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炼名企破产启示录,这4类地炼企业谁在危险区?

前段时间,化工圈被“破产”“400亿”“首富”

的文章霸屏了(点击标题阅读文章:山东化工:400亿民营企业说倒就倒、地炼由盛转衰四成亏损,到底怎么了?),说起地炼的处境,各方观点差异很大,但一致看法是今年肯定不好干。原因大家都知道,无非就是税严了、融资难了、油价涨了但需求弱了。上半年大家能猜到今年可能会有炼厂爆雷,但没想到爆的这么快、这么干脆。以前往地炼卖油的贸易商变的更加谨慎,现在大家估计都在猜下一个会轮到谁!

地炼名企破产启示录,这4类地炼企业谁在危险区?

四大类炼厂

虽说都叫“地炼”,但经济状况差异巨大。有20多年家底儿的和短短几年为了拿配额仓促上马的肯定不一样,有国企背景和纯民营的又是完全不同境遇。如果只以它们的风险程度来评估,小编认为可以把地方炼厂分成四类(仅限有配额的炼厂)。

第一类

一直正常开工、盈利能力强,自身负债率不高,对外也没有太大额度的担保关系。

这类炼厂既包括那几家行业领头羊,也包括那些虽然规模不是很大、媒体曝光率不高,但现金流一直宽裕、盈利能力强劲的炼厂。

赚钱方面也是各显神通,有和国企合作的(把国企耍的团团转);有敢为人先,发现哪个设备赚钱立马就上的(管他批不批先上了再说);也有重视物流、打通产业链的(雁过拔毛,躺着赚钱)。

但这些炼厂也有一个共性:都是老江湖!

基本都摸爬滚打20多年了,韧性极强。相比之下,有些相对年轻的炼厂可能在年景好的时候敢打敢拼,赚钱能力爆表,但当外部环境恶化的时候,比如今年,一些自身的问题可能就会暴露出来。

总的来说,我认为第一类炼厂不超过15家,生命力顽强,出问题的概率很低。最近有些大的地炼也牵涉到一些逃税的问题,传言有炼厂被罚15亿。但我想这第一类炼厂即便是真被罚了也问题不大,毕竟前几年赚的多,比较抗罚。

第二类

这一类最微妙,这类炼厂本身盈利能力较好,但由于涉及了一些当地企业间的互保互贷而存在不确定性。

互保互贷就是企业间抱团取暖,一起从银行搞钱出来,而且越是工业发达的地区这种情况越普遍、越错综复杂。一般山东企业的互保互贷都发生县域之内,跨县区的比例较小,跨市的基本没有。

这两年炼油行业很火爆,如果说炼油是夕阳产业的话,其他行业如纺织、造纸、轮胎等行业的太阳都快看不见了。但之前可不是这样,2010年以前有些老板要建炼厂还真得找这些传统行业做担保。即便是现在,虽然行业格局大洗牌,这种本地企业家之间的互保互贷依然频繁。

那么问题来了,哪些炼厂会因为其他企业破产而受牵连甚至被“一锅焖”呢?这个还真不好说,自己调研去吧。但小编有个观点,越是穷地方的炼厂出这种事儿的概率反而越低。不是没有,而是有,只是说概率较低。

比如某炼厂坐落在鲁北某个县,和东营、淄博比起来这个县那叫一个穷,套用赵本山小品一段台词:

“他家穷的,啥玩儿没有”

“别巴瞎,那不还有一个家用电器吗?手电筒嘛”

对,这个炼厂就是这个县的手电筒,确切的说不止是手电筒,至少相当于一个21吋大彩电。炼厂在县里一枝独大,别的产业投资规模都和它不在一个量级,炼厂也就不太可能给别的企业做太大的担保。

第三类

此类属于苦苦挣扎的一类。炼厂基本正常开工,就是资金链绷得很紧,估计公司里最忙的是财务总监,天天不是倒腾钱就是在倒腾钱的路上。

这类炼厂普遍的特点是建厂十年以内,或者建厂时间十到十五年,但前期扩张缓慢,后来才开始大举扩张。2008年前后建了一批炼厂,建起来就赶上金融危机了,进的第一船燃料油就巨亏。此后炼油行业不温不火的持续了几年,也没怎么赚钱。

2013年中央新领导班子一上台就大刀阔斧的去杠杆,资金面骤然变紧,差点把几家地炼整死。还好后来货币政策及时调整,它们才都躲过一劫(除了博兴一家炼厂)。

2015年逐步放开地炼原油进口,这类炼厂终于可以盈利了,但之前欠帐太多,需要慢慢还。而且15年之后成品油升级加快,炼厂需要不断的投资建设备,有的还要建油库和管道,资金就没宽松过。

这类炼厂通常也会有互保的问题,但别人的事儿就先不管了,他们更关注眼前的钱怎么解决。如果不是今年信贷这么紧他们也不至于这么狼狈,往年还能发债,有本事大的还发美元债。(某炼厂去年今年总共发了两笔共计9亿美元的债,分别是3年期和1年期,9亿美元可不是个小数,而且今年人民币跌成这个熊样,希望它们做了汇率套保。)

但今年债都发不出去,只能从银行贷,成本普遍比去年高1-2个点。地方政府一般还是全力支持的,大银行贷不出来还能从地方融资平台借。但问题是很多地方融资平台自己就在裸泳,潮水一退它们也没能力再借给炼厂一条泳裤。

银行抽贷和油价波动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银行抽贷是外部因素无法左右,油价波动还是有希望规避的,不要一冲动在高价锁了原油,而成品油价格却上不来,无疑会给资金链雪上加霜。

第四类

最后一类就是没怎么开过工一直卖配额的几家炼厂。

通常这些炼厂在获得配额之前默默无闻,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支持下一顿运作,最终戏剧性的拿到了配额。但由于底子薄,成品油销售力量弱,为了拿配额而新上装置的钱也都是借的,资产负债表肯定不好看。

好在他们有配额可以卖,去年配额150-180元/吨,比如“山东首富”他们家拿了300多万吨进口配额,除了盖盖章什么都不用干,一年卖配额赚5个亿。这5个亿还还贷款,发发工资,日子也过的挺舒服。如果一直这样岁月静好、无人打扰,安安静静的过一辈子对地炼来说也是极好的。

但今年一查变票,配额价格跌到50元/吨还不好卖,变现能力变差,去年净利润5个亿今年顶多1个亿,还利息都不够。融资难,市场环境差,他们再想恢复炼油主业也非常艰难,只能任由自己滑下去。

谁会一下一个?

显然,谁会是下一个?小编猜是那些只卖配额不冒烟的炼厂。

第三类和第二类炼厂能不能度过难关完全取决于国内融资环境。上半年信贷收紧,M2增速至少是20年新低,企业融资困难。前两年房价暴涨,居民杠杆儿大增,以前放在p2p里的钱拿出去炒房了,p2p忙着从股市里撤资,股票大跌,一些质押的股票被强平,企业债频繁爆雷,然后就是企业债发不出去。

同时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限制地方政府买服务,把债务作为地方官员的考核标准之一,甚至一些在建的项目也被迫停工或推迟。然而地方债务已经积重难返,项目停建反而更搞不到钱,地方债城投债岌岌可危,接下来可能就会蔓延到商业银行。

好消息是最近货币政策转向了,由从紧转向“松紧适度”,各方认为就是适度宽松的另一种表述。虽然新增资金主要会流入地方基建和中小企业,但整体货币供应增加对地炼肯定也是有利的。

另外,基建增加无疑会促进柴油、沥青的需求,这都是地炼的主力产品。所以说如果第二、三类炼厂能够有惊无险的躲过这一波,最应该感谢的是即将爆发危机的地方债。

山东地炼发展到今天谈不上是奇迹,但也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记得刚入行去鲁北某炼厂,厂大门还没我们村养鸡场大门宽,两辆油罐车门口都没法会车,现在已是地炼领头羊之一。

在淄博一炼厂的销售科跟业务员聊天,那位业务员不无骄傲的说他们厂花大钱上了一套焦化,特别赚钱,后来我了解那套焦化也就30万吨/年,现在它早已是产能600万吨/年的大型炼油企业了。

然而以前地炼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还能生产就有利润、就死不了,因为市场需求在,即便一年中某几个月不好,全年也不会太差。

但今天地炼面临的挑战和以前完全不同,产能前所未有的过剩,而且越来越过剩。新建炼厂都2000万吨起步,市场就这么大,新能源、天然气、乙醇汽油还要来蚕食,如果税收上再没空子可钻,地炼将不可避免的重新洗牌。

狭路相逢智者胜,小编很确定自己不是智者,也想不出什么高大上的建议,但相信地方炼厂的大佬们最终能想到出路。

地炼巨头申请破产

晨曦集团是山东知名的民营石油炼化企业之一。2016年,晨曦集团曾获得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批复的320万吨/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使用资质,是拥有自营原油进口资质的民营企业之一。

这样一家企业申请破产,也为近日挑战重重的地炼行业,再次蒙上了一层阴影。

晨曦集团曾是山东百强企业中排名第二的企业,除了拥有石油石化业务,还拥有粮油加工、国际贸易、文化旅游几大主营业务。

在2016年,晨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32亿元,其中,石化企业总产值达到168.5亿元。

其官方资料显示,该公司共拥有350万吨/年重交沥青、140万吨/年催裂化、100 万吨/年延迟焦化、25 万吨/年气分等等20套化工及精细化工生产装置。

2018年7月16日,晨曦集团正式申请了破产。2018年7月20日,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公布了山东晨曦集团破产的民事裁定书,该裁定书中指出,山东晨曦成立于1999年12月1日,现已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目前,晨曦集团破产重整已正式启动。

关于这家公司的破产的原因,业内主要认为是信贷紧缩和市场疲软两方面原因造成。

由于晨曦集团的炼化业务有相当大的占比,因此这一事件,引发了石化行业对地炼企业的再度忧虑。

自2015年“原油双权”向非国营企业放开后,中国的民营炼化企业迎来了蓬勃式发展。

但时至2018年,因为外界因素的变化,部分地炼企业的确陷入了新的困境。

山东是我国地炼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在北方具有国内规模最大的炼化集团,随着山东大炼化的发展,它们逐渐摆脱了对原先三桶油的依靠,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近日,“两权”的开发,地炼又迎来一波新的发展高峰,炼油能力大幅提升,市场份额快速扩张。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山东地炼困境再现

路透社报道 :多名行业高管及分析师表示,近40%的中国地方炼厂近期处于亏损状态,市场占有率节节败退。多家地方炼油企业对装置进行停产检修,借以减少面对市场的风险,若这样的情形持续下去,部分地方炼厂恐怕将永久歇业。

中国政府在3月出台了对汽油、柴油征收消费税新规,此举严重影响了地方炼厂的获利能力。

据石化分析机构隆众资讯消息,上月山东地方炼油厂处理每吨原油亏损300元人民币。而在2016年初时,每吨原油的加工利润有900元人民币。

中国地方炼厂对原油的需求放缓,正在影响全球原油市场。在过去两个月内,四艘超级油轮由于难以找到买家,无法完全卸货,只能在海上溜达 ...

地炼名企破产启示录,这4类地炼企业谁在危险区?

路透社6月30日报道,据两家船公司以及路透旗下金融终端Eikon贸易数据,英国石油公司(BP)承租的四艘超大型油轮(VLCCs)中,有两艘仍在山东附近海域徘徊,船上还剩一半的安哥拉原油。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这些在非洲装船的布伦特原油(LCOc1)价值超过6亿美元。

一名山东某地炼的高管表示,“市场很糟糕,需求疲软,工厂又面临政策阻力,新的税制侵蚀了炼厂的利润。”

路透社分析称,显而易见,当前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中国国内燃料市场供应过剩、政府税收审查更加严格,种种因素使中国地炼的处境变得更糟。

对英国石油公司这样的供货商来说,在找到买家之前就将货物装船是很正常的。但多名石油交易员和托运人表示,装船的货物难以脱手长达两个月的情况比较罕见。

这些长达半公里的超级油轮在公海上徘徊相当昂贵。虽然不清楚英国石油公司这四艘船的具体租金,但托运人估计,目前超级油轮日租费大约为每天3万美元。这四艘船在海上漂泊一个月的费用可能高达360万美元,损失海了去了…

此外,山东地炼面临的挑战还不止于此。2018年底,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即将投产,国内炼厂格局和成品油销售市场将带来重大改变。

产业转型升级或为地炼解困

近两年环保风暴使得山东遭受“重创”,2017年全省共关闭转产化工企业558家、停产整顿2109家,占全省化工生产企业的35.1%。据报道,2018年还要再关闭20%的化工企业。

地炼名企破产启示录,这4类地炼企业谁在危险区?

近日,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推介暨金融支持对接会上,山东省确定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一批优选项目450个,总投资1.8万亿元。其中,新材料类项目52个,总投资710亿元;高端化工类项目35个,总投资2992亿元。

山东地炼的这条毛巾,该拧一拧了

大潮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

该来的还是来了 ...

未来这一现象可能还会越来越严重。

今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的正式实施,使得地炼此前在成品油消费税征收方面的一些漏洞就此被堵上。新的税率和更严格的执法大幅压缩了地炼的利润空间,再加上原油价格不断上涨、国内燃料市场供应过剩、新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即将投产,种种因素使得山东地炼的处境变得更糟。

山东地炼何去何从?

降损的措施应该有很多种,其中至少有一条是可以行得通的,那就是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模式,向优化生产、优化结构、优化管理要效益。

优化结构属于长周期、大投入的路子,需要从全盘考虑,统筹优化,这是大工程,此处不再赘言。

而优化生产和优化管理,可以做到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

具体做法,可以借鉴过去中石化对于内部亏损企业进行针对性帮扶的案例,聘请内部、外部的专业公司或是业务专家团队对企业的生产进行集中会诊。

对于亏损企业而言,很多问题虽然很明显,但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企业自身看不到或者未找到解决方案,再或者是没有解决问题的动力。

利用会诊的方式,借助于专家团队的经验或较为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装置在生产和操作层面的局部调优,同时也能提供在经营管理层面的良好经验和做法,每一条建议和措施,都能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能听得到钱响,少则上百万,多则上千万,企业不妨一试 ...

在中石化的效益明星企业,镇海炼化,曾经有一句比较有名的口头禅:干毛巾也要拧出几滴水。

山东地炼的这条毛巾,是时候该拧一拧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