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人這一輩子必須享用的十件東西

一、提樹下

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我在灶臺旁茅塞頓開,世界上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全心全意去做,適當的空白也是一種色彩。

我花很長時間吃一枚很小的水果,我用一上午讀一本很久沒有讀完的閒書,我整整一天都穿著睡衣在房間裡游來蕩去。有時,我就這樣悠閒地度日,因為我發現事業固然是我必須營造的聖殿,但在這個聖殿的後面還應該有一個花園。

男人們忙忙碌碌,爭取金錢和地位,沉溺於瑣事和俗務,讓頭銜、身份,財產充滿生命的每一個角落,這種沒有空白的生命,最終有幾個不是贏了別人,輸了自己。

空白是不著一字的風流,是無為而至的悠然,是一種閒適而富有的自然存在,是人生的一種智慧和哲學。君不見,一輩子勤勤懇懇的公務員、退休不久就棄世而去,實在是因為他們終其一生都沒有領略到這種智慧,至死都沒學會這門哲學。空白能解開功名的繩索,能卸下利祿的重負,它是享受生活的營地,是生命大吐芬芳的良宵。

沒有空白的人生是一個充滿慾望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永遠都不會有心靈的寧靜,不會有恬靜的陶醉,不會有精神的愉悅,更不會有人與自然的交融。

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藝術,有時就是一門留白的藝術。

二、活法不止一種

生命有無數種形式,活法不止一種。別人看著自然,自己活的彆扭是一種;自己活的自然,別人看著彆扭又是一種。在這個世界上,過自己喜歡過的日子,就是最好的日子,活自己喜歡的活法,就是最好的活法。

我曾羨慕過仕途上的某個位置,後來我發現,在這個位置上得到的尊敬大多是虛假的尊敬,我放棄了這種羨慕。我曾仰視過很大的人物,後來我發現他們離開權柄之後,剩下的僅是委瑣,我不再有這種仰視。我曾崇拜過有錢人的優越,後來我發現他們也在暗慕我的悠閒,我不再有這種崇拜。不羨慕別人,不卑賤自己,按自己的天性渡完自己的時日,就是天堂的日子。

在人生的道路上,學會享受生命,避免拖著生命往前走,是人生最好的選擇;習慣於無人欣賞,不把自己活給別人看,是人生的智慧;本性中存點不可理喻之處,心中不過份在意時代的臉色,會使生命更有趣味。

世界上,人生沒有固定的模式,誰如果為了某種目的用某種模式來框定自己,他遲早要留下笑柄。永不卸裝的演員,始終端著架子的領導,轉身之後,人們多蚩之以鼻。

在活法上,我堅持尋找心中最感舒適的一種。我深信,這樣做的人就是得到上帝優厚天賦的人。

「人生感悟」人這一輩子必須享用的十件東西

三、幸福如磁石

幸福如磁石,人生如鐵。哲學家與詩人探求人生的真諦,說白了就是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幸福。芸芸眾生,執著地活著,追求愛情的甜蜜、婚姻的圓滿、事業的成功,莫不是其間蘊含著人類的幸福。

幸福是靈魂的香味,沒有物化形式,沒有量化標準。卑鄙者可以有快感,無道的人可以有滿足,然而,他們都不會擁有真正的幸福。

幸福與生命的形式無關。在病人眼裡,健康是福,在受難者眼裡,平安是福,在萬事順心者眼裡,沒有幸福。

幸福是一件伴生物。沒有在冰天雪地裡踟躅過的人,不會感到曖室輕衾的舒坦;沒經歷過飢餓煎熬的人,不知道溫飽的含義;沒有過殫精竭慮的人,不會有大徹大悟的淡然。

幸福的故事還都沒有答案。富翁在席夢思床上輾轉難眠,流浪漢在街頭睡的十分香甜。

幸福在回望時又不斷變幻,一個當初的憂傷可能是今天的幸福,今天的幸福也可能正是明天的惆悵。

幸福還不能言傳。快樂時,我們可以歡呼,幸福降降臨時,我們迎接它的通常是含淚的雙眼。在這個世界上,快樂可以表達,幸福總是默然。

幸福是上帝擲到人間的一塊最費思量的誘餌,沒有得到的時候,它讓你魂牽夢縈,一旦得到,又讓你感到味道索然。智慧的人發現這個道理之後,把幸福定義為不斷追求,把不幸定義為享受和佔有。

四、迴歸到零

一切從零開始,最終還要回歸到零。

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一夜之後它又迴歸到東方。

巍峨的高山,頂著千年的積雪;滄桑的大地上奔流著古老的江河,迴歸到它原來的地方去,沉睡著的冰雪,也是如此思索。

狡辯者無論多麼喧囂,強詞奪理的人無論說的多麼圓滑和機巧,平靜之後,都會落入真實給他們設下的圈套。同樣,謬誤無論跳得多麼高,都要回到真理在大地上給它挖好的那個槽。

天真爛漫的兒童,經過世事的風霜,變得穩重而剛強,更甚者成為風雲人物,成了國家的棟樑。可是,有一天他們的孫子發現坐在花園躺椅上的爺爺正用禮帽捕捉著陽光,那笑容和神情和三歲時的照片上一樣。

迴歸,溫柔而有力;迴歸,仁慈而冷峻;迴歸,不知不覺又韌性十足。然而,迴歸的真正面目是圓滿。

競技場上,無論你跑五千還是一萬,若不回到起點,你的成績永遠以零計算。

發往其他星球的飛船,若不能返回地面,就被稱為是一次失敗的實驗。

一切從零開始,還要回歸到零。這是世界上最簡潔、樸素、淺顯的哲學它是思想的根、藝術的根。所不同的是,芸芸眾生之中,有的把這個零畫的較大,有的把它畫的較小。

五、天生其人必是才

天生其人必是才,天生其才必有用。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造物主讓我們出生,必賦其使命。為了讓我們有能力完成這種使命,它沒有忘記在我們身上注入為完成這種使命所必須具備的潛能,這種潛能就是我們的長處,就是我們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

可惜的是,它沒有把這個立世的長處明確地寫在我們的掌心或額頭,而是把它注入到我們的自信和汗水裡,注入到我們的思考和精神裡。

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一個人都曾迷惑和彷徨,不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裡,不知道自己的潛能有多大,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然而,我們也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只要我們靜心思考,充滿自信,不斷摸索,不惜汗水。我們就會在不經意中發現自己的長處,找到自己的使命,有時甚至會一舉成功。

造物主之所以不直接告訴我們擁有哪些潛能,它是想讓我們在完成使命之前鍛鍊鍛鍊心力,磨鍊磨鍊意志,好讓我們在成功面前不自傲,在掌聲之中不迷向,在鮮花面前不陶醉。因此,它有意將我們的潛能,放入挫折和坎坷裡,放入曲折和泥濘中。讓你流著淚去摸,讓你揮著汗去找。

然而,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膚淺地理解天意,盲目地聽從命運。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潛能就在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志的磨鍊之中。他們拒絕嘗試,害怕嘲諷,畏懼失敗。他們不知道才幹和能力、知識和智慧以及那把成功的鑰匙就在這些所謂的災難和不幸中。這些人庸碌一生,你能說是造物主的錯嗎?

造物主賦予每個人一把成功的鑰匙,有人找到了,有人沒找到。因此,人世間存在著兩種生命形式:一種是腐爛,一種是燃燒。腐爛是才能的埋沒,燃燒是潛力的閃耀。

如果您喜歡《人這一輩子必須享用的十件東西》記得點擊分享給更多好友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