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九佬十八匠”是我國民間對靠手藝謀生的民間工匠的一個統稱。你知道九佬是哪九佬?十八匠又是哪十八匠嗎?

“九佬”指的是鬮豬、劏豬、騸牛、打牆、打榨、剃頭、補鍋、修腳、吹鼓手這九個行當;

“十八匠”則包括: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雕匠、畫匠、彈匠、篾匠、瓦匠、壘匠,鼓匠、椅匠、傘匠、漆匠,皮匠。此外還有織布匠、絨匠、染布匠、彈花匠、鑄造匠、磨剪剷刀匠、窯匠等等,早就超出了“十八”這個範圍,只是一個泛稱,所以“九佬十八匠”就成為了約定俗成的,對能工巧匠的民間喊法,今天我要同大家擺的就是這十八匠裡頭之一的瓦匠

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農村越來越多的混凝土洋房逐漸取代了瓦房。撿瓦,作為一項民間老手藝,也將隨著瓦房的消失漸行漸遠。撿瓦,就是把陳年裂碎的瓦片清理掉,再添加完好瓦片理順,補充瓦面,以防漏雨。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留在人們心中的一道鄉愁。

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開始,我們的祖先就把粘土燒製成瓦片,用作遮風擋雨的建築材料,一塊小小的瓦片,可以講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建築智慧的結晶。

雖然用武之地越來越少,但是許許多多的撿瓦匠,卻丟不下這份手藝和情結,隨穩城市化建設的推進,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哪怕到了一些村上,新農村建設的規劃房用的也是新型瓦頂,青瓦的房子是越拆越少了。

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高樓大廈逐漸淹沒了紅牆青瓦,就算在農村,

青瓦屋也越來越難找。然而撿瓦工,這個老去的職業,

也漸漸走進歷史的塵埃。在江西農村,很多這樣的瓦房,土胚瓦房,上面蓋的瓦,用來遮風擋雨,防止雨水漏進房內。瓦片都是從下到上一片片按規則疊累起來的。

可是隨著風吹雨打,日曬雨淋,一些瓦片會有移動,導致瓦與瓦之間會有縫隙,從而下雨時水就會流進房間內。還有在農村房前屋後都有樹木,一些樹葉也會掉在房頂上,落在瓦間賭塞雨水。

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這時候,農村一種即將消失的老工匠就能派上用場了,在農村叫做撿瓦匠。撿瓦匠就是撿瓦的人。“看起來就是下力氣的活,不學都會,但是裡面很有些門道,沒三四年經驗還真不行,還要能吃苦、經得曬、憋得住尿!

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撿瓦匠的工作就是負責把房頂上的瓦全部翻過一遍,把爛瓦清理出來,把房頂的雜物清理乾淨。撿瓦是一種很辛苦的工作,人只能蹲在屋頂的木質樑上。且是一上一下,蹲在上面幹活。天陰還好,如果是天晴的話,太陽就實實在曬在身上,那個熱,就不用說了。

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撿瓦同時也是一件細緻的工作,來不得半點粗心,壞瓦要挑選好,如果壞瓦沒有選出來,而用它做了接瓦的話,後果就是這裡又會漏水。接瓦是萬萬不能有壞的,蓋瓦還好點。撿完一面得下來,再上去撿另外一面,不能直接從房樑上走過去。

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從房屋兩端其中一邊開始撿,講究的是從一邊開始撿,要在另一邊收尾。從第三塊椽子揭開兩列鋪瓦、一列溝瓦放兩側,便於人坐在椽子上;將第三列溝瓦放在第一列,接著放上鋪瓦,按同樣的順序類推,到最後一列椽子差瓦片時就用備用瓦片補充。兩把小掃帚也是撿瓦的必備工具,一把是竹掃帚,一把是茅草掃帚,用來掃瓦片上的樹葉和灰塵。這也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職業,木頭年代久遠粉碎斷裂,撿瓦匠也有掉下過的。

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撿瓦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撿瓦需赤腳上屋頂。撿瓦是技術活,需慢手慢腳,不能把腳直接踩到瓦面上,而要踩在椽角處,撿瓦要細心,善於觀察,撿的瓦要能經受風雨的考驗。兩塊瓦片重疊部分必須要有1寸左右,不然就會漏雨,同時要注意瓦片有沒有砂眼和細縫,有則要換掉。房屋根據實際情況一般在3年左右撿一次瓦。

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農村的瓦片房,對於90後,甚至是城市裡長大的80後來說都是陌生的事物,瓦房僅存於較為偏遠的山鄉。

但是對於我們土生的土長的江西農村娃來說,瓦片不僅是玩具,是在池塘邊玩水上漂的頂級利器,或者磨成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形狀,愛學習的孩子還用瓦片在泥土上寫字,更是一首詩,還是一個家。

江西農村的撿瓦匠,瓦匠師傅大家知道嗎?你們村鎮有嗎?

遠望四方,不遠處的城市高樓大廈,身影寂寥。只有依稀的瓦房還承受著風雨日曬,承載著歲月的滄桑,傳承著我們的記憶。

小雨的時候滴滴嗒嗒,

中雨的時候淅淅瀝瀝,大雨的時候叮叮咚咚,

漫長的雨季因為有了青瓦屋的陪伴,生活一下子多了詩意!

堅守家鄉還是遠在他鄉的江西朋友們,是否喚起心中兒時的漣漪?

歡迎留言與老表互動! 您的關注,轉發,是給老表最好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