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未來40年市場的主流趨勢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鎮。支持各地加強特色村鎮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風貌等建設。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發展各具特色的專業村。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範。深入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支持建設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特色小鎮在政府文件中並非第一次出現。去年7月,發改委等多部門發文提出“我國到2020年爭取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的目標。去年10月,又正式發佈《關於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

特色小鎮的風口已經來臨。

特色小鎮+現代農業的案例:藍城農莊小鎮

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未來40年市場的主流趨勢

從廣袤的春風長樂、春風江南,再到古風淳樸的越劇小鎮,它曾以一種事先張揚的宏大敘事,喚起無數中國人的鄉愁。如今,在陽光下已具體而微。

它不僅是140㎡的青瓦白牆,也不僅是都市人的心靈原鄉。它更是中國未來30年,從經濟、社會、生態到科技的“源代碼”。甚至會代表中國,向全球輸出價值觀……


NO. 1|架空層上的合院

“請不要再叫宋衛平開發商。”幾乎是坐下來的第一刻,陳劍平就對我說。

陳劍平,著名植物病理學家,現任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院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藍城的“農鎮之父”。

當年,宋衛平正是聽了他的一番話後,創辦了藍城農業。

就在一個月前,藍城的第一個實體“農莊”,剛剛在嵊州的農業基地呈現

。不久之後,從杭州的春風長樂,到上海旁的春風江南,它或將成片出現。

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未來40年市場的主流趨勢

“我們的計劃是,做100個農鎮,輻射帶動1萬個小鎮,改變2—3億人的生活。”陳劍平的表情有些興奮。

這青瓦白牆的農莊,正是宋衛平農業小鎮的最小單元,也是小鎮的“細胞”

從杭州出發,沿杭甬高速轉上三高速,大約兩個多小時,就來到嵊州市甘霖鎮施家岙村。這個剡溪邊的村莊,曾是百年越劇的發源地。

宋衛平的第一個“農莊”實體,靜靜地躺在山谷間,在冬日陽光下亮白耀眼。

農莊佔地面積約20畝,主體是一棟落地約500㎡的中式宅院。戶外,便是前庭、後院、菜園,再到大片農田和果林的“庭院園田”四級體系。

主體建築一層架空,二樓是一個合院格局,青瓦白牆木柱,環繞著涼廊、露臺和灰空間

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未來40年市場的主流趨勢

架空層高3.9米,做成了一個高科技農藝空間:有A字抱架水培、垂直多層水培、基質培、立柱栽培……為什麼一樓要架空? 因為受政策限制時,這樣造房子不佔用耕地面積

一樓仍用於農業生產。一個32㎡的垂直多層水培,種菜面積就有160㎡,產量是傳統的3—5倍,還可以半自動或全自動管理。

NO. 2|20畝的庭院園田

沿樓梯走上2層的合院,室內是樸素的裝修,遊廊下襬著露木的中式長桌。

建築面積只有143㎡,有3個房間,2個衛生間,1個大廳,還有一個廚房加工區,南向面寬18.8米。

中庭長寬約7.6×9米,牆面種滿綠精靈、帆根、鴨腳木和阿波蕨。一部分做成玻璃地面,為架空層的植物提供採光。

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未來40年市場的主流趨勢

樣板房設置的功能,有會議室、起居室和農具房,還有一個小小的書吧。

站在巨大的露臺上,憑欄俯瞰,一派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從腳下的景觀小院,蔬菜花園、迷宮和廊架,老樹下的休憩區,到近處的玻璃暖房、生態泳池……

色彩斑斕,圖案精巧,紅橙黃綠青藍紫,彷彿打翻了一大塊調色板!

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未來40年市場的主流趨勢

再遠處,隔著一道溪渠,就是大片的果林、農田,將近11畝,一直延袤到天際線上的群山。

這個“農莊”,未來是藍城小鎮的一個產品原型,變化在於園田的規模和建築的面積。中國大地上,將會有多少都市人,把自己的鄉愁,託付給這抒情詩般的田宅?

行走在內園中,道路都由碎石子鋪成,花壇、菜園也是用石頭和木塊壘起,整飭乾淨。

內園種植大片紫甘藍和青菜,邊緣雜種鮮花、藍莓,還有專門的蔥蒜韭菜區、竹筍區和蜜蜂養殖區,主要用以滿足農場主的日常生活。

挑高的玻璃暖房,是和朋友喝茶曬太陽的“第二客廳”。

金屬大屋頂可電動開闔,半空中懸垂下一盆盆鮮花和綠植。還可以打開自動噴霧裝置,既澆灌植物,夏天又能調節氣溫。

NO. 3|從城市迴歸鄉村

這樣一個“概念農莊”,對當代中國人,究竟意味著什麼?

首先,它揭示了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都市人,正在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迴歸人類本質的生活方式。

從小規模的農業中,獲取大地豐足的食物。在簡單生活的同時,也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

在這樣一個農莊裡,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未來40年市場的主流趨勢

體會到每個田間工作步驟的重要性、創造的喜悅與感動,以及令人舒服的空氣。不論是大人、小孩或老人,都散發出生命的光芒與活力。

用藍城人的話說,視覺、聽覺和嗅覺都無比生動。

每一個季節,有不同顏色的花果蔬菜。一年四季,也有不同時令的色彩搭配。耳邊有鳥啼、蛙鳴、蟬噪,蜜蜂的嗡嗡聲。還有飄香的油菜花、橙花……

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未來40年市場的主流趨勢

還可以到小溪裡摸螺螄、水田裡捉泥鰍,童年時的記憶,變成了可以回去的鄉愁。

陳劍平院士說:發展中國家的標誌,是大量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已發展”國家的標誌,則是城市人迴歸農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他早年留學的英國。

在這個國家,每個人的終極理想,都是置一所鄉間的宅子,週末穿著筒靴在花園裡修剪玫瑰。

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未來40年市場的主流趨勢

一個宋衛平的農莊,或者說家庭農場,就是一個細胞。

若干個家庭農場形成一個組織,若干個組織形成一個器官,不同的器官形成一個個“個體”——小鎮。它們將承載起中國人迴歸鄉村的浪潮。

一個小小的農莊,可以賦予太多意義:都市人的鄉愁、安全的食品、傳統農村社會的復活、農民生活品質的飛躍、農業高科技的迭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