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陽明心學核心要義——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陽明心學蓋古爍今,當下越來越備受推崇。原因大概就是一個“心”字!

心是人之初、性之始、情之源。人之心如果不存在了,大腦再發達,可以說一切也就不存在了。

所以,陽明先生直指人心開創了“心學”,而成為一代宗師,並且備受曾國藩、毛先生乃至蔣先生的推崇,也就不奇怪了。

知行合一|陽明心學核心要義——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那麼陽明心學的核心要義是什麼呢?其實就是一個心字。這個心就是“此心光明、夫復何求!”如何達到這種狀態呢?就是通過“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此心不動”,並不是心似枯井、波瀾不驚;也不是閱人無數、無暇旁註;也不是取次回叢懶回顧;也不是人生若只如初見;而是定中有惠,冷眼世界。這顆心是入定的,但又不是禪定,是先禪後定,是入世,而不是出世,所以才會“隨機而動”。

知行合一|陽明心學核心要義——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如何做到此心不動呢?大約便是最難最難之處了。一般說法是,得讀萬卷書,得行萬里路,得閱人無數,得高人指路,總之得儒佛道兼修,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這何其何其難啊?!這樣說來,古往今來也沒幾個人哦。不過事實上,確實也沒幾個人。

有沒有一條捷徑呢?有,答案應該是肯定的。陽明心學的基礎要義是“致良知”,然後“知行合一”。如果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如果把“良知”看做“陽”,那麼對立面的“陰”,應該便是“陰險”“狡詐”“惡毒”……等等。但歸結到一點就是“私慾”。所以,與“致良知”相對應的應該就是“去私慾”。

知行合一|陽明心學核心要義——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良知”難尋,“私慾”亦難去。大千世界,滾滾紅塵,亦有萬千紅利。比如“政績觀”,究竟所為所事,為公還是為私,是假公濟私,還是亦公亦私,還是大公無私,其實都應該問問內心。如果是“為私”,則應該趁早作罷;如果是“為公”,則隨機而動。

想到于右任先生所云“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說到底也是一個“去私慾”的問題。

所以,如想做到“此心不動,隨機而動”,首先要從“去私慾”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