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問廉:打造新時代輿論監督新模式

阳光问廉:打造新时代舆论监督新模式

“九尺鎮群眾不滿意,鎮上知情嗎?”

“看了短片我才知道這個問題,作為九尺鎮第一責任人,我們在具體問題上存在著監督不力……”

彭州市九尺鎮黨委書記歐陽偉話音未落,現場質詢員、成都市政協委員詹炯打斷他的話:“請您直接回答主持人的問題。”

“在九尺鎮開展農村旱廁改造工作當中,你有沒有實地去搜集、反饋群眾的意見?”

面對主持人犀利、直接的質問,歐陽偉面色凝重,拿起話筒,沉默片刻後,欲說卻啞口無言。在舞臺射燈的照射下,他額頭上的微汗清晰可見。

阳光问廉:打造新时代舆论监督新模式

廉政瞭望記者王兆偉作為媒體觀察員在現場質詢

在7月11日“成都面對面·監督問責第一線”全媒體直播節目彭州專場上,彭州市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不止一次被問紅了臉,問出了汗。

這是一檔以全平臺直播的節目“陽光問廉”,是四川省紀委監委牽頭打造的輿論監督“麻辣燙”品牌。按照四川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省監察委員會主任王雁飛“坐北朝南,站在政府立場解讀民意;坐南朝北,站在民眾立場監督政府”的要求,把紀檢監督、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結合創新,開啟了四川正風肅紀監督的新模式。

阳光问廉:打造新时代舆论监督新模式

遂寧“陽光問廉”現場

自 2015年起,“陽光問廉”在各市州有序推進。去年,全省檢舉控告類信訪舉報量在2015年、2016年連續下降的基礎上再下降3.7%;全省黨風廉政建設群眾滿意度指數達到85.87,實現連續6年提升。

在7月10日四川省紀委召開的中央和省級媒體採訪“陽光問廉”工作座談會中,省紀委副書記、省監委副主任鄭東風介紹:“全省的陽光問廉節目聚焦乾部作風、脫貧攻堅、基層‘微腐敗’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難題和‘四風’問題,直擊庸政懶政、劍指為官不為,成為醫治黨員幹部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的良方,成為轉作風、改作風的助推器,成為密切黨群幹群關係的紐帶。”

會上,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房方要求媒體,把“陽光問廉”這張四川名片“擦”得更亮,使之成為推動工作作風轉變的利器。會後,多家媒體赴成都、遂寧、廣元、巴中等多地實地觀摩“陽光問廉”節目。

阳光问廉:打造新时代舆论监督新模式

廣元“陽光問廉”現場

拷問官員的責任心

——“我們的常態監管不到位”

事關大民生大文明的“廁所革命”問題,九尺鎮黨委書記歐陽偉卻被問“慫”了。幾個月以來,施工隊的確定存在疑問、改造補貼的運用標準不一,改造質量返工率有的村高達80%。“民心工程”成了“憂心工程”,群眾怨聲載道,一鎮之長對下面發生貓膩一無所知,說得過去嗎?

通過主持人質詢、媒體觀察員犀利發問,層層追問之下,問題根源逐漸水落石出,牽頭單位履職不到位,負責單位懶政,監管單位不作為,都應追責。

幾個民生問題,從住得安全、住得文明到住得快樂,遵循著人本主義科學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更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向心力。

節目結束後,“成都面對面”欄目組與媒體記者在四樓行政會議室進行交流會。廉政瞭望記者提出,既然是“面對面”,當事群眾卻只能通過大屏幕或者4G連線參與到問廉中來,以後是否可以考慮適當、適量地邀請當事群眾來到現場質詢,讓節目成為名副其實的官、民面對面。欄目方表示,會酌情考慮大家提出意見和建議。

7月12日,遂寧市這一輪“問廉”則圍繞“清淤護航 助推脫貧攻堅”的主題,對該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存在的四個問題進行曝光。

水利工程質量堪憂,設計“無厘頭”,出現了讓群眾跳進堰塘“水坑”中開閘放水的荒唐事,射洪縣副縣長鄒清的兩次回答均未通過考評團的考評。事後,兩次被問“尬”了的鄒清向廉政瞭望記者表示:“老百姓對我們的期望越來越高,這是我們做好工作的責任。‘陽光問廉’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發現問題,杜絕類似問題出現,也讓我們反思自己的工作作風。”

“‘陽光問廉’突出的是問題導向,實行的是定期開展,其問題發現的主要方式是暗訪,這就使各級黨員幹部時刻繃緊了廉潔之弦。”遂寧市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鄧科如是說。

廣元則拿“微腐敗”開刀, 在7月13日下午的“陽光問廉”中,4個問題被直播曝光:昭化區會“變”的自留地、利州區“風”起舞鳳村、朝天區打了水漂的項目資金、旺蒼縣荒廢的茶園。

問題一個比一個犀利,質詢一個比一個生猛。會後有記者質疑,曝光的問題越來越多,基層幹部會不會對這個節目有意見。廣元市委書記王菲的回應乾脆利落:“這不是個問題!這個節目要繼續辦,而且要越辦越好!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要舉一反三,上升到制度層面的建設和幹部作風上的提升、紀律上的自律。”

2015年,王雁飛在巴中調研“陽光問廉”後指出,節目的監督模式“代表了一個方向”“開創了一條新路子”。在7月17日巴中市“陽光問廉”走進經開區的專場中,節目保持著一貫犀利麻辣的水準。這期節目主題為“聚焦新四風·整治‘中梗阻’”,圍繞“中梗阻”在政令、責任、作風、服務和紀律五個方面的表現展開問廉互動。

2015年,巴中市恩陽區明陽鎮龔家梁村村幹部商議,以申請蘆筍種植補助為由,收取每戶村民的身份證明資料。隨後,龔家梁村村主任馬萬俊利用其兒子馬朗淳擔任恩陽區柳林鎮來龍銀行網點客戶經理的便利,先後三次偷偷辦理銀行卡。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村裡的“地質災害避險搬遷”“C級危房改造”“困難補助”等多筆惠民資金打進了這批偷辦的卡中。

村幹部偷辦“一卡通”,將惠民資金變成了他們的“唐僧肉”。面對這樣的紀律“中梗阻”,恩陽區委副書記程秋在“問廉”現場明確表態,將結合全省全市“一卡通”清理、治理工作對短片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摸底,7月25日前對每家、每位村民進行清理,對發現的問題深度整改,對涉案人員從嚴處理,並建立監管長效機制,加強對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進行管理。

“尖銳拷問、不留情面,讓批評直言不諱、‘警醒辛辣’。”省紀委常委榮凌認為,節目堅持不彩排、不預演、不通氣,真刀真槍、揭短亮醜、辣味十足。但這不是一場讓官員出醜、讓群眾“解氣”的荒誕劇,是通過曝光群眾身邊的具體問題,推動工作責任落實、幹部作風轉變、行政效能提高,促進整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新時代對領導幹部提出了新要求。以“大學習”促進本領提升,以“大討論”促進思想解放,以“大調研”落實責任心,毫無疑問,“陽光問廉”都是一個強有力的助推器。

阳光问廉:打造新时代舆论监督新模式

相關人員接受質詢

激發百姓的信心

——“陽光問廉”是幫老百姓解決問題的地方

對於旺蒼縣木門鎮返鄉創業的農村婦女翟秀華來說,“陽光問廉”也許是她人生的一次轉折。

在7月13日廣元“陽光問廉”中,翟秀華在調查視頻裡反映,承包經營的近400畝茶園被當地政府以重新規劃黃茶園區為由進行了重新整理,2014年綠茶樹苗被挖以後,茶園村至今都沒有種上新的黃茶樹苗,大部分地已經變得雜草叢生,一片荒蕪。

“事到如今,茶園被荒廢了四年,損失慘重,已身無分文,自己帶著女兒和父母,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翟秀華向廉政瞭望訴說,當時她四處投訴無門,有的官員以“上屆領導的事情”“黃茶苗緊缺”為由推脫,被逼到絕境的她看到了“陽光問廉”。

“我知道‘陽光問廉’這個節目,是為老百姓解決問題的地方。”6月份,她來到“陽光問廉”欄目組的辦公室,將自己的訴求告之。第二天,欄目組冒雨到山上調查、走訪當地老百姓,獲取了事實真相。

“問廉”現場,旺蒼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譚江認為,這個問題背後體現出的是各級幹部包括他本人不夠重視老百姓的事情,“我們作風不嚴不實,有很大的問題。”在記者面前,翟秀華流下了眼淚,是感激,是欣慰,也是如釋重負。她表示,事情發生轉向,自己對生活重新拾起了信心。

7月10日省紀委召開的座談會指出,“問廉”要緊扣民生民利,堅持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嚴肅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都堅決糾正。榮凌表示,“陽光問廉”堅持省、市、縣三級聯動,“讓監督無處不在、‘密密麻麻’”。形成這樣的機制後,節目解民生難題“快準狠”,它啟發的思想、激發的激情,同樣熱烈而持久。

“問廉”從市州,向縣、鄉鎮深入。2018年4月19日,資陽市《陽光問廉·面對面》走進安嶽後,對城北鄉村幹部收取“車馬費”等四個方面問題進行了曝光。之後,安嶽縣組織了全縣各級16000餘名黨員幹部深入基層,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廣元朝天區開啟了壩壩會上的“百姓問廉”,讓“黨內監督+群眾監督”煥發出新活力。

阳光问廉:打造新时代舆论监督新模式

問廉考評團按表決器表決

凝聚官民的恆心

——各地做好“問廉”的“後半篇”文章

時代日新月異,大數據應用、反腐APP、人臉識別等新興技術蓬勃興起,社會治理同樣面臨著深刻變化。“陽光問廉”是一次“科技+管理”的嘗試創新。同時,開創了“科技+監督”的新手段,有助於構建起一個監督多元化的外部環境,讓權力真正運作在陽光下。

“陽光問廉”不是漂浮在“新媒體”“網絡直播”“電視秀”等新興主題詞上的飄萍,它有著歷史的縱深,反映著黨和人民對民主監督的追求與探索。它打通了官民的溝通渠道,使領導幹部自覺接受監督、媒體敢於主動監督、群眾積極參與監督成為習慣和風尚。

一名群眾監督代表說,每一次按表決器都十分珍惜自己的權利,不管是質詢的還是被問責的,也都應該對自己言行心存敬意。在探索民主監督的歷史中,我們堅守初心,不忘傳承與創新。

曾任遂寧市文聯主席的周光寧,多次作為學者嘉賓參加遂寧的“陽光問廉”節目。他坦言,一開始是有點拒絕的,後來見證了節目解治難題的“奇效”,對節目有了信心,愈加珍惜發言權。針對節目中某些官員的懶政、怠政,周光寧時而怒目金剛,甚至拍案而起,請他來擔任嘉賓,正是看中了他的真性情。

周光寧因此迅速成為遂寧市的“網紅”。有時去擦鞋,擦鞋的人認出他來了,死活不要他的錢;有時停車別人都不收停車費,說他為人民說話,這個錢收不得。他每次都堅持要給錢,“坐到了那個位子上,我就是群眾監督的代表,就有義務為民說話。”

“陽光問廉”進行著、改進著,在探尋輿論監督的征程中,成為了時代的亮點。近年來,四川全省開播“陽光問廉”節目492期,開展“院壩會”活動3871次。現場“問廉”所提問題13808個,涉及部門(單位)3127個,涉及黨員幹部4587人。通過“陽光問廉”,全省問責2218人,黨紀政務處分1028人。

在四川省紀委的指導下,各地做好“問廉”的“後半篇”文章,對節目曝光的問題實行掛牌督辦、整改銷號,既對問題整改情況跟蹤回訪,又對共性問題進行專項治理,將整改進行到底。

對此,省紀委還有具體部署。鄭東風要求,要堅持問題導向,精心安排部署,擴大群眾參與度,推動問廉工作深入開展。近3年來,全省各地始終保持“陽光問廉”犀利“麻辣”的銳度、群眾滿意的溫度,成為群眾監督高地和社會輿論磁場,官民從上到下,齊心協力,持之以恆,問出了幹部好作風,“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I 排版:袁嘉嚀

阳光问廉:打造新时代舆论监督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