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系輪番沖高,過去一月持倉淨流入近600億

黑色系多隻品種輪番刷新歷史新高。

更多資訊,請下載

Wind金融終端APP

Wind數據統計,過去一個月,焦炭以逾30%漲幅領漲整個商品市場,包括螺紋鋼在內的黑色系品種則輪番刷新階段新高,同期黑色系板塊持倉淨流入規模已達566.89億元。

黑色系領漲商品市場

週一(8月20日),黑色系持續走強,熱軋卷板漲4.88%,創2017年9月6日以來新高,螺紋鋼漲4.05%,創2011年9月29日以來新高。此外,焦煤漲超3%,且盤中一度漲逾4%,焦炭亦收漲1.46%,繼續在歷史高位徘徊。

黑色系轮番冲高,过去一月持仓净流入近600亿

而自8月份以來,黑色系部分品種已多次輪番衝高。螺紋鋼8月13日、15日連續兩次刷新2012年4月16日以來收盤新高。而焦炭更是8月6日、16日、17日,三度刷新歷史新高。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20日收盤,過去一個月共有34只商品錄得上漲,佔比73.91%,其中焦炭以32.06%的漲幅領漲整個商品市場。此外,焦煤、螺紋鋼均進入同期漲幅前十行列。

黑色系轮番冲高,过去一月持仓净流入近600亿

近600億持倉淨流入

伴隨著黑色系的集體上漲,是大量資金的不斷湧入。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過去一個月期貨市場持倉淨流入規模達252.79億元。其中,焦炭、PTA、甲醇、焦煤、螺紋鋼分別以432.67億元、298.47億元、111.31億元、78.75億元、67.32億元分列持倉淨流入前五位置。

黑色系轮番冲高,过去一月持仓净流入近600亿

整個黑色系板塊中,僅動力煤品種出現持倉淨流出。

分板塊來看,過去一個月,黑色系各品種合計持倉淨流入規模高達566.89億元,其隨其後的是近期漲勢同樣兇猛的能源化工板塊,合計持倉淨流入規模413.44億元。而板塊分化明顯的農產品板塊,同期持倉淨流出規模達595.85億元。

黑色系轮番冲高,过去一月持仓净流入近600亿

此外,同期鐵合金板塊持倉淨流入規模也達48.27億元。

上漲行業還要持續?

去產能推進、環保政策實施等因素,疊加基建發力,成為此輪黑色系爆發的主推手。

中鋼協初步數據,8月上旬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193.70萬噸,旬環比增加2.96萬噸,增長1.56%;全國預估日均產量246.87萬噸,旬環比增加3.23萬噸,增長1.33%。截至本旬末,重點鋼鐵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194.16萬噸,旬環比增加50.57萬噸,上升4.42%。

統計局此前數據也顯示,國內粗鋼產量正處於穩步上升勢頭中。粗鋼今年前7個月累計產量已達5.33億噸,創同期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30%,增速創2017年10月份以來新高。不僅如此,其8月份產量達8124萬噸,創單月曆史新高,且連續三個月產量突破8000萬噸。

黑色系轮番冲高,过去一月持仓净流入近600亿

而作為鋼鐵上游行業重要品種的焦炭,由於受環保、去產能等因素影響,其產量已連續下滑。今年前7個月,國內焦炭累計產量2.47億噸,同比下滑3.30%,連續9個月保持負增長。而如果從單月同比來看,國內焦炭產量已是連續13個月負增長。

黑色系轮番冲高,过去一月持仓净流入近600亿

粗鋼、焦炭產量雖是一升一跌,但兩者價格走勢卻被市場一致看多。

新紀元研報強調,中期仍然看好黑色系上漲行情,尤其以螺紋和焦炭為主。

報告認為,唐山對鋼鐵和焦化限產的利好仍在黑色系中發酵,螺紋鋼社會庫存和廠庫庫存持續回落,需求仍然不減。

焦化方面,7月焦炭產量同比和環比雙雙回落,而粗鋼產量維持在8100萬噸之上得高位,焦炭港口庫存和鋼廠庫存均在低位徘徊,因此供需格局始終偏緊。

中泰證券研報分析,藍天保衛戰下,2018年環保限產的空間和時間都進一步強化,汾渭平原11城市和長三角地區首次被納入秋冬季環保限產範圍,受限區域的產能已達到行業一半水平(和鋼鐵相當)。根據測算,2018年焦炭預計產量為4.02億噸,同比下滑6.7%,出口量約800萬噸,同比基本持平,焦炭消費量為4.13億噸左右,同比下滑2.4%,全年供需缺口可能在1800萬噸以上。

方正證券提醒,環保限產、需求季節性回升疊加鋼廠及貿易商囤貨,焦炭價格有望繼續走強。

報告分析,第二次環保督查將於8.20開始,目前山西省開始進行省內環保自查,太原、晉中、呂梁和臨汾等地焦化限產逐漸加大。預計環保督查開始後,產焦大省山西限產力度有望繼續提升。

與此同時,目前鋼廠利潤仍維持高利潤,且當前港口和鋼廠焦炭庫存處於偏低水平,基於對後續限產導致缺貨的擔憂,採購積極性較高;焦鋼產業鏈整體庫存較低,對焦炭價格構成較強支撐。

不過,建信期貨研報早前提醒,鋼材期貨上漲行情或步入最後的瘋狂階段的判斷。隨著基差矛盾緩解、預期下游需求將有所回落、三季度供給收縮有限、主力合約將移倉至遠月合約等因素對於遠期市場的作用逐步加強,後期市場價格回落風險加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