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独臂老兵为抗日烈士守墓33年,惟愿英雄不孤单


今年是抗战胜利的73周年,在山东省聊城莘县张鲁回族镇有一座烈士陵园,著名抗日英雄马本斋就长眠在这里。独臂退伍老兵蔡恩坤坚持为烈士守墓33年,每天清早68岁的蔡恩坤老人都要擦拭好多遍门前石碑。

现年68岁的蔡恩坤是张鲁回族镇韩庄村人,他1969年入伍,1971年入党。1985年年初的一天,蔡恩坤偶然得知马本斋烈士陵园准备重修,需要专人看护,蔡恩坤当即表示要承担这份工作。这一看就是整整33个春秋。

1944年2月,抗日英雄马本斋因病逝世,遵其遗嘱葬于莘县张鲁集。"马司令遗嘱中让把他安葬到张鲁,那是对咱张鲁有感情,咱张鲁人民就得守着马司令,不能让他一个人在陵园里。"这是蔡恩坤为马本斋守墓的初衷。

33年来蔡恩坤已经学会了熟练地用独臂开门。 蔡恩坤在部队里因公致残,左手前臂齐肘被机器切断,复原后被吸纳到村委会工作。

蔡恩坤老人每天清早都要擦拭好多遍马本斋雕塑。

当时的条件很差,全都是土路,进出不方便,陵园里面没水没电,吃饭都成难题。蔡恩坤住在仅有7.8平的砖房内,清晨起床打扫院落,由于伤残,只能一只手握着扫把,干起活来比较吃力,常常是干一会休息一会,整个陵园打扫下来,常常需要一天时间,时间一长,也就成了习惯。

从1985年马本斋烈士陵园建成之日起,蔡恩坤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从园内的一片落叶,到橱窗上的灰尘,老人都认真打扫。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恩坤的思想也发生着变化,如果说起初几年是自己出于对英雄的缅怀与敬仰,那这么久了,就成了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怀。


33年的岁月中,蔡恩坤经历了不计其数的老军人前来吊唁,但其中有一件事让他记忆犹新,也成了他一直坚持下来的动力。当时几位老人在祠堂前对着马本斋的铜像伫立良久,失声痛哭,并紧握住蔡恩坤的手,连声道谢,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为首的老人是马本斋司令当时的警卫连长高翔。"谢谢你,以后老首长就交给你了。"高翔激动地对蔡恩坤说。

"他离开这里前握住我的手,俺两个都掉泪了。"蔡恩坤现在说起这件事,依然很感动。蔡恩坤说,"他们看到我在守护马司令,感觉马司令不孤单,也就不为马司令担心了。"那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照顾好马司令,做好守墓人,让马司令的后人和他的老部下安心。

相比过去的条件,现在陵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12年马本斋诞辰110周年之际,陵园重新翻修,铺上了青砖,建起了纪念碑,修建了停车场,但唯一没变的,是蔡恩坤老人日复一日的工作。

守墓的这些年里,蔡恩坤阅读了很多关于马本斋烈士和革命史类的书籍,对马本斋的了解也逐渐深刻。"越是了解马司令,对他的崇敬之情就越浓重。"蔡恩坤说。每当有学校和单位来给马本斋烈士扫墓,蔡恩坤就当起解说员。夏天,陵园前面的广场上有很多村民来乘凉,他们最愿意听蔡恩坤讲马本斋的故事。每一次讲起马司令,他都会感觉自己在为宣传革命精神和教育下一代作贡献,他的工作也愈加显得有价值。

蔡恩坤说:"马司令人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图为2017年8月31日,陵园翻新蔡恩坤把展览馆的物品都要进行收拾分类。


在别人眼里守墓就是打扫卫生、看护烈士墓,但在蔡恩坤却认为守墓远不止这些,他要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蔡恩坤和老伴展示出这几年获得的奖项及荣誉。这些荣誉在蔡恩坤心中是荣誉也是担子。

这条住处通往烈士陵园的路,蔡恩坤一走就是33年。在长春工作的儿子经常劝蔡恩坤老两口过去安享晚年,但每次都被蔡恩坤回绝,"我知道有一天我会离开这里,但是在这天来到之前,我会尽力干好我的工作,做一个合格的守墓人。"现在,蔡恩坤老人的女儿和女婿表示等父亲干不动了会接过父亲的担子,一直将陵园守护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