,让心豁达,才有宁静致远的淡泊之美。

人间正道是沧桑

04

我是想说,我欣羡稚真纯粹之态,我更爱我的沧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