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短租房靠譜嗎?房源以前可能是公廁

網上短租房靠譜嗎?房源以前可能是公廁

數據顯示,2018年在線短租市場交易額預計達到169.6億元。與此同時,與短租房相關的消費投訴也日益增多。據瞭解,短租房普遍打著“青旅”“民宿”的旗號,由民房私自改造,多屬無證照經營。

部分網站發佈短租房房源時認證審核並不嚴格,有的短租房與平臺上發佈的位置、房間條件等信息嚴重不符,甚至存在多種安全隱患。標準夠不著旅業規定,又不符合出租屋管理條例,短租房到底應該如何管理?

有媒體曾經測試某網站的平臺審核流程,將房源地址標註為“石牌東路22號”這一公廁地址,房源照片也是兩張帶有床鋪的網絡圖片。雖然根據頁面提示,“從7月起所有新發布的信息需要進行認證才能展現,認證的方式:支付認證或芝麻信用認證。”然而發佈的這條房源信息在未通過任何認證的情況下已成功發佈,通過“短租房 石牌”等關鍵詞即可搜索到。3小時後,陸續有租客在平臺諮詢房源情況。

價格實在、位置絕佳,不少短租房在預訂時都“看起來很美”,現實中卻大打折扣,甚至存在各種安全隱患。廣州一家“在路上青年公寓”(以下簡稱“在路上”)的短租房在網絡平臺上的房源描述稱為:“離崗頂地鐵C出口100米內,走路一分鐘不到……設施齊全……廁所每天用消毒液清潔……最低20元一天……不需押金。”但網站上並沒有該房源的具體地址,單等到租客訂房後,房東發來地址。原來,它位於崗頂百腦匯大廈後的一小區最裡面,從崗頂地鐵口步行約6分鐘才到達。這與房源描述中的“走路不到一分鐘”相差甚遠。

名不符實的可不僅僅是位置信息。租客進房後發現,開門即可見在約30平方米的昏暗客廳裡,水盆、除溼機、桌椅、鞋架等等擺放凌亂,儲物櫃寫著“如有遺失,概不負責”。算上客廳內的雙層架子床,這家10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共提供18個床位,均為上下鋪。衛生間只有十分簡陋的門鎖,地漏集滿頭髮,蹲坑的沖水設置已損壞,只能先用塑料桶接水再自行沖水。

另外,安全也是一大問題,根據旅館業治安管理條例規定,住宿登記時,應當查驗住宿人員身份證件,逐人如實登記住宿人員的姓名、性別、民族、住址、有效身份證件種類和號碼以及入住、退房房號及時間等信息。但很多房東並未要求租客出示任何身份證件進行登記。

今年曾有媒體記者舉報自己調查的兩家短租房無經營許可證,出租屋違規開展日租經營等。

兩個短租房所在街道出租屋管理中心都對相關短租房問題進行登記,但至於什麼時候上門處理則並沒有明確。有關人士表示“像這種短租房,牽扯到很多部門,相應的責任問題比較繁雜,所以最好是由各部門聯動上門處理。工商所單獨去處理的話,結果就是我們上去看,看完就罰他改造(整改),然後就走了,就算一天有六撥人去查,但是他還是在(繼續)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