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五台山之雷音寺

大美五台山之雷音寺

五台山雷音寺,原名圣水寺。据记载,始建于唐代,宋元明各代均有修缮。清代初年随着藏传佛教的传入,密宗僧人驻锡,遂改为雷音寺。“文革”时期遭到摧毁,现存为雷音寺遗址。据建国初期本村老人回忆,该寺在清同治年间达到鼎盛时期,其建筑的宏伟,香火的旺盛,非一般寺院可比。只可惜毁于随后的战火之中,幸寺院旧址依在。住持释静宽10岁出家,至今60年一直在破旧的寺院里苦修。

大美五台山之雷音寺

一进入雷音寺,首先映入眼帘即是“五爷殿”。“五爷殿”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建筑面积为107.5平方米,建筑总高度8.46米。台基呈方形,台明通面阔10.5米,通进深6.60米。台基用砖砌筑,台明边缘用条石压檐,地面方砖铺墁。据说,当年康熙皇帝在五台山寻父返回途中遇险,是五爷显灵救驾的。于是,康熙便将一件龙袍赐给了五爷,因而五爷既是菩萨的化身又有皇帝罩着,身价自然不同一般,所以每天这里都是人潮涌动,香火极盛,甚至连磕头也得去排队等候。

大美五台山之雷音寺

雷音寺内一块岩石上有一只清晰的深陷脚印,印纹深约3厘米,长约28厘米,宽约9.5厘米。据传,传说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雷音寺岩石板上清晰的深陷脚印就是五龙王在耕云播雨中留下的。

大美五台山之雷音寺

大美五台山之雷音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