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丨身份證、銀行卡和交通卡是怎樣儲存信息的?

大家也許有過這樣的遭遇,信用卡或者銀行卡放在筆記本電腦下面的桌子裡,過了一陣之後去自動取款機上取錢,發現卡不能用了,去銀行才知道,原來是卡被電腦產生的磁場消磁了。

冷知識丨身份證、銀行卡和交通卡是怎樣儲存信息的?

銀行卡的工作原理

為什麼銀行卡會被消磁呢,銀行卡是怎樣工作的呢?

銀行卡屬於磁條卡。磁條是由一層微粒磁性材料組成,被粘合在塑料卡基上。記錄設備的磁頭是由內部有空隙的環形鐵芯和繞在鐵芯上的線圈構成的。

冷知識丨身份證、銀行卡和交通卡是怎樣儲存信息的?

要把信息記錄在銀行卡上時,將銀行卡的磁條和記錄磁頭的空隙相接觸,並以一定的速度移動磁條。

磁頭的線圈一旦通上電流,空隙處就產生與電流成比例的磁場,於是銀行卡與空隙接觸部分的磁性體就被磁化了。

銀行卡被磁化之後,離開空隙的磁條就留下相應於電流變化的剩磁,這樣數據就被儲存在了卡上。

反之,讀取數據時,讀卡器裡的線圈切割磁條產生的磁場,產生感應電動勢,輸出上次記錄過的信息。

因此,要注意不能將銀行卡之類的磁性卡片放在磁鐵或是強磁場附近。

冷知識丨身份證、銀行卡和交通卡是怎樣儲存信息的?

為了克服消磁帶來的困擾,現在更多的卡片開始使用非接觸式IC技術。拆開卡片會發現,裡面有金屬線圈和一個圓形或方形的黑色芯片,這就是IC卡的核心部分。

身份證、交通卡的工作原理

身份證、交通卡屬於非接觸式IC卡。

冷知識丨身份證、銀行卡和交通卡是怎樣儲存信息的?

非接觸式IC卡由卡基、天線和專用芯片組成。

天線是金屬絲繞成的線圈,專用芯片由高速射頻接口、控制單元、電可擦可編程只讀存儲器三個模塊組成,天線和芯片分別嵌在塑料卡基內。

讀寫器將信息編碼後加載到固定頻率的載波上,這一固定頻率與卡片內的諧振電路頻率相同。

當卡片進入讀寫器工作區域時,卡內的諧振電路便會產生共振並積累電荷,當電荷積累到一定量時,能為芯片提供工作電壓。

讀寫器加載的數據信息由卡內的射頻接口模塊解碼,由控制單元判斷處理,最後對可編程存儲器內的數據進行讀或寫,這樣就實現了個人信息的儲存或修改。

知道了卡片的工作原理,你就懂得了怎麼樣來保護我們手中的卡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