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理饒人,凡事留一線,人生才能遊刃有餘、進退自如

生活中,有些人喜歡得理不饒人,愛抓著別人的缺點和錯誤不放,做事往往不留餘地,讓別人和自己都陷入兩難境地。很多時候,理直氣壯很容易,理直而心平氣和卻很難。待人處事固然要“得理”,但絕對不可以“不饒人”。

在很多事情上,一個人對待別人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層次,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一個人層次越高,越能寬容別人,越能夠做到得理饒人,凡事留一線。層次越低的人,心胸越狹窄,越喜歡得理不饒人,做事不留餘地。

得理饒人,凡事留一線,人生才能遊刃有餘、進退自如


一個得理饒人的人,擁有豁達大度的心胸,遇事總是從大局出發,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一定是精神層次高的人。

得理饒人的人,待人接物虛懷若谷,體現出來的是其獨特的氣質和良好的修養。

得理不饒人的人,在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上,表現得盛氣凌人,通常有理的時候會將小問題無限放大,在無理的時候蠻不講理。有些人總是得理不饒人,看起來本無可厚非,實際上卻是贏得了理,卻輸掉了別人的心,往往得不償失。

得理饒人,凡事留一線,人生才能遊刃有餘、進退自如


俗話說:“有理也要讓三分,得饒人處且饒人。”也有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說法。

一個人如果不懂得設身處地為別人考慮,不會寬容別人,總是得理不饒人,凡事都習慣咄咄逼人,不留餘地,把人逼入死衚衕。這樣往往會給自己埋下隱患,給自己的未來帶來很多麻煩。

得理不饒人,不留餘地,讓別人無退路,就可能激起對方的憤怒和反抗,反而將自己置於不利局面,甚至造成兩敗俱傷。

得理饒人,讓別人有路可走,別人也許會心存感激,就算不如此,也不太可能與你再較個高低。

得理饒人,凡事留一線,人生才能遊刃有餘、進退自如


曾國藩曾說過:“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以盛氣凌我。”俗話又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人生無常,如你得理不饒人,若哪一天兩個人再度相遇,那時恰巧他強你弱,他得理而你無理,你想他會怎麼對待你呢?

得理饒人,給別人一條生路,給別人一個臺階下,為對方留點面子和退路,其實也等於給了自己一個臺階,給自己留下了後路。沒有咄咄逼人,“理直氣和”卻比“理直氣壯”更能夠說服和改變他人。

得理饒人,理解別人的不容易,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寬廣的胸懷。 真正寬廣的胸懷,不是得理不饒人,更不是無理攪三分。而是理直氣和,謙和大度。

得理饒人,凡事留一線,人生才能遊刃有餘、進退自如


那些層次高的人,都懂得得理饒人,留點餘地給別人,讓別人有退路。這樣做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穫。

“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別人有路可走,你才不會陷入絕境。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給別人留路,就是給自己積福。留三分餘地給別人,就是留三分餘地給自已,留有餘地,就不會把事情做絕,就可以從容轉身;不留餘地好比下棋的僵局,即使沒有輸,也無法再走下去了。不給別人留餘地就是斷了自己的後路,不給自己留餘地就是把自己逼上絕路。

留一些餘地給別人,不把事情做絕,別人犯了錯誤,別糾著不放,得饒人處且饒人,手下留情,適可而止,於情不偏激,於理不過頭,這樣才會從容不迫,遊刃有餘,進退自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