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武汉人的曾经的交通,要么靠走,过个将靠的是轮渡,主要的运输也是靠的码头,在没有长江大桥,还不是大武汉的年代。

  可是自从毛主席写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之后,武汉的交通飞速崛起,不在仅限于三镇,而是两岸,自此武汉才自豪的说,大江大湖大武汉。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如今的武汉,1条过江隧道,5条过江的地铁,包括在建桥梁一共11座。但是似乎看上去好像很方便,但是今天每一个生活在武汉的人还是觉得武汉很堵,人很多,特别是过年过节,人都冒了出来。

  可是就在我们都在抱怨的同时,我们也正在享受这交通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如果不信,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武汉交通的飞速发展。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上个世纪的80年代,那是一个从前慢的时代,长江上也只有一座长江大桥孤零零的,立交桥也使在87年的时候才有的第一座,公交的线路也不多,人们过江还靠着轮渡。

  81年的4月份,武汉是才开辟了第一条车船联运的航线,从粤汉码头到红钢城码头,形成了水路的联运。

  武汉的轮渡最繁盛的时期共有18条客运航线,渡船有48艘,每年的客运量都在1.4亿人次。老一辈的武汉人多半都还记的自己在码头排队等船过江的感觉,而且越到过年过节,根本忙的自己都不认识自己。我清晰的记得小时候,去武昌(妈妈工作的地方),去黄鹤楼都是在王家巷码头去坐船,第一次跟随妈妈出差到沙市,就是从武汉关码头上的船。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80年代的陆地出行,靠的是手风琴公交,就是两节车厢的那种,二八自行车,凤凰,永久的,出外出差靠的就是绿皮火车。

  那个时候虽然有出租汽车,但是能做的起的都是土豪,起步价12.6啊,所以那个年代做出租车司机可以当上万元户了。1985年的时候,全市的出租车的车型也十余种,皇冠、菲亚特、丰田、三菱等,而且还在客流密集的地方设有站点。

  我记忆中对出租车映像最深的就是小时候周末妈妈总是和舅舅,小姨约着去看家家爷爷,然后打麻将,晚上回去就是做出租,当时还能谈价格的,而且能做两家6个人。那个时候出租车以夏利为主了。

  80年的时候,没有动车高铁,出行远一点的地方没有1天也要半天,烧煤的绿皮火车,车厢没有空调,还是硬板火车票,去一次义乌要花60元。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再来说说武汉的公交,之前的一篇文章很多人吐槽我不是武汉人,说哪里说的不对,每个人经历的关系,我从我的经历出发,虽然和你们不一样,但是我认为出入应该不大。好了不扯远了。

  那个时候的公交上下车要掏两次票、并且梯价收费,越远价格越贵,线路不多,但是坐车的人很多,等车的时间也是相当的长。汉口去武昌,先坐车到航空路,转一次过长江大桥的车,到大东门,在转一趟去你想要去的地方。相当的繁琐。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不过好在那么时候每个家庭基本都会有一量自行车,男士28,女士26,当然也有女士骑28的。而且只要家中有小孩,一般都会在后面安上一个小孩座椅,我当年上学,出去玩就是这在这个地方,当然随着年龄增大,慢慢的也就撤掉了。当年做过这个的,现在应该也都当上爸妈了。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有谁还记得当年武汉的南湖机场?老一辈的武汉人应该记忆很深刻,80年代中期,南湖机场已经是一个很有规模的中型现代化机场,也是湖北最大的民用航空港了,也是国内的重要的枢纽之一,当时坐飞机都去这里。

  根据历史数据显示了,85年南湖机场旅客就已经达到了23.34万人次,货物4764吨,飞机起降13058架次。一直到85年年底,南湖机场共有9条过境航线,9条自营航线,而且从武汉能直达12个国内大中城市。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我小时候没做过飞机,感觉那是很神奇的东西,知道我结婚的蜜月旅行才第一次坐上飞机,然而还并不是靠窗的位置。哎~~

  到了90年代,交通有了极大的改善,过江也慢慢从轮渡改为了公交,95年长江二桥的通车也正是预告武汉陆地交通进入大发展湿气,二桥的通车,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汉口到武昌的交通压力。加上98年的大洪水,轮渡被迫停航,导致了轮渡逐渐缩小运营的范围,慢慢的江岸到青山的航线最终也取消了。二桥通车的那一天我妈骑车带上我去走了一遍,当时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同时期的公交也做出了巨大的改革,94年公交首次开通24条无人售票车,上下车不用划票,省去不少的麻烦,也提高了乘车的效率。客运汽车也得到了发展,除了载客同时还载货,来往于汉正街和武汉周边城镇。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出租车行业也正是进入了品牌时期,华昌公司就涌现出了一批相当优秀的驾驶员,也让华昌成为了全市出租车的模板。98年出租车已经到了12260辆,坐车的人也多了起来。2.37亿人次,我就是在这个时期坐的的士,只能说家里条件好了。

  在这个经济迅速发展的湿气,人们的自行车也渐渐被摩托车取代,更快更拉风,当时出去打工回来的年轻人,人手一辆,跟现在的私家车一样普遍,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会骑摩托车的人很少了,因为武汉是禁摩城市。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同时期,武汉天河机场破土动工,95年正式启用,南湖机场就此搬迁至天河机场了。

  新世纪的武汉,轮渡已经成为了过去,成了90、00后的观光地。2000年,随着白沙洲建成通车,货车允许通行,车辆改走大桥,同年12月,沌口到洪山的西湾汽渡航线退出了舞台,成为历史。10年汉阳锅厂到武昌鲇鱼套停航,为了让位给鹦鹉洲大桥,现在已经通车,然而汽渡码头已经无法恢复了。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我们过江开始坐地铁,或者自己开车,现在轮渡的时间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更多的武汉人把轮渡作为了观光景点。

  进入到新千年,轨道交通一个接一个,04年7月28日1号线通车,2012年12月28日2号线开通试运营,武汉的轨道交通如同开挂一般,到目前为止的6年时间,3号、4号、6号、8号线一期、机场线、阳逻(21号)相继建成开通,真的飞一样的速度。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交通的格局也多元化,坐的士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滴滴随时打开,不光能坐的士,还能做别人的私家车,共享单车扫一扫说走就走,这里想说的就是骑车的人素质有待提高,随处乱停乱放。当然还有客运汽车,只载人不载货,三镇的客运站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了。

  城际铁路的开通,也让出外打工的朋友回家更方便,黄石36分钟,咸宁28分钟,黄冈43分钟,孝感只需要可怕的20分钟,比城市里面还便捷。原来2小时的路程,现在只要40分钟,只能感叹时代的发展。

武汉交通发展30年,细数曾经的岁月!

  而到了千禧年的天河机场已经成为了国际机场,截止到17年的7月,国内111条客运航线,国际及地区48条航线。货运航线国内6条,国际5条。同年8月,T3航站楼正式启用。

  谁能知道在短短30年的时间,人们的交通出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的武汉更令人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