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家乡槲包香

每年农历的四月底五月初,在附近的农贸市场,就会有艾蒿的奇异芳香和粽子的诱人甜香飘飘散散,还有花花绿绿的香包也透着薰香。寻着香味,我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要到了;寻着香味,我又回味起家乡豫西农村端午节的独特习俗。


最是家乡槲包香

我的家乡在卢氏县西南山的瓦窑沟乡,那里山清水秀,是八百里伏牛山的腹地。端午前后,漫山遍野的草木透着清新,青中泛黄的麦子飘着麦香,是快要到开镰的时候了。乡亲们一边收拾着镰刀、整理着道场,一边也为马上到来的端午忙碌着。
最是家乡槲包香

端午节,家家户户要包粽子吃。但是,在我的家乡,用豫西伏牛山上特有的槲叶包的槲包却是别的地方不多见的。当年曹靖华先生在他的散文《粽香飘飘忆当年》中深情地回忆家乡特有的槲叶和吃槲包的习俗。也曾想给挚友鲁迅先生寄些家乡的鲜槲叶,但是那时关山阻隔,邮递不便,加之槲叶风干易碎,此愿也便未能实现。槲叶本是翠绿的,散发着清香,在锅里煮过后仍然别具一番香味。端午的头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煮好的槲叶把泡好的糯米、小米或者高粱包起,放些红枣大豆,包成五六寸长左右的样子,再把两扇相对而放,用笋叶捆扎起来。每家差不多要包大半天才能包完,最后把包好的槲包放到大锅里用柴火煮一夜。
最是家乡槲包香

到了端午这天的早上,煮了一夜的槲包的香味已经飘满了屋里屋外,嘴馋的孩子们一定要先尝尝槲包的鲜香了。槲包既有槲叶的清香味,又有糯米高粱、红枣大豆的米香味,再蘸点红糖白糖,那味就更是香甜了。当我们迷醉在槲包煮出来的香甜味中的同时,父亲和哥哥就把割回来的艾蒿插在大门上头,我却偎在母亲身边,看着她用灵巧的双手,给我们兄妹绑花花绳、做香布袋。我看着她把一根根单色的线,变魔术一般合成一股五彩线,分别穿上小小的鸡心戴在我们的手腕、脚脖、颈项上。然后用一块块碎花布,里边装上川芎、苍术、白芷、香草等做成的香料,按我们的不同属相,做成小鸡、小兔、小羊、小老虎等的样子,挂在我们的胸前。中午的时候,我和邻居的小孩子们鼻孔、耳孔点了雄黄之后,都戴着自己的香布袋到外边去炫耀一番,就像过年穿新衣服一样,比一比谁的好看谁的香艳。
最是家乡槲包香

花花绳和香布袋要在孩子们的身上一直戴到农历的六月初六,然后把花花绳剪下来,缠绑到房前屋后的瓜秧或是小小的瓜娃上。这时节,翠绿的瓜秧缠缠绕绕,鹅黄色的花儿像喇叭一样怒放着,淡淡的花蕊上蜂蝶飞舞。五颜六色的花花绳缠在翠绿鹅黄的瓜秧上,显得风姿绰约。我和小伙伴们时常到缠了自己手腕上剪下花花绳的瓜秧上去看,哪个瓜儿长大了,哪个瓜儿落下了,就像缠绕着我们童年一个五彩的梦想和希望,在悲悲喜喜中和瓜儿一起又长了一个季节。

母亲的手是很巧的,我们兄妹戴的花花绳和香布袋一定是全村子最好的。童年的我一直都享用着母亲手巧给我带来的荣耀,那种幸福的感觉,就像香布袋里散发出来的香味一样,也会久久绕在身上浸在心头。

如今,多少年过去了,母亲的乌发被岁月的风霜染成了斑白,灵巧的双手也有些迟缓了。而当年戴着花花绳和香布袋的孩子们就像当年期待的瓜娃一样,也带着父母的梦想和希望慢慢地长大成人,只可惜再也回不到那弥漫着香味的童年了。

家乡农历的五月,是香味弥漫的五月,田野里的麦香,艾蒿的异香,槲包的甜香,香袋的薰香,雄黄的酒香,瓜菜的清香,香味绵长而久远。 浓郁飘香的五月啊,总让游子在外梦牵魂萦、不得释怀。(作者:卢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