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2018.8.9 | 昆明行記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轉眼又是開學季。

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隊長剛收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份通知書,伴隨著成人禮,姍然而至。

就像一隻剛被接回家的小貓,小心翼翼地開拓著自己的“疆土”——從最開始的教室宿舍兩點一線,逐漸擴展到校園周邊大大小小的街道。

在昆明,這樣的區域,當屬園西路和文化巷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市區大學城的“秦叔寶”和“尉遲恭”

如果在X度地圖上找到園西路和文化巷,會發現他們像極了一對門神。守護的,大概是吃貨的精神樂園吧。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細數一下週邊的學府:

獨享文化巷的師大附小;被夾在中間的雲大;緊跟在後面的雲師大、民大,雲大附中;蹲在最後有點難過的昆工,還有遙遙相望的昆醫......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說到學生時代,你想到了什麼呢?

每一次後操場暢快的奔跑,每一次階梯教室昏沉的夢境;

每一次天台上的觸摸的晚霞,每一次銀杏樹下拾起的燦爛;

每一次圖書館挑燈的夜晚,每一次網吧通宵的凌晨;

每一次夏夜煙熏火燎的燒烤,每一次冬日帶著暖意的奶茶......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學生時代,我們毫不吝嗇把青春和責任獻給學校,而幾乎所有的痛快和暢然都貢獻給了這兩條商業街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燒豆腐味的園西路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園西路與雲大的關係似乎更為密切。兩頭剛好連接著雲大的東門和宿舍區東二院。

據說曾經的雲大,鼎鑫公寓實行男女混住,“性福無邊”。後來進入2001年,由於一些原因,女生全都搬到了東二院。被夾在中間的園西路,就這樣成為了“鵲橋”一樣的存在。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所謂“食色性也”,單純的學生時期的戀愛,除了吃似乎也沒有再多更好的去除。

園西路就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光顧中,成為了昆明最熱門的小吃街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據說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雲大食堂的飯菜經濟實惠,色香味俱全到就連園西路的商鋪老闆也無法拒絕。

那時的雲大飯票,就是最受歡迎的“通行貨幣”

時過境遷,不知道是不是落後的食堂生產力追不上人民日益增長的飲食需求,園西路和雲大食堂竟然成為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主角。甚至把名氣擴充到了整個昆明。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除了美食,園西路與數碼零售店密集的圓通北路組成了“電子一條街”,至今還有散發著陳舊味道的音像店,販賣這網絡上也難以找到的碟子。

承載著幾萬人課餘生活的園西路,單憑想象,會以為是一片龐大的商業王國。而實際上只有短短的400米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而就算只有400米,走一趟下來也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因為,這裡是吃貨的天堂,對於意志不堅定者來說,這裡就是地獄

一條斜坡上,騰衝餌絲、德宏傣味、大理下關風味小吃、建水烤豆腐、川味烤豬蹄、重慶酸辣粉、臺北雞油飯......

各種店鋪依次排開,誘人的香味就像倒賣愛豆演唱會門票的黃牛。什麼都不用講,勾勾手指就引得你乖乖打開錢包。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園西路上的小吃,最多的應該是燒豆腐了。鋪滿了豆腐的烤架,老闆親自調的蘸水,最簡單又最誘人,因此每家的味道都不一樣。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烤豬蹄的攤位也有很多。肥嫩的豬蹄在烤架上散發出神聖的光芒,外表油光發亮,口感外焦裡嫩。人間不值得,但烤豬蹄值得。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昆明十九怪,“泡菜當作零食賣”。園西路上的泡菜不光有黃瓜蘿蔔,還有芒果草莓。水果的甜蜜加上泡菜的酸辣,不吃後悔一輩子。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冷飲店越來越洋氣,洋氣到老外也會駐足等待。乾淨的店面和時尚的裝修,誰說小吃街就一定髒亂差?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大學城逐漸南遷,呈貢大學城分走了原屬於園西路的流量,似乎也變得不如以前那樣火爆。就像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來來往往形成一種頻率。

園西路上游蕩的靈魂,也有一種固定的頻率。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傍晚時分是揹著書包的中學生、小學生,坐在奶茶店裡寫寫作業,買一根火山石烤腸。趁著回家前的最後時光跟心儀的女孩多說幾句話。

晚上最多的就是大學裡的老油條。他們深知哪家的烤豬蹄肥而不膩,瞭解每一家奶茶店對甜度的把握,甚至哪家店偶遇小姐姐的幾率會更大一點。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出到昆明,作為一個外地人,園西路上的很多特色菜讓人並不敢輕易嘗試(大概是因為在學校受到了欺騙)。

還記得第一次去園西路,也是沾了本地室友的光。在一家雲南菜館,見到了她的許多朋友,恍惚間有見家長的錯覺。也是從那次聚會開始,才真正意識到自己與昆明融為了一體。

四年大學生活過去,昆明的每個角落幾乎都被走遍了。如果不是因為鄉音,很多人也不會覺得自己是外地人。而這一切,都歸功於園西路上一次又一次的聚會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咖啡味的文化巷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在眾多的高等學府的薰陶下,文化巷堪稱昆明最有人文關懷的地方之一

這裡曾經叫做蒼麻巷,因為沈從文老人、冰心老人、李公樸先生等等一代文豪,經常在這裡談笑風生,而被改成了

“文化巷”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文化巷地理位置實在優越。眾多黨政機關、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旅遊景點和大型商場都聚集於此:

雲南省人民政府、雲南大學、省中醫醫院、翠湖公園、雲南陸軍講武堂、南屏步行街......

城市的種種功能都彙集在這一個區域,就催生出了文化巷這樣一個集

購物、休閒、美食於一體的地方。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如果說園西路是一部鮮活的武俠大片,文化巷就是你儂我儂的瓊瑤鉅作。

富有年代感的街邊建築保留著歲月的刮痕,陳舊中又帶著新潮。在這裡,沒有任何一家店子是雷同的。

文化巷和園西路一樣,也藏著無數的特色美食店,不一樣的是,這裡擁有更多的外來美食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大大小小的網紅店藏匿其中。

被國際友人佔領的薩爾瓦多咖啡館,也是附近學生聚會休息的首選。經常會看到絡腮鬍子的帥大叔,或是眼眸深邃的碧眼小哥。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五米開外香味攝人心魄的糖炒栗子鋪,綿軟的栗子肉被包裹在油亮的外殼中,只看一眼就能想象到栗子的香甜。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名聲遠揚的印度菜菜,一個能讓無數妹子放下變胖恐懼的地方。印度酸奶幾乎成了必點甜品,就連正宗的印度人也無法拒絕。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漢江韓國料理,老闆是中文超級厲害的韓國首爾人。正宗的韓國味道,讓這家店在全昆明都榜上有名。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除了一步一美食,文化巷還有一家大隱於市的獨立書店——大象書店。在陰雨連綿的日子裡,咖啡嫋嫋的輕煙中,伴著書香度過一個下午。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這樣的季節,昆明人與文化巷,成為了不可分割的整體。

園西路是放縱時的青春,文化巷是走向成熟的奮鬥史。

對文化巷感觸最深的莫過於,每個週末去找個安靜的咖啡館坐上一下午,看看書,做做職業規劃。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尤其是從昆工穿過鐵路,經過一段像致青春裡的那種林蔭大道,穿過121大街的天橋,很慵懶,可以放下一切的疲憊。

伴隨著下午的陽光斑駁,去文化巷旁邊的建設路看場電影,吃上一碗羊肉米線,買點水果,看看書,再伴隨著夜晚的路燈點點,如同沉浸在一個電影般的畫面裡悠閒的散步回宿舍。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這裡有著很多年輕朝氣的面孔,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這種活力。

可以經常聽到路過的學生談起最近的食堂和煩惱,也可以聽到很多聽不懂的外語。有著用心設計的精美小店,也有藏在巷子深處的蒼蠅館子。

你可以很投入的去感受生活的孤獨與自由,也可以無所忌憚地大談未來和夢想。它是一種放縱也是一種對生活的寬容。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內斂和張揚,就是歷史的模樣

翠湖旁的學校,大都擁有比較久遠的歷史。

始建於1922年的雲大,建校80週年的雲師大,誕生於甲午年的昆工,還有辛卯年的民大......就連十大隔壁的雲大附中,都有91年的歷史了。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近百年時光,在這一片小小的區域,曾有在茶館裡談笑風生的沈從文、朱自清,有急匆匆趕著去西南聯大上課的華羅庚,也有在翠湖邊沉思的聶耳......

時光荏苒,世事變遷。如今的這方土地上,無數人從這裡路過。似乎所有人都能與百年前的學者對話,甚至感受他們的生活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時至今日,兩條街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單單是周邊學生校園生活的佐料,更成為了昆明的一張名片。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喧鬧和熱辣是園西路,發呆和慵懶是文化巷。前者更多市井生活和平民氣質,後者更顯小資格調和時尚風潮。

內斂和張揚,就像身體上靜脈和動脈,維持著這個區域鮮活的脈搏,也昇華著整個城市氣韻。

歷史在古老的街道上流轉,終有一天我們也會稱為歷史的一部分。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根據物質守恆定律,有人離開,就一定有人過來。又到了開學季,新鮮的血液將會給這裡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希望在這裡留下的每一個腳印,都能有它獨特的意義。

在昆明生活四年,我把胃留在了園西路,把眼睛留在了文化巷

春城頭條(kmtt0871)原創發佈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