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四姨「郑三快」|我的家在东北(二十)

我的四姨「郑三快」|我的家在东北(二十)

题记:那年那月那日头, 那山那水那河流。 自传体家史故事, 再现家族历史, 尊重史实, 尊重历史人物,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四姨。by 王志华

01.

娘在家里行排老五,她和四姨挨肩,姐妹俩年龄相差三岁。长大后结了婚,俩人各自的小家又都住在一个屯。我家是一小队的,四姨和老舅俩家是二小队的。我们虽然不是一个小队,但两家住的不远,五六百米的距离。

我四姨是个利索勤快会持家的女人,是个「争强好胜」的主!四姨嘴快、手快、腿快, 村里人给四姨起外号叫「郑三快」, 抢尖卖快的意思, 也有个别人背后管四姨叫郑快嘴、郑快手、郑快腿。

我和四姨接触最多也最亲。四姨把我视如己出,她家吃一点好的比如蒸了馒头,包饺子打了酥饼什么的,她都会给我留一份。

前年,见到四姨家的表妹,她还嫉妒地对我说:我妈就喜欢你,吃点什么好的,都说留给你,有时候我们都吃不着!就偏疼你!

是啊,四姨最偏疼我,一是我嘴甜会哄四姨,二是四姨生了五个丫头,没儿子,四姨的小算盘是等她老了,盼望我能给她养老送终,百年出灵柩时,我能为她下跪摔丧盆指路打幡。

农村的习俗,姑娘早晚得结婚嫁出去, 嫁出去就是外姓人。俗语说:嫁出去的女, 泼出去的水。 养老送终出灵上墓地打幡必须是儿子, 闺女指不上。

四姨年轻时候也是一朵鲜花,伶牙俐齿,活泼外向,杨柳细腰的大高个。可好汉无好妻,赖汉娶花枝。四姨的第一任丈夫是本村农民胡四,我没见过胡四,娘说他长的黑,外号叫胡四黑子,性格木讷,是个老实本分的农民。

四姨虽然心里不太中意,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相悖。 上面的几个姐姐都这样嫁人了,旧社会生存艰难,胡四人家好,她也就认了。

结婚后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不能要啥有啥,但也吃穿不愁, 衣服头发梳洗的溜光水滑, 不比左邻右舍的差到哪里去!

转年,四姨生了大女儿秀云,后来又生了小女儿秀霞,两个女儿都粉团似的,胖胖呼呼,招人喜欢。为了再生儿子,四姨分别给两闺女取小名「领小子」、「带小子」。

几年的磨合,她心里有了胡四,盼望再生个儿子。农村人管儿子叫「小子」, 姑娘叫「丫头」, 有个小子立门户,好好过日子,和胡四白头偕老,老了老两口有个依靠。

可后来社会变革,形势变化,与时俱进,要求进步的四姨还是和胡四离婚了。

我的四姨「郑三快」|我的家在东北(二十)

02.

四姨没有文化,但她头脑活泛思想进步,接受新生事物快,对社会主义性质任务,党的宗旨目标,都能说的一清二楚,对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讲的头头是道。

《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当时叫老三篇,四姨都能背诵的一字不差。她对这三篇文章中心思想,历史背景,都能理解并讲的清清楚楚。

乡里开大会,四姨是妇女主任代表,坐在台上发言说: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党要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当时社会非常流行的口号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屯子人说的更通俗:军民团结紧紧的,试看天下能怎的!

我的四姨「郑三快」|我的家在东北(二十)

03.

四姨土改时被推选当了王朝佐村妇女主任,社教时又当敏头大队妇女主任。她带头领着村里的青年妇女和青年团干部一起上街,扭大秧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姨打头,腰间系着红绸子,扭着秧歌步,在欢快的喇叭声中,从村东扭到村西,从村头扭到乡里。我和小孩子跟着跑,手舞足蹈乱比划,南腔北调的跟着扭「滴啦嗒」。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着手制定新的婚姻法,废除旧的买卖婚姻,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由,自己的婚姻自己做主,要像「刘巧儿」学习,自己恋爱,自己找婆家。

为了贯彻落实新的婚姻法,乡长亲自召开十里八村的妇女主任大会,宣传贯彻落实新婚姻法: 与包办的买卖婚姻彻底决裂,向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挑战。

四姨开会回来,一声不吭,在炕上躺了三天,心里翻江倒海不平静。和胡四也过几年了,孩子都两个了,一点没有感情那是假。

胡四虽老实窝囊,但听话,懒了一些,但人不坏,夫妻俩做不到举案齐眉,妇唱夫随,但也能对付,谁家过日子不是这样推着走,何况还有俩丫头。离婚?孩子怎么办?

那胡四也不是傻子,媳妇躺炕三天,他也风言风语有耳闻,反对包办买卖婚姻,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媳妇虽没开口离婚,这日子怕也过到头。

这几年,自己是吃了天鹅肉,可这肉又酸又硬,倒牙。媳妇半个公家人,一天到晚往外跑,这回新婚姻法又给了口,可怜自己的俩闺女,哎呦喂,老狸猫爪子挠心呐。

后来的结果,没有悬念,四姨离了婚,两间泥草房和家里物品都归胡四,四姨领俩姑娘净身出户,只带走身上穿的几件衣服和自已的行李被褥,三双碗筷。

四姨这一举措,叫舅舅和娘大姨三姨老姨姐几个都非常生气。女人家就该守谱过日子,相夫教子。好好的婚说离就离,这成何体统,几千年农村传统观念,能说改就改,说离就离吗?一个妇女主任多大的官,叫屯里人背后嚼舌头。

舅舅和娘姐几个也都去劝四姨,瞎子点灯白费蜡,四姨拧着呢。四姨像刘巧儿一样做到了自己找婆家。

四姨离婚后,带着俩闺女又再婚嫁给了现在的四姨父李春芳。这个姨父识字有文化,婚后他们又生了百清,艳青,九青三个女儿,三个闺女一个比一个长的俊俏。

我的四姨「郑三快」|我的家在东北(二十)

04.

四姨虽没文化,但心灵手巧,干什么像什么。铲地、间苗、做饭、洗衣、缝棉衣都出奇的快,拿起剪刀就能裁衣。

可我娘每年做棉衣,开领子时都要拿一个小碟比划,先画出圆圈,才敢照印裁剪。

四姨干活快,可是活粗糙,包饺子烙馅饼,剁肉馅,剁酸菜块大,剁馅不细不碎。四姨说有牙有口的,吃呗。也难怪,四姨家六七口人,又去三、四个外甥外甥女,帮着吃,十来口人吃饺子或吃馅饼,光馅一大盆,面一大坨。烙馅饼皮薄馅大,有的里边肉馅才七八分熟。馅饼没等到熟这边就一帮男孩女孩,伸着小脖,拿着筷子端盘端碗倒上酱油醋蒜泥,在锅台前等着吃,人多供不上。半生半熟吃的香,有一次,吃半熟酸菜猪肉馅饼,吃的我直拉肚子。

四姨不吝啬吃喝,为人处事豪爽大方,男子汉脾气。她不像一般农村妇女, 家里来了客人,先投石问路搞杀鸡问客那一套: 哎呀!啧啧,你来了,看看这下蛋鸡杀不杀呀! 客人忙不迭地说:鸡正下蛋,别杀呀!

「啊,哪就不杀啦! 吃小米饭酱茄子,再炖个大豆腐」。

我的四姨「郑三快」|我的家在东北(二十)

05.

四姨没儿子,家里有什么零活找我去干,有什么好吃的也找我去吃。直到后来,我老舅妈生小儿子德州第三天,产后风去世了。四姨就把德州抱家来,用奶粉喂养他,一口一口喂大了,德周长大了, 四姨才不指望我给她养老送终了。

1972年我家从老屯搬走时,四姨闻讯坐在炕上抹眼泪,舍不得我走。一边流泪一边说,二外甥,你走了,四姨老了可指望谁呀!我安慰四姨说:你这不有小德州了吗,他若指不上,等我结了婚我自己有个家时,你再去我那住, 我来接你。

四姨,我一定养你老,四姨听我说着暖心的话,才破涕笑了。现在回忆,当年想法很幼稚,可我和四姨都是真心实意的,四姨父也认可。

后来德州长大了,结婚生子。四姨四姨父和养子,也是外甥德州生活在一起,想到我家来的想法也就淡薄了。

四姨91岁去世了。当年,我是真心实意地想给四姨养老送终的。往事如烟历历在目,却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写到这里的时候,四姨的一颦一笑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末完待续」

2017-12月于海南三亚

王志华 ,笔名远近,齐齐哈尔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中国一重教师,富拉尔基公安分局民警、副所长、指导员、分局政治处宣传干事、教导员。1977年毕业于哈尔滨电机学校政文专业。在《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齐齐哈尔公安报》《原创文学》《海南文苑》等报刊发表过多篇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