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高尔基。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农民是整个社会分工中最重要的一群人,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农民是社会稳定发展的筑基人。彭州传统的农民也在学习和进步,他们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他们爱上了阅读!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从一本破旧的《封神演义》读起,从琼瑶的唯美情感到金庸的侠肝义胆,从四大名著到诗词歌赋,从《平凡的世界》到《百年孤独》,读懂人生的同时也阅遍了世界,让自己的生命也日益丰满充盈,直至精神富足的走在路上,行至云端。生命无关富贵,读书,最终是一生的财富,是诗与远方的通途与桥梁。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军乐镇的迎春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们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劳作,但是近年来,村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印象深刻。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村里的散居院落进行统一规划装饰,形成了林盘聚落“三和大院”,改善人居环境,让这里成为了别具一格的川西院落。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最近,“三和大院”又有了新的变化啦!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村里将一户闲置的农家院租了下来,装饰成了一间别具特色的农村书屋——三和书院,干净整洁的环境,宽敞明亮的室内空间,丰富的书籍和军乐镇代表性的陶瓷工艺品,将一个崭新的事物带到了村民们的生活中。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书屋所在的位置原本是一个封闭的农家院,但是在改造中,村里将一侧的围墙拆除,与外界道路连接在一起,一下子让小小的院落变得开阔起来,外面的公共空间配备了桌椅板凳,供村民们歇息纳凉,还种上了各种花草植被,小小的院子被装点得格外精致。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不论是院子里,房檐上,还是书屋中间的长桌上,都是各种精心栽培的绿植、花草,让整个空间在保留朴素的川西民居风格的同时,又透露着精致与优雅,阅读在这里变成了生活最美的画面。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书屋在基本保持原本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融入了很多现代化的设计元素,两扇巨大的落地窗,屋顶也增加了玻璃瓦片增加透光性,两个小小的改动就将整个屋内空间的采光条件极大地提升,省去了不少照明方面的能耗。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书屋内部是一个没有隔断的空间,中间摆放着一条非常原生态的长桌,充满现代感,在屋子的左右两端,各安放了一面陈列墙,一端摆放着各类书籍,另一端则展示着军乐的陶瓷工艺品。

村民们农闲时可以在书屋的公共空间休息闲聊;小孩儿可以来书屋翻阅各种感兴趣的书籍;村里来了外地客商或者游客,可以在书屋的公共空间会谈、接待。

透过三和书院,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阅读在这里创造出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彭州三和书院,为农民播种精神的“食粮”

在迎春村,读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没有流于形式,而是落地生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品尝到了读书的益处,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在倡导阅读的今天,这里的书香气息,浓郁芬芳、沁人心脾。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许生活中那双美的眼睛,就在三和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