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区前进村有个“幸福大院” 100块钱享“套餐”

30名农村老人,每月只掏100元钱,就能在家门口享受一日三餐、四人包间、24小时看护、棋牌娱乐、洗衣洗浴、每年两次健康检查等养老“大餐”。儿女要接他们到城里享福,全被摆手回绝:“这里样样好,我哪儿都不去。”

这就是投资200多万元的幸福大院。在大庆市龙凤区龙凤镇前进村,这样的好事美事,村民们随口就能说出一箩筐。

作为大庆市唯一的“全国文明村”,村党支部一心干着超前活儿,让老百姓昂扬着精气神,活出了滋润劲儿。当了近7年村支书的张学说得好:“我生在这片土地,又是村党支部书记,就图个百姓发家致富。”

2013年10月,投资60多万元的全区首家村级“一站式”服务大厅建成。村民办宅基地手续,把身份证、户口簿送到大厅就可以了,办医保、低保、交养老金,服务大厅也能搞定。

村委会大院里辟建了独立的司法大院,内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有专业律师、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张学向记者展示了“心贴心法律服务”微信群,常年在线村民360名。依法治村、法进农家,让法律意识扎根村民心中。十几年来,村里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

发展经济、致富农民,张学时刻抓在手上。在他大力倡导和支持下,120户村民组建了果蔬专业合作社,至今棚室面积已达3800亩,种植香瓜、葡萄、油桃等特色精品,年创产值4000多万元,10多个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通过推动土地流转,推广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今年首次试种水稻400亩,300亩陆地香瓜叫响市场,“坐”上飞机销往全国。今年,村里种地还用上了无人机。建起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9万平方米的养殖小区,其中村上支持养猪合作社近百万元,年出栏生猪2万头以上。鸡、鹅、狐貉养殖迅猛跟进,全村养殖户200多户,年纯收入1000多万元。据统计,目前全村人均年收入已达2万元以上。

提速民生、幸福农民,张学更是快马加鞭。村集体连续多年为全体村民缴纳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村集体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建起2500多平方米的广场、5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中心、8000米的屯围墙、2万多米的排水沟;协调油田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修筑8.4公里柏油路、1公里水泥路、5000米砂石路;村民家小学生乘校车享受补助;为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每人2000元的补助金,至今超过百名学生受益20多万元;村民过世,一次性得到1000元的殡葬费……张学告诉记者,依靠村资产资源整合、油田打井占地补偿、合作社效益最大化、加油站和光伏等项目市场化招商等,村集体积累已达3000万元。

党支部抓引领,村委会抓服务,股份经济合作社抓发展,这是前进村步步高的“三板斧”。按照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要求,目前,前进村正在开展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点,把70%的村资产、资源和资金折股量化到村民手中,每股面值4000元,再加上每10年为一股的劳龄股以及人口股,一个上点年纪的普通村民就能占到至少5股,相当于腰包里揣进2万元。借改革东风,前进村村民的小康不再是梦想。

张学和记者聊起自己的“畅想”,这位一向敢想敢为的“领头羊”和盘托出他的更大“野心”:“我要再做成4件大事,让大家伙活得更滋润。”合并自然屯,统一规划并利用政策和村集体积累建设居住小区,把全村4个屯占用的耕地腾出来。建设纪念堂,统一安放已故村民,把各家各户的坟茔地腾出来。仅这两个“动作”,村里就可以增加耕地近3000亩,为更好更快发展经济聚合资源。把整个村委会大院拿出来,建设能容纳200名老年村民的幸福大院,以新型养老模式实现真正的“老有所养”。建设服务于油田的村办企业,搭建就业平台,让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和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再“转”回来,为发展经济增加造血功能。

黑龙江日报记者李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